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受疫情影响,大多数武汉人民只能宅在家里,出不了门,但是有一个群体比武汉人还要特殊,那就是滞留武汉的外地人。这些“滞留者”们因为各种原因在封城前进入武汉,有人来看病;有人来探亲;还有人来旅行;也有人是在封城后下错了高速被围困在武汉。为了解决这部分群体的生活困难民政部决定给他们发放补助。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表示,对滞留武汉的外来人员主要是采取了两种方式:一种是对因交通管控等原因暂时滞留的,在住宿、饮食等方面遭遇临时困难的,根据其生活需要,提供临时的住宿、饮食等帮扶。第二种是对受疫情影响,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家庭支持,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可以按规定给予临时救助,主要是发放现金补助的方式。
关于滞留武汉的外地人的救助情况,1月29日民政部曾对地方做了部署,要求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关社会救助工作。民政部通知发出之后,地方快速落实。1月31日,武汉市民政局根据民政部部署,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关社会救助工作的具体措施,明确对非本市户籍因探亲、旅游、务工等原因感染新冠肺炎导致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流动人口,按照当地低保标准,也就是武汉市低保标准的4到6倍直接给予临时救助。2月22日,武汉市民政局又进一步出台了《关于开展滞留在汉外地旅客临时生活救助的通知》,对生活困难的一次性给3000块的补助,当时是按照一天300元,先按10天来计算。2月27日,武汉市防指又出台了《疫情防控期间滞留在汉的外地人员服务保障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对外地滞留在武汉人员的一系列帮扶救助方案。
刘喜堂介绍,截止到3月13日晚,武汉市一共设置了69个安置点,累计安置了4843人,累计发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金5839人,1609.8万元。目前这个工作还在进行,3月13日一天安置了210人,给693人发放了临时生活救助金。其他还有一些临时性的措施,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帮扶,从兜底保障的角度,主要是这两项措施,一个是给予安置,一个是给予现金救助。
困难群众可以通过社区和街道来进行申请,也可以通过拨打武汉市和各区的社会救助服务热线来进行申请。武汉市民政局还开发了一个二维码小程序,在武汉市民政局的官网上可以下载。
据退役军人事务部网站消息,退役军人事务部、财政部近日发布《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的通知》(下称“通知”)。提高残疾军人(含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的残疾抚恤金、烈属(含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的定期抚恤金、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
《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是资管新规的重要配套细则。而新增的其他各类债权类资产,均可按相关程序进行标债资产认定;若通过认定,资管产品可投资该类标债资产以置换存量的非标资产。
据国家医疗保障局网站消息,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对进一步做好2020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工作作出部署。
3、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 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
3 、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 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
此次标准调整是根据全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590元进行的,调整后将进一步改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亡故后遗属的生活状况,提高其生活消费水平,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遗属的关心和照顾。
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完善疫情期间困难群体的政策保障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近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补助政策措施,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加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民政部7日印发通知,要求各省级民政部门重点推动明确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疫情防控任务指导市县制定工作补助标准,确保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工作补助发放到位。
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显示,在今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财政部部长刘昆说,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8月1日起,退役军人补助标准再提高 , 日前,退役军人事务部、财政部发出通知,自8月1日起国家再次提高部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伤残人员(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每人每年最高可领取88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