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武汉拥有3500年的筑城史,既是一座书写着文明与史诗、见证着辉煌与梦想的城市,又是一座历经灾疫等磨难而昂扬不屈的英雄城市。在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封城的两个多月中,武汉人民不畏艰难、刚毅顽强、团结奋战,让全国全世界看到了他们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在武汉解封之际,本版特刊发两篇文章,深入阐释武汉“英雄城市”的文化性格、武汉人民英雄精神的鲜明标识等,从而进一步了解这座城、这群人的特质与情怀,并向武汉同胞的坚持与努力、牺牲与奉献致敬。
作者:郑大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研究〔多卷本〕”首席专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被载入史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对武汉和武汉人民的高度赞扬,对武汉人民的牺牲与奉献、坚持与努力的充分肯定。
雄浑沧桑的历史充分证明了武汉和武汉人民无愧英雄的评价
武汉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武汉建城的开端。秦汉时期,沙羡、华容等县级行政区建置起来。三国时期,武汉曾经是兵家必争的要塞,唐宋时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事商贸重镇,明清时期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天下四聚之一。清末汉口开埠和洋务运动开启武汉现代化进程,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109年前的1911年,面对清政府的腐败、列强的入侵而引发的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英雄的武汉人民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清王朝对中国260多年的统治,也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2000多年的统治,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97年前的1923年,面对北洋军阀的镇压和屠杀,英雄的武汉人民在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亦即“二七大罢工”。这次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罢工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彰显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彰显了武汉人民的英雄气概,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心中尤其是工人阶级心中的影响,在近代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82年前的1938年,面对来势汹汹、军事装备上处于绝对优势的日本侵略者,英雄的武汉人民没有丝毫退缩和畏惧,他们抱着与武汉共存亡的决心和意志,发起了“保卫大武汉”的战斗。武汉保卫战不仅是抗日战争初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而且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它彻底粉碎了日军侵略中国企图速战速决的梦想,实现了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的历史性转变,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66年前的1954年、22年前的1998年,面对长江特大洪水,英雄的武汉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严防死守,以“人在堤在”的大无畏精神,与洪水作生死搏斗,确保了长江大堤的安全,确保了武汉等沿江重要城市的安全,为夺取“五四抗洪救灾”和“九八抗洪救灾”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历史贡献。
滔滔长江水见证了武汉雄浑沧桑的历史。武汉之所以成为英雄的城市,是因为这座城市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而武汉人民之所以成为英雄的人民,就在于武汉人民有爱国爱家、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有敢于奋斗、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有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高尚品格,有舍小家顾大家、弃“小我”成“大我”的奉献精神。
爱国主义是武汉英雄精神最鲜明的标识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它继承和发展本土文化之优秀基因,又以地处“九省通衢”、具有沟通东西南北之区位优势而不断地吸收与融汇中原文化以及其他地域文化因素,并通过沉淀、扬弃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精神特质。深远厚重的荆楚文化,哺育了一代代武汉儿女,塑造