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当初不会干,现在使劲干(脱贫故事)

2020年01月08日16:22  来源:人民日报

5034

  核心阅读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的吉格代力克村,过去受自然条件影响,一直贫困。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驻村工作队来后,邀请农业专家帮着建起温室大棚,动员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增收;支持村里办起家具合作社、沙发厂,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还增强老乡信心,鼓足干劲,把日子越过越好。

  吉格代力克,在维吾尔语中意为“沙枣”。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阿克托海乡吉格代力克村,过去自然条件恶劣,因先辈为防风固沙种植大批沙枣树而得名,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队坚持扶智扶志,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多渠道帮助村民脱贫增收。吉格代力克村的光景,正一天天好起来。

  发展产业,种植养殖上规模

  玉苏甫·萨依提个子不高,背微驼,面色黑红,脸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沟壑——这是常年贫困和辛苦劳作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

  室外已是呵气成霜,但温室大棚里的玉苏甫,汗水顺着脸上的沟壑往下流,他忙着侍弄蔬菜,根本顾不上擦。

  “家里有几亩地?”

  “6亩。”

  “一年能卖多少钱?”

  “种些小麦,刚够自己吃。玉米和杏子卖了能有3000块。”

  “种菜收入怎么样?”

  “免费领种了一亩地大棚,去年夏天种的豇豆卖了3000多块,现在还能种一茬,过年的时候卖,价格高。”

  玉苏甫说的大棚,得益于驻村工作队的努力。针对村里种植结构单一的问题,驻村工作队邀请农业专家“把脉”,建设了60座温室大棚,动员60户贫困户加入蔬菜种植合作社,免费提供大棚、种子,还有乡技术站的指导员天天在地里盯着。

  “预计今年户均增收3000余元,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驻村工作队队长高利军说,这些蔬菜大棚所有权归村集体,这批种植户学会技术,脱贫了就会退出,再由新的贫困户来管理种植。

  玉苏甫管理的蔬菜大棚隔壁是一个养殖合作社,几百头牛悠闲地咀嚼着草料,贫困户托合提·伊斯玛伊力正在给牛添加饲草。“以前种的庄稼只够自己吃,现在在合作社喂牛,一个月就能拿到2500元。”

  初到村里,工作队发现村里的养殖业规模小、效益低,便争取到100万元科技扶贫资金,带领村民发展规模化养殖,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成立养殖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存栏近400头牛,吸纳230名村民就业,并连续两年获利,带动68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

  引进企业,村民家门口工作

  从养殖合作社出来,再往前几步,是家具合作社。身着天蓝色工装的工人紧张忙碌,打磨、抛光、黏合,再将组件送上二楼组装后套上皮质沙发套,一件件纯手工木制家具下线、打包。

  合作社主要从事木产品加工烘干、家具制作销售。沙发厂是合作社的骨干企业,罗朝军是负责人。2018年,他受吉格代力克村村民沙拉姆·瓦依提之邀,来到村里合作建厂,2019年3月投产。

  沙拉姆说:“办合作社前,我想到了把村里的木材进行深加工,让原材料升值,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我邀请罗朝军兄弟一起开办了这个沙发厂。”

  沙发厂招聘了68名工人,其中44名是贫困户。

  阿卜来提·买买提以前靠4亩小麦养活一家6口人,一年下来几乎没什么结余。到沙发厂上班后,随着技艺越来越娴熟,现在一个月能拿到2500元,“干得越多就挣得越多,我还能再快点儿。”

  29岁的农民阿依古丽·库万,一直和丈夫在外打工。由于父母年龄大,带不了孩子,她一直很苦恼。后来听说村里办起了沙发厂,就立即辞职回村。“每月工资按时发,节假日休息,还能照顾父母、孩子,我很开心。”

  “我们‘兄弟’两个有分工,他负责技术和销售,我负责人员管理和原材料采购供应。我们想把沙发厂办得更好,这样能够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沙拉姆说。

