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2019年全年中国经济发展依然保持了平稳运行,获得国际机构的高度认可。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2019年中国经济在宏观政策方面保持了定力,在保增长和调结构之间保持了平衡;在改革开放方面,中国稳步推进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开放相互推动。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邢自强:2019年的亮点是股市、债市都把中国资产纳入了全球主要的国际指数,外资流入到中国资本市场超过1000亿美元。可见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化,19年也是有个亮点,所以我觉得这个过程之中政策的定力的亮点可能比结果来得更重要。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2019年全球经济下滑,中国在面对这样巨大的外部压力的同时,经济增速保持稳定,在就业、消费、出口、房地产投资等方面表现亮眼。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陆挺:2019年我们国家的出口面临两大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全球经济增速是在下行,第二个挑战大家都知道是中美贸易的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维持增长,实际上已经表明我们中国的制造业的能力是非常高的,我们的韧性是非常强的。
此外还有机构认为,2019年中国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例如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农民收入、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等。另外一方面,中国在推进城市化、壮大中产阶级等方面成效显著。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首席分析师 王丹:去年我们估计中国的中产阶级大概是2亿人,保守估计,到2030年,这个数字至少5亿人,要超过美国的总人口,所以说中国经济的潜力还是非常巨大,尤其在消费市场方面。
全球几个主要经济体上周公布的最新制造业数据普遍走强,世界经济逐渐显现缓慢回升态势。新华社记者 方喆摄 另一方面,部分发达经济体因为国内疫情控制不力,挫伤企业信心,使经济前景面临巨大不确定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优化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对此,我们要不断夯实适应国际新规则的国内基础,化挑战为机遇,将自身实力转化为制度性话语权,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在世界经济遭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如何也为国际社会所强烈关注。世界银行9月28日发布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形势报告就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2%,比6月初预计的1%上调1个百分点。
王一鸣说:“在根本上提高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要提高产业链的稳定性,稳定性和竞争力是相互关联的,有足够强的竞争力,产业链才会更稳定。新发展阶段需要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建议》中提出的战略部署。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20年三季度中国杠杆率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宏观杠杆率增幅为27.7个百分点,由上年末的245.4%上升到270.1%。2009年至2017年,宏观杠杆率年均上升超过10个百分点;2017年到2020年,年均宏观杠杆率增幅是8.1个百分点,2017年以来,表外融资增长明显放缓,宏观杠杆率保持了基本稳定。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由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习近平主席热情发出邀约:“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由负转正”,同样成为前三季度中国区域经济的关键词。 在东北三省中,吉林省率先实现由负转正,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比上半年提高1.9个百分点,辽宁、黑龙江同比下降,但主要指标有所改善。
参考消息网10月31日报道外媒称,借着中国经济好转的东风,亚洲开始看到经济复苏的迹象。中国经济早早复苏也让日本松了一口气,因为中国是日本22%以上出口产品的目的地,而日本仅有19%的产品输往美国。
从各地公布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中,我们发现,虽然传统经济大省的格局没有改变,但中西部地区的增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势头,特别是工业经济率先恢复,增长强劲。从这张各地经济增速图上不难看出,在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前10名的省份中,中西部省份占据了多数。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由负转正”同样成为前三季度中国区域经济的关键词。在东北三省中,吉林省率先实现由负转正,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比上半年提高1.9个百分点,辽宁、黑龙江同比下降,但主要指标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