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迪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汉南医院工作刚转正没几个月,面对疫情心里也怕,但爸妈鼓励她,“你学的就是治病救人的专业,该上的时候不能当逃兵。做好防护,我们等你回来!”王诗雨是荆楚理工学院大一的学生,看到妈妈报名参加社区志愿者,也跟着报了名……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确,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影响最大,对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影响最为深远。孟迪、王诗雨这两位年轻人,或是在父母的鼓励下冲上防疫战场,或是在父母的影响下成为抗疫一线志愿者,为疫情防控工作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讲,良好的“家风”为孩子选择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成为体现家国情怀的一种风范,成为疫情防控中凝聚强大力量的无形载体。
良好“家风”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灯塔”,始终照亮前行之路。一个孩子在家庭的环境中长大,其为人做事的风格上都会带着深刻的“家庭印记”,这就是“家风”对孩子的影响。孟迪正是由于父母那句“该上的时候不能当逃兵”,义无反顾地走上战场。良好的“家风”下成长的孩子身上都会体现出一些优良的品格,或无私奉献,或勇敢果决,或担当负责。正是在“家风”的熏陶之下,这些孩子们在疫情兵临城下之际,选择为国家而战、为人民担当,把自己、把家庭与国家命运、人民利益紧紧捆在一起,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
良好“家风”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抗疫一线人员无畏前行。孟迪、王诗雨在父母的鼓励和榜样力量下投身疫情防控前线,成为“家风”化人、育人的典范。而在这场全民皆兵的人民战争中,还有很多的“父子兵”“母女兵”“亲兄弟”“夫妻档”,也正是浓浓的“家风”号召他们为人民奉献、为国家战斗。家庭的认可是抗疫一线人员的精神支柱,家人的支持更是他们的力量之源,正是家庭的港湾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在抗疫战场上放手拼搏,也正是从良好的“家风”中,他们汲取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学会了奉献精神和担当品格,获得了同病魔做坚决斗争的勇气与力量。
良好“家风”是国家精神的一个缩影,体现的是家家为国才能国好家好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就犹如国家的一个个“细胞”。疫情当前,一定程度上说,只有全国疫情形势得到根本扭转,每一个家庭才能安枕无忧。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之一,屈原在《离骚》中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确,抗击疫情人人有责,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应像孟迪、王诗雨那样传承良好“家风”,拿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与担当,在国家与社会处于疫情危机之时,能够慷慨为国、英勇赴难,不因祸福而避趋之。
“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价值理念和文化氛围,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良好的“家风”不仅能育人化人、塑造下一代,更能促使整个社会风清气正,国家精神面貌昂扬向上。疫情当前,每一个家庭都在为社会付出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良好的“家风”成了社会风气、国家精神的鲜明体现,凝聚着对抗病魔的强大力量。
(文/王度阡)
周恩来一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周恩来曾多次教导晚辈,“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我的关系,都不许扛总理亲属的牌子,不要炫耀自己”。
匾额楹联藏着乔家“家风” 整个乔家大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建筑考究,仅屋顶上140多个烟囱,都没有一个是重样的。” 巍峨的大院,精美的建筑,是乔家留下的物质遗产,而严格的家规、睿智的家训、垂范的家风,是乔家留下的精神财富,挥手道别乔家,它们已镌刻在采访团成员内心深处。
培养好家风刻不容缓
上世纪60年代,朱德同志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井冈山,提出要吃红米饭和南瓜汤。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率先垂范,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在“滴水粒米”上展现优良作风、文明新风和良好家风。制止餐饮浪费,还要求党员干部管好家里人,涵养崇尚节俭的良好家风。
厉行节约、反对“剩宴”,涵养“家风正”“家资丰”“家味浓”的“家”文化,让舌尖节俭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价值追求,成为人人追求的新风尚。从古至今,在传统的价值观中,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勤俭节约始终是一以贯之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也是难能可贵的道德品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行为准则,从家庭、社会、国家层面探索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有效路径。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这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践中深化道德教育引导的重要方面。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社会系统工程,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充分利用我国历史悠久的优秀家风文化资源,是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之道。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一个普通家庭的家风正不正,影响家庭的接续发展;而领导干部家庭的家风,则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观感。
退休后,我到大别山干部学院担任特聘讲师,到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担任义务讲解员,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讲述我的革命家史故事。(学术支持: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张勇、王胜昔、王斯敏 通讯员 景辉、王丽君)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01日 08版)
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思想灯塔指引,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离不开核心领航。匡正领导干部家风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