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王姝
6月22日,记者从省科协获悉,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国家纲要办)近日正式启动202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更好地评估各地区“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状况。河南省将和全国同步开展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
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是我国和欧、美等科技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分析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经国家统计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国开展了10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据悉,2020年6月-9月,河南省将和全国同步开展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采取实地面访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为18-69岁,为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实施成效的终期评估、制定面向2035年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规划提供依据。
根据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2010年、2015年和2018年河南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为2.30%、5.59%、8.04%,呈现快速提升趋势,位次从全国第22位跃升至第14位,为实现2020年河南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9.38%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链接:《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知识问答》
为做好这次调查工作,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出了《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知识问答》供大家学习参考,并呼吁大家以科学的态度参与和配合此次调查评估,为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助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为什么要开展第十ー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
答: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是掌握全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状况重要手段,通过调查能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什么是“科学素质”?
答:科学素质是指当代人在社会生活中参与科学活动的基本条件。包括掌握科学知识的多少、理解科学思想的深浅、运用科学方法的生熟、拥有科学精神的浓淡、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的大小。科学素质综合表现为学习科学的欲望、尊重科学的态度、探索科学的行为和创新科学的成效,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什么?
答: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一个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是指在“了解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三方面都达标的公民。
4.公民科学素质指标是什么?
答:公民科学素质指标( Civic Scientific Literacy,简称CSL)是指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它是反映和衡量群体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以2018年全国调查结果为例,CSL值为8.47%,即1万名中国公民中具备科学素质的人数为847人。
5.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的对象是哪些?
答:调查对象为18-69岁的中国公民。
6.科普工作是什么?
答: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是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的核心。2002年6月,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
7.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场馆进行科学素质的提升?
答: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工农业生产园区、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自然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或展览馆、科普画廊或宣传栏、科普宣传车、图书阅览室、科技示范点或科普活动站、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等。
8.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途径有哪些?
答: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了解科技信息,阅读图书、报纸、期刊上的关于科学的文章,和亲戚、朋友、同事谈论有关科学技术的话题,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公共问题的讨论或听证会。
9.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水平及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8.47%,河南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8.04%;《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达到10%。《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河南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9.38%。
10.承担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任务的机构和单位有哪些?
答:为做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组织实施工作,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06年7月成立了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省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省科协,领导小组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等30个成员单位组成,各成员单位完成各自领域人群的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并协同配合形成“大科普”的工作格局。
11.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面对第十ー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
答:当被抽选为测评的对象时,应该在调查员的引导之下积极配合作答,认真思考、尊重知识、尊重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合理作答。
12.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公民科学素质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学素质的提升。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能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能宣传普及高新技术、绿色发展、健康生活等知识和观念;能激发大众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潜力,为创新驱动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筑牢公民科学素质基础;能增强国家公民科学素质公共服务能力,从而反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
13.科普工作重点人群有哪些?
答:科普工作重点人群共有4大类,即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
14.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我省主要有哪些科普活动平台?
答: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工作者日、防灾减灾日、流动科技馆巡展、科普大篷车、科技咨询、培训、讲座、展览等。
科普大篷车是流动的科技馆,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科普基础设施,是实施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科普活动,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重要载体。科普大篷车是流动的科技馆,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科普基础设施,是实施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科普活动,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重要载体。
6月22日,记者从省科协获悉,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国家纲要办)近日正式启动202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更好地评估各地区“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状况。河南省将和全国同步开展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
据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2018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8.47%,说明我国公众的基本科学素养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作者:薛晴 陈会谦(均为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河北工程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要学习科学知识,养成重视科学、爱好科学的习惯,在疫情面前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要坚守科学精神,养成忠于科学、捍卫科学的习惯,在疫情面前保持自尊自信的心态。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疫情防控工作十六字要求中,科学防治是重要内容。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再次研究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谈及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在前不久举行的首届中国科学文化论坛上,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如是说。与会专家表示,当前全球科技发展迅猛,与之相关的人文研究则相对滞后,推进科技与人文良性互动,应重视科学文化的研究,营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
18日,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研讨会举行,会上发起了“科技素养教育提升计划”。拥有强大科技,就需要无数像屠呦呦那样的科学家,也需要像华为这样的科创公司,通过自主创新赢得发展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4月24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开幕。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省委书记王国生出席并讲话,省长陈润儿、省政协主席刘伟出席。
全省科协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要求,突出联系、服务、凝聚科技工作者核心任务,着力加强对科技界的思想政治引领。目前,河南科技智库已形成院士专家智库论坛、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科技智库课题研究、科技工作者建议征集、重点课题研究五大工作抓手,被列入中国科协科技智库建设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