  驻村工作队院子里,还有个服装厂。给工人开出的月工资有3000元,吸引了村里不少妇女来上班。

  因为学校需要,员工们正在赶制一批校服和被褥。“她们经常加班,晚上我从县里开会回来,这里灯还亮着呢。”高利军说。

  鼓足干劲,村里一天天变好

  新鲜杏子卖给加工厂,4毛钱一公斤;如果烘干,3公斤鲜杏出一公斤杏干,能卖20块钱。

  “村里有300亩杏树,如果全部进行初加工再出售,收入岂不是翻番?”高利军动了心思。2019年年初,烘干房落成,刚好赶上杏子上市,卖出了有史以来的最高价,这事让村民们信心大增。

  考虑到贫困户往往缺乏信心和技能,工作队就邀请技术专家、致富能手、脱贫示范户等定向帮带讲政策,潜移默化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艾力·穆萨走进农牧民夜校,学习杏树修剪、蔬菜种植等技术,在村中率先脱了贫,还当起了致富带头人。

  “多亏了工作队的帮助,现在我不仅摘了穷帽子,还能靠修剪果树、种植蔬菜挣钱。只有掌握了实用技术,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艾力在周一全村政策宣讲时说道。

  为破除干部群众思想上容易满足现状、精神动力不足的难题,驻村工作队通过与村干部结对,“手把手”传观念、“一对一”教思路、“面对面”提要求,提升村干部能力,激发村干部在脱贫一线带头苦干实干。

  “我们当初不会干,现在使劲干。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我们要让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村党支部书记帕热哈提·努尔东说。

文章关键词:合作社 工作队 贫困户 沙发厂 村民 吉格代力克村 故事 沙枣 把脉 增收 责编:付琛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产业立起来 村貌美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树木尽头,两间配备空调的厂房矗立道旁,通过水泥路与村道相连。秀梅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秀梅,向鹿邑县申请并实施了无公害黄瓜温室大棚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带动贫困户40户,每年户均分红500元。

  • 南果北种助增收

    12月6日,农民在河北新河经济开发区五里铺村的温室大棚里采摘火龙果。近年来,河北省新河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合作社+农户”、农业生态观光采摘园等模式,引进火龙果、百香果等热带果品发展“南果北种”,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 【“十三五”,我们这五年】西海固:从苦甲天下到告别贫困

    宁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区因自然条件差,历史上有“苦瘠甲天下”之称。五年来,杨岭村百姓的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村里拆了土坯房,改造了厕所,实施了污水处理,完善了水、电、网等基础设施,还新建了标准化的卫生室、幼儿园。

  • 【决胜2020】垣曲县:旧村新生机 致富好机遇

    2017年,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郝永红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申请了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在家里老房子的基础上,建起3个大棚,发展蘑菇产业。”  图为左家湾村村民在郝永红的大棚内务工,制作菌棒,一天有七八十元的收入。

  • “在脱贫攻坚这件事上,我们是敢死拼命的”——甘肃脱贫攻坚进程回顾

    题:“在脱贫攻坚这件事上,我们是敢死拼命的”——甘肃脱贫攻坚进程回顾  在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养殖小区,村民李应川给羊喂水(3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 对口帮扶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中山市与大关县合作共建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区、农产品冷链加工物流基地和筇竹(扶贫)产业示范园,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农产品加工特色园,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大大提升。中山对昭通的帮扶,将山区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活实践。

  • 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农业农村部昨天(11月30日)发布,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首批30个整县推进试点任务基本完成。近年来,农民合作社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规范不够、质量不高、指导服务薄弱等问题。

  • 海南垦区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记者从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015年底,海南垦区共有贫困人口3286户12088人。截至目前,经各农场公司、下属单位所在地属地政府核准,海南垦区贫困人口已全部实现脱贫。

  • 四川金阳:生活美如索玛花

    目前,特普洛村已经打造了2000亩青花椒种植基地并成立了金阳县新东方农民专业合作社,涵盖的105户村民中有93户是贫困户,合作社年均销售花椒4.3万余斤,93户贫困户年均实现增收180余万元。

  • 央媒看河南|好山好水好光景——河南光山的绿色实践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走进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这个巨幅标语映入眼帘。近年来,光山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途径,找到了一条符合当地特色发展的路子。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