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非遗织就藏家新生活

2020年01月29日15:12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5034

  【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光明日报记者 尕玛多吉

  织梭在精细的羊毛丝线中上下翻飞,脚下踩动的踏板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一条精美的“泽贴儿”手工披肩伴着藏族妇女索朗卓玛灵巧的手工编织而成。这是记者日前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民族哗叽编织手工合作社见到的场景。

  泽贴儿也叫毛哗叽,是当地独有的民族传统手工编织技艺,属藏族服装面料氆氇的精品。10多年前,泽贴儿曾一度濒临失传。现在,新老艺人接过传承接力棒,使泽贴儿重新焕发生机,并成为当地群众编织幸福生活的独门绝活。

  合作社位于乃东区泽当镇中心居民区的一幢二层小楼。“从选择羊绒捻线到上机编织,再到成品清洗染色,足足有18道工序之多,目前我们已完全掌握了泽贴儿制作工艺流程。”合作社创办者巴桑骄傲地说,“当年,发现这项技艺渐渐失传,我就有了抢救传承这一技艺的想法。”

  巴桑遍访当地掌握泽贴儿技艺的老艺人,先后整理出17代哗叽编织技艺传承人的档案资料。合作社成立初期,巴桑有幸聘请到5位80多岁的老艺人,手把手地向年轻人传授编织技巧,渐渐使千年工艺再次焕发生机。“最初只是想抢救这项传统技艺,但几年后就有100多人熟练掌握了泽贴儿编织技巧。”巴桑说。

  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巴桑看到了泽贴儿产品的市场前景,主动承担起了带动困难群众共同致富的担子,合作社成立以来已直接解决就业136人,间接从业和延伸产业项目解决就业322人,其中70%以上来自周边贫困群众。“我到合作社工作近10年,每月工资从1200元增长到了现在的7000多元,不仅掌握了一技之长,还摆脱了贫困。”索朗卓玛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五口指着丈夫外出打工,自己在家打理几亩田地过活。自从加入了编织合作社,索朗卓玛一家日子渐渐好了起来,不仅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而且两年前家里还盖起了新房。2019年,合作社实现销售额500多万元,利润136万元,社员人均增收3万元。

  通过新老艺人的不断改进,泽贴儿编织技艺日臻完善,产品种类不断丰富。2010年,泽贴儿编织工艺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又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如今,泽贴儿已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巴桑说:“下一步,我们将更好地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认识藏族传统手工艺泽贴儿和藏家新生活。”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29日 01版)

文章关键词:合作社 巴桑 非遗 艺人 光明日报 编织技巧 嘎吱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 贫困户 责编:王为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产业立起来 村貌美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树木尽头,两间配备空调的厂房矗立道旁,通过水泥路与村道相连。秀梅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秀梅,向鹿邑县申请并实施了无公害黄瓜温室大棚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带动贫困户40户,每年户均分红500元。

  • 南果北种助增收

    12月6日,农民在河北新河经济开发区五里铺村的温室大棚里采摘火龙果。近年来,河北省新河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合作社+农户”、农业生态观光采摘园等模式,引进火龙果、百香果等热带果品发展“南果北种”,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 【“十三五”,我们这五年】西海固:从苦甲天下到告别贫困

    宁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区因自然条件差,历史上有“苦瘠甲天下”之称。五年来,杨岭村百姓的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村里拆了土坯房,改造了厕所,实施了污水处理,完善了水、电、网等基础设施,还新建了标准化的卫生室、幼儿园。

  • 【决胜2020】垣曲县:旧村新生机 致富好机遇

    2017年,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郝永红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申请了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在家里老房子的基础上,建起3个大棚,发展蘑菇产业。”  图为左家湾村村民在郝永红的大棚内务工,制作菌棒,一天有七八十元的收入。

  • “在脱贫攻坚这件事上,我们是敢死拼命的”——甘肃脱贫攻坚进程回顾

    题:“在脱贫攻坚这件事上,我们是敢死拼命的”——甘肃脱贫攻坚进程回顾  在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养殖小区,村民李应川给羊喂水(3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 对口帮扶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中山市与大关县合作共建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区、农产品冷链加工物流基地和筇竹(扶贫)产业示范园,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农产品加工特色园,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大大提升。中山对昭通的帮扶,将山区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活实践。

  • 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农业农村部昨天(11月30日)发布,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首批30个整县推进试点任务基本完成。近年来,农民合作社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规范不够、质量不高、指导服务薄弱等问题。

  • 海南垦区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记者从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015年底,海南垦区共有贫困人口3286户12088人。截至目前,经各农场公司、下属单位所在地属地政府核准,海南垦区贫困人口已全部实现脱贫。

  • 四川金阳:生活美如索玛花

    目前,特普洛村已经打造了2000亩青花椒种植基地并成立了金阳县新东方农民专业合作社,涵盖的105户村民中有93户是贫困户,合作社年均销售花椒4.3万余斤,93户贫困户年均实现增收180余万元。

  • 央媒看河南|好山好水好光景——河南光山的绿色实践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走进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这个巨幅标语映入眼帘。近年来,光山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途径,找到了一条符合当地特色发展的路子。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