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五,也是古时人们“推磨做豆腐”的日子。春节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春节在传承发展中也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比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的传统民俗活动就有磨豆腐、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等。最主要的是“推磨做豆腐”,这可不,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各大消费品市场里人头攒动,菜场上的豆腐也紧俏了起来。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舞龙舞狮、赏花灯等习俗,都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腊月二十五这一天,江南一带人们就会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多样的民俗,折射中华文明的包容开放。
春节年俗代代相传,中国传统文化尽显生命力。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岁月洗礼其也早已融入到了我们民族的血液中。在腊月二十五这一天,有黄豆的自己做豆腐,没黄豆的买点豆腐,就成为了一些人们的“老规矩”。再比如一些地方,“二十五糊窗户”,虽然不再用纸糊窗户,但贴窗花、贴福字、挂对联等习俗依然流传。代代相传的年俗,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与时俱进,民俗文化有了时代新内涵。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民俗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变。比如“推磨做豆腐”,因为“腐”与“福”有相似发音,做豆腐对人们而言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在这一天,一些地方人们会把剪好的“福”字倒着贴在窗户或者门上,同样表达了希望“幸福、福气来到家里”的意思。民俗文化随着时代发展而演变,也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挖掘民俗时代内涵,厚植“追梦人”文化自信。一些地方在除夕以前有吃豆腐渣的风俗,这是因为在古代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往往都难以满足,但同时也是勤俭节约的写照。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从凭票证购买商品到通过电商“买遍全球”,从单调的文化生活到多姿多彩的银幕、荧屏、舞台,每一个中国人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但勤俭节约美德却一直都没丢,让追梦人步伐更加坚定。
红红的灯笼挂满大街小巷,“扫尘”“推磨做豆腐”接连上演……尽管离鼠年春节还有几天,但浓浓的“年味”已经扑鼻而来。尤其借助互联网,春节年俗有了更多的打开方式,也让人们有了更多获得感。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在春节大放异彩,这在为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注入强大力量和不竭动能的同时,也激励着14亿中华儿女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以新担当新作为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秦平)
“我们先后建成了中华满族民俗风情园、满族历史博物馆、旗袍博物馆、人参博物馆、前清历史博物馆和满族民俗博物馆。五处博物馆从历史文化史料展示、古董的陈列到民俗的介绍以及活态的体验,让游客可以全方位感受满族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齐满镇打馕城按照“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进行产业化经营、规模化销售,每天打出的一万多个馕按照批发价分发给各村选出的两名贫困户,再由他们拉到村里销售。齐满镇镇长艾克拜尔·艾合买提告诉记者:“打馕城总投入685万,目前就业286个人,每天能生产1万个馕,每天32个贫困户从这里按批发价拿到各村销售,每个月的收入能有1500-3000元。
地处礼泉县烟霞镇以北的袁家村,是个只有62户286人的小村子。目前年旅游接待量600万人次,旅游年综合收入10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十万元以上,吸纳三千多人就业,带动周边万余农民实现增收。
中秋国庆喜相逢——“国”的生日、家的团圆,双重乐曲交织出最澎湃最欢快的乐章。在这“迟来的春节”里,体验着国庆新民俗,感受着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团圆。《夺冠》《我和我的家乡》等影片,让我们在观影的同时,重温温情与欢乐,也能回味那久别的影院体验、那失而复得的平常生活。
国庆期间,拥有384年历史的沈阳老北市全新开市。全新的老北市共分为南区文奉园、北区文盛园和皇寺广场中区三大街区,融合了民国文化、民俗文化和市井文化等多元文化。
桂林市全州县蕉江瑶族乡立足瑶乡文化特色,以党支部为单位创办“瑶家讲坛”,搭建瑶乡民俗文化传承“桥梁”,讲出“生活互帮、经济互通、文化互融”的民族团结“好声音”。今年以来,累计举办“瑶家讲坛”20余场,覆盖12个文化阵地,发布宣传资讯130余条,吸引听众600余人次,树立了传承瑶乡民俗文化的“新风尚”。
图为兰州非遗刻葫芦,配民俗文化简介。史静静 摄 图为橱窗形式展示兰州牛肉拉面。史静静 摄 兰州牛肉拉面碗筷展现在街头,让更多人了解当地传统文化和记忆。
天上鹊桥见,团圆在人间。传统文化故事中的“鹊桥”让牛郎织女相逢,而我们心中的“鹊桥”,应该是家庭的团圆,是文化内涵的创造表达,是节日文化味道的回归。古人有追求幸福的愿望,在新时代下,我们更应积极营造爱的和谐氛围,用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我们的价值观,用爱点亮心中的“鹊桥”。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黄家街道腰长河村共有49户183人,通过开发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走上了致富路。位于辽河七星国家湿地公园中心区域的腰长河村,被湿地所环绕,万余亩芦苇荡和荷花相映成趣,阵阵花香扑面而来,颇具特色的锡伯族风格建筑群引人注目。
7月27日,“决胜2020·乡村振兴看河南”采风团来到开封余店,收入眼帘的尽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农村别院,精致而又美丽。村庄改变从2018年开始,余店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余店民俗文化村旅游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