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科学态度、尊重科学规律、坚守科学认知、实施科学举措,让科学精神的阳光穿越疫情阴霾的笼罩,汇聚起战胜疫情的坚实力量
让尊重规律、崇尚科学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在科学的土壤里汲取经验和智慧,在自强的信念中凝聚勇气和力量
近段时间,中国科学技术馆上线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网络专题展览“新的对决”,吸引了众多网友点击观看。从解码“看不见的敌人”,到讲解如何层层筑牢防线,一场有知识含量更有力量的展览,生动呈现了中国疫情防控以科学为武器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实践。
疫情何以快速扩散?怎样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令不少人产生了疑惑。“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有两条战线,一条是疫情防控第一线,另一条就是科研和物资生产,两条战线要相互配合、并肩作战。”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疫情防控工作十六字总要求中,科学防治是重要内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对决中,我们秉持科学态度、尊重科学规律、坚守科学认知、实施科学举措,让科学精神的阳光穿越疫情阴霾的笼罩,汇聚起战胜疫情的坚实力量。
“这是一个需要事实而不是恐惧的时刻,是需要科学而不是谣言的时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谈到疫情防控时这样表示。要战胜疫情,必须科学地防、科学地控、科学地治、科学地管。人们不会忘记,1月23日,武汉暂时关闭离汉通道,遏制病毒的扩散;从火神山医院到雷神山医院,我们以令世人惊叹的速度建设专门医院、改造方舱医院,解决收治病人难题;我们充分动员社区力量,构筑起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我们普及防护知识、延长春节假期、安排错峰复工复产,尽最大努力保护每一个人的安全……从控制传染源、救治被感染者,到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我们把握传染病防控规律,将科学精神、科学原则落实到疫情防控方方面面,迅速扭转了疫情扩散蔓延的严峻局面,赢得国际社会的称赞。
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较量的最有力武器,是战胜大灾大疫的决定性力量。疫情发生后,一系列应急科研攻关迅速展开,一场科学防治之战由此打响。从研究病毒来源和传播特点,到制定优化临床救治方案;从以创纪录短的时间甄别出病原体,到率先研制出核酸检测试剂;从一个多月内7次更新诊疗方案,到新冠疫苗开始进行临床实验;从科学分析疫情传播规律及影响因素,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加强人员排查、监测……我们始终坚持向科学要方法、要答案,从而快速认识病毒发展的规律,让一项项科研成果加速涌现,为快速诊疗、科学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科学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文化和精神。在战疫时刻,我们不仅需要科学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武器,更需要科学精神涵养求真务实的态度。疫情期间,我们以一场场公开透明的新闻发布会,让真实有效的信息及时抵达;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专家积极发声,让科学出场,用事实说话,分析疫情形势,有力增强了整个社会对疫情的防控意识;鉴于各地疫情发展态势不同,及时增强防控的针对性、科学性……客观认识疫情、科学防治疫情,根据疫情形势因时因势进行调整,让人们关切而不惊慌,相信而日益笃定。这背后是对科学精神的严格坚守,也是对人民生命负责的严谨态度。
疫情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科学、思考科学,也让我们更深刻体会到把握规律、崇尚科学的意义。对个人而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合理的生活方式、涵养健康的心理素质,都离不开科学的助力。而对整个社会而言,卫生系统更健全,医疗事业更先进,科研攻关解难题,同样离不开科学的支撑。从国家实力的增强到国家治理的完善,都需要科学精神的高扬,都需要实事求是态度的彰显。让尊重规律、崇尚科学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在科学的土壤里汲取经验和智慧,在自强的信念中凝聚勇气和力量。
近日,三张不同颜色的卫星图片,让众多网友感叹“力量感满满”。红色,是中东部工业生产的热值;绿色,是正在不断复苏的耕地;金色,是武汉夜间不灭的灯火。三种颜色,展现着一个经历疫情考验后恢复发展活力的中国,一个蕴含着科学精神、科学力量而生机勃勃的中国。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02日 05 版)
“奋斗者”号研制及海试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具有了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能力,体现了我国在海洋高技术领域的综合实力。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今天的“奋斗者”号,你们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践行“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为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
导诊、消毒、清扫等各类机器人,配送、测温、巡逻等各式无人机,还有多功能防护面屏、移动手术车、负压病房……202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网络云展厅呈现的科技抗疫装备成为关注焦点。
导诊、消毒、清扫等各类机器人,配送、测温、巡逻等各式无人机,还有多功能防护面屏、移动手术车、负压病房……202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网络云展厅呈现的科技抗疫装备成为关注焦点。
秉持科学态度、尊重科学规律、坚守科学认知、实施科学举措,展现了中国人民崇尚科学的理性态度与务实精神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
——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黄大年在为吉林大学的学生们授课(2011年4月10日摄)。——2018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郭永怀(右一)在解答研究生提出的问题(资料照片)。
科普大篷车是流动的科技馆,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科普基础设施,是实施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科普活动,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重要载体。科普大篷车是流动的科技馆,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科普基础设施,是实施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科普活动,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重要载体。
6月22日,记者从省科协获悉,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国家纲要办)近日正式启动202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更好地评估各地区“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状况。答: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工作者日、防灾减灾日、流动科技馆巡展、科普大篷车、科技咨询、培训、讲座、展览等。
美国一些政客为了进行政治操弄,反复兜售有关新冠病毒起源的谬论,全然无视基本的常识,甚至不惜贻笑大方。回归科学、尊重科学,才能拨开病毒起源与来源的迷雾;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人类方能在与病毒的斗争中赢得未来。
美国一些政客为了进行政治操弄,反复兜售有关新冠病毒起源的谬论,全然无视基本的常识,甚至不惜贻笑大方。回归科学、尊重科学,才能拨开病毒起源与来源的迷雾;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人类方能在与病毒的斗争中赢得未来。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不管对于中国,还是对于全球,都是一次大考。面对疫情挑战,中国以科学发展、技术创新的方式进行疫情防控,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科学务实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