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探索文化符号 诉说千年遗韵

2020年01月12日11:1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5034

  探索文化符号 诉说千年遗韵

  ——2020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的传统文化之美

  光明日报记者 韩寒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202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在沙画《月满西楼》的音乐声中,新书《宋词解读》《宋词说宋史》与读者见面。

  这是本届订货会百余场新书分享活动中的一场。2020年,传统文化题材的书籍依旧占据各大出版社“重头”。汉字、简牍、书信、词曲、茶饮、名物……各类种参展书籍从不同角度探索着这些文化符号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中的渊薮,诉说着遗韵千年的中国。

  文明溯源

  中华文明是什么?中华民族从何而来?我们何以成为“我们”?

  先贤梁启超在他对中华文明的溯源中,提出了“广土”的概念。中华书局出版的新作《天下中华——广土巨族与定居文明》则在“广土”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天下型定居文明”的概念。

  “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明体系,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历史、考古、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证明。以中原为中心的定居文明,通过自身文化的辐射力,不断吸收融合周围游居文明的特征,形成新的中华文明”,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文扬这样阐释他的书写逻辑,“在本书中,广土巨族是中华文明的空间特征,延续至今是中华文明的时间特征,而在这两个特征背后更为本质的属性,则是天下型定居文明。”

  2020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一名读者正在翻阅书籍。光明日报记者 韩寒摄/光明图片

  “如果三联书店出版的《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是从考古学角度解构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诞生及制度文明的开端,那么《天下中华——广土巨族与定居文明》则是在各类文明的比较视野中,阐释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评价道。

  人物,事物,景物,器物,风物。哪一样能代表中国气质、中国精神?

  答案是:“都能。”

  在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文化普及新作“九说中国”系列中,仲富兰、段怀清、鲍鹏山、叶舒宪等专家撰写书籍,诉说如何在字里行间、书信往来中,在茶饮里、瓷器中,在关隘下、石桥上,遇见中国。

  文化奠基

  陈寅恪先生曾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此言不虚。古老的汉字持续不断使用至今,成为表意字的典型,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但没有经过专业学术训练的读者,很难知晓一个汉字缘何成为今天的字形、表达特定的含义。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守奎此次发布新书《汉字为什么这么美》,即是在科研之余,向读者普及汉字的源与流。

  如“文”字——古越人“断发文身”。一个人经过文饰而发生了变化,就成为有文化的人。“以文化之”,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觉醒、逐步走向文明的标志。

  如“武”字——《说文解字》采信《左传》楚庄王的观点,“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武”字的含义,是中华民族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体现。

  浙江人民出版社再次出版《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目的,也在于教授孩童“从汉字入手,学以成人”。3291个汉字,762幅插图,旁列注音与释义,天文地理、山川河岳、花鸟虫豸、日常生活、寰宇知识,无所不包。

  在上海高校·社科文出版联合体的展台,新近出版的《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玉门关汉简》《悬泉汉简》《肩水金关汉简》厚重而安详。沉睡的古老文字,通过现代出版人的劳作获得新生。两千年前的军政制度、市井民情、文化生活,亟待学人研究与发掘。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源流,一切典籍和文化的传承,都需要由汉字来承担。”在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看来,研究汉字、普及汉字,对文化事业而言,是发展,也是奠基。

  文心提振

  文学是民族的表征。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小说的创作,关乎文心。

  在浅阅读盛行、短视频等信息占据国人大部分精神生活的当下,阅读作家雪漠发布的新作《凉州词》,犹如在晚唐诗兴起、婉约派宋词盛行的时空中,重新听到一首盛唐的边塞诗。小说以百余年前甘肃凉州真实的武人为原型,叙写了一段西部武林传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雄浑而苍劲。这是在编辑《凉州词》时,感受到的久违的审美冲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陈彦瑾谈道。

  “一个国家,有了武魂,有了血性,就有了一种强韧的生命力。我们这个民族,需要这种坚毅精神。”人民文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张贤明强调。

