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鸭湖监测站工作人员正在观察野鸟(央广网发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央广网北京3月4日消息(记者张佳琪)每天有上万只候鸟飞落京城进行“补给”,北京市88个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全员上岗,全天候对候鸟迁徙进行全面监测。记者昨日(3日)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目前已经进入候鸟迁徙高峰期,结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市、区两级园林绿化部门全面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确保野生动物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现场处置。
北京区域内主要有两条候鸟迁徙路径
北京地处亚热带向亚寒带的过渡区,是众多候鸟春、秋两季迁徙的必经道路。
据鸟类专家介绍,全球有八大候鸟迁徙通道,经过中国境内的一共有3条,其中北京处于“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每年过境南迁或北徙的候鸟、旅鸟达三百多种,上百万只。
据观测,候鸟在北京区域内主要有两条迁徙路径,一条是从密云、平谷方向进入北京,绕开中心城区,从顺义出京继续往南;另一条是从延庆官厅水库进入北京,经昌平,从房山出京往南。过境候鸟中,天鹅、雁鸭类大部分在中国境内的鄱阳湖越冬、栖息;鸻鹬类候鸟将继续远行,飞往南半球的澳大利亚越冬地。它们爱栖息的地方包括密云水库、官厅水库、野鸭湖、汉石桥湿地在内的大面积水域或城市河湖中。候鸟或在浅滩湿地中觅食,或在密林草丛中休息,以缓解长途飞行的劳累,为下一步的长途旅行蓄积体力。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处长张志明介绍,通过多年的绿化建设,北京的森林和湿地总量持续增加,2019年北京市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8万亩、城市绿地803公顷。目前,北京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9.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46%,北京生态环境逐年向好。随着林地绿地的生态功能日益完善,适合鸟类等野生动物栖息的地方越来越多了。
今春京城候鸟迁徙有三大特点
据了解,今春京城候鸟迁徙有三大特点:首先是候鸟迁徙的时间相对比较早。2月21日10时,野鸭湖监测站监测人员在望湖楼监测点监测到首批2只大天鹅从头顶向北飞行,在湖区南侧监测站点又监测到2只大天鹅在距离不到100米处觅食、梳理羽毛,同时还监测到灰鹤1100余只,豆雁30余只,绿头鸭200余只,赤麻鸭12只。至此,随京城天气转暖,野鸭湖迎来大批北迁候鸟停歇补给。
同时,监测到的鸟类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也有明显的增长。截至2月底,北京市88个候鸟监测站共监测鸟类近百万只,较往年同期有所增加。它们在北京“歇脚”的地点也越来越广泛,除了野鸭湖、密云水库这些大的水面,大兴的南海子、房山的大石河也都有大量的候鸟迁徙和停留。
过去北京不经常看到的一些珍稀鸟类数量也越来越多,像黑鹳、白尾海雕、震旦鸦雀、疣鼻天鹅,这两年都有观测记录。这也成为今春京城候鸟迁徙的一大特点。
多项措施确保野生动物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发现处置
目前,正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自1月21日起,北京市、区园林绿化局以及10个国家级、33个市级、45个区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加强应急值守,全员上岗,实行监测日报制度。北京全市加大监测频次,采用路线巡查和定点观测相结合的方式,每日巡查从1次增加到2次。同时,扩大监测范围,强化对湿地、水库、河流、公园等野生鸟类集中活动等重点区域的巡查力度。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还健全信息通报和联防联控机制,与动物防疫、卫生健康等部门紧密配合,确保野生动物异常情况发生时早诊断、早控制。近段时间以来,北京市还加大了执法检查力度,严防乱捕滥猎和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副主任纪建伟介绍,根据规律,三四月份北京将进入候鸟迁徙高峰期。当前正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关键时期,市民朋友切勿近距离接触迁徙候鸟等野生动物,遇乱捕、滥猎野生鸟类的行为请及时向有关部门检举,确保候鸟迁徙安全。同时,如果遭遇受伤野生动物,可拨打110或野生动物救护电话89496118,由专业人员处置。
在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鲤鱼洲管理处周边水域,越冬候鸟在湿地水域游弋、起飞(11月5日摄)。每年秋冬季节,这里会成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越冬地和停歇地。
作为候鸟南飞的一个重要驿站,进入1月份,广州南沙湿地就迎来候鸟南飞的一个高峰,目前就有十万候鸟在这里栖息觅食。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大量候鸟迁徙到南沙湿地公园,它们大量停留于南沙湿地景区补充能量或者停留于此越冬,漫天飞羽蔚为壮观。
作为候鸟南飞的一个重要驿站,进入1月份,广州南沙湿地就迎来候鸟南飞的一个高峰,目前就有十万候鸟在这里栖息觅食。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大量候鸟迁徙到南沙湿地公园,它们大量停留于南沙湿地景区补充能量或者停留于此越冬,漫天飞羽蔚为壮观。
去年9月,记者跟随护鸟志愿者,在秦皇岛市卢龙县暗访时看到:数百米的鸟网隐藏在玉米秸秆中,网眼细密堪比“蜘蛛网”。” 每年的候鸟迁徙季节,一些不法分子便在稻田、湿地等地点放置鸟媒机,架设鸟网,等着鸟类入套。
近日,吉林和内蒙古迎来了大批候鸟,它们将在这两地休憩后,飞往南方越冬。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周边的湿地水库也迎来了数万只迁徙候鸟,场面壮观。呼和浩特市周边湖泊和湿地众多,根据当地森林公安监测,停留休憩的迁徙候鸟数量逐年增多,按照候鸟习性,它们将在呼和浩特周边水库、湿地暂留15天左右,恢复体力后,集群飞往南方越冬。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12月11日,一只水鸟在深圳湾的滩涂上觅食。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12月11日,水鸟在深圳湾的滩涂上觅食。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12月11日,鸟儿在深圳湾飞过。
眼下是吉林珲春敬信湿地候鸟迁徙的高峰期,近日(11月29日),摄像爱好者在敬信湿地拍摄候鸟南迁画面时,罕见拍摄到4只南迁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摄像爱好者们表示,此前他们多次拍摄到丹顶鹤北归的画面,然而这次在冬季丹顶鹤南迁的时节里,能拍摄到丹顶鹤的影像实属罕见。
当地时间7月5号,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项目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于6 月30号至7月10号在阿塞拜疆举行,我国“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和“良渚古城遗址”参加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
3月11日,在吉林省珲春市敬信湿地的龙山湖,一群鸥在湖面上飞翔。早春三月,多种候鸟在迁徙途中停驻敬信湿地的龙山湖,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3月11日,在吉林省珲春市敬信湿地的龙山湖,一只白尾海雕从湖面上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