  丝绸之路,是人类创造的最为曼妙的词汇之一。

  一本与此有关的新书惹人注目。它的封面上有一匹奔马,马缰处是一幅地图,设计者的匠心完整地呈现了书名——《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它的作者高洪雷以唐代快马从东到西的旅程为结构,以历史人物的马背观察为视角,写沿途所见与城市兴衰,为读者贡献了一部中国人自己的丝绸之路心灵史。

  订货会上,王蒙文集、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全本》、张炜的《我的原野盛宴》与“茅盾文学奖作家的短经典”系列丛书陆续与读者见面。

  百家竞秀,异彩纷呈。

  古老的传统文化,在这里焕发新姿。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12日 04版)

文章关键词:文化符号 浅阅读 文化的传承 文化现象 光明日报 凉州词 新作 小说 悬泉汉简 说文解字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既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 “国潮”何以成热潮?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为国货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国货的崛起也重新塑造着消费者的文化追求,激发出内心的文化自信。“国潮热”的兴起,折射出年轻人新的情感诉求、价值归属和社群认同。盘点这些年“国潮热”层出不穷的符号、形象、题材等,一个清晰可见的特征是传统文化和审美的复苏。

  • 从送文化、种文化到创文化——解码乡村文化振兴的河南探索

    新华社郑州10月29日电题:从送文化、种文化到创文化———解码乡村文化振兴的河南探索 2016年以来,河南从9万名注册文化志愿者中征招了1.6万人,组成一支支文化志愿小组,分赴全省贫困乡村,以志愿帮扶带动农村开展文化活动,让乡村生长出一支永不离开的文化队伍。

  • 从送文化、种文化到创文化——解码乡村文化振兴的河南探索

    乡村文化振兴,不能只靠送文化,也要种文化,让农民自己创文化。近年来,河南在乡村文化振兴探索上尤其注重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培育一批文化志愿者队伍、挖掘一批乡村文化能人,在农村广阔天地留下一批永不撤离的文化“轻骑兵”。

  • 图说: 重阳节应该怎么过才有意义?

    每逢此时,很多人都会吟诵王维的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是重阳节,也是我国第六个法定老人节,不在爸妈身边的,给爸妈打个电话,聊聊家常,叙叙亲情吧!

  • 河南新县隆重举办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

    核心提示:9月30日上午,新县全体在家县处级领导、五大家科级干部、驻新现役部队官兵、政法干警、民兵、青少年学生等各界代表500余人齐聚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英烈广场,隆重举办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深切缅怀13万余名浴血奋战鄂豫皖的革命先烈,虔诚祭奠长眠于大别山的不朽英灵。晨晖中,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庄严肃穆,静静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随后,参加公祭人员依次瞻仰英名墙和纪念碑,向浴血鄂豫皖、长眠大别山的革命先烈致敬。

  • 中工时评:文化传承需用好传统节日载体

    今年中秋佳节,和国庆节同为一天,对全国人民来说,可谓双喜临门,上一次出现如此盛景,还得追溯到2001年。社会应该顺势利导,强化节日的仪式感,让人们在润物细无声中,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以激活、唤醒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延续、传承中华民族的千年文脉。

  • “牢记嘱托 河南答卷”系列报道(五): 构筑文化高地

    传承红色文化,让我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弘扬黄河文化,更是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要求。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 副研究员 赵海涛:充分地证明二里头遗址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和引领者,它是黄河文化的灵魂和主根。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农旅融合富莪山

    蓝天下、山峰旁、广场上,莪山畲族乡新丰民族村戴家山自然村的畲族群众边舞边唱,锣、鼓、钹的打击节奏悠扬欢快,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拍照留影。截至去年底,戴家山村年均接待游客量10.1万人次,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4.99万元。

  • 熊海峰:多维度深化大运河文化内涵认知

    今年6月22日是中国大运河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周年。推进大运河文化建设,保护是基础,传承是方向,利用是动能;而一切的逻辑起点,是对其文化内涵的深刻认知。深化大运河文化内涵认知,需要把握大运河文化的知识谱系。

  •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透过文化符号感悟端午(沙画)

    ”又到一年端午,包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挂艾草、诵诗作赋......这些文化符号,积淀的是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代表的是传统文化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透过这些文化符号,我们也感受到在延续民族精神血脉的过程中所呈现的新的文化内涵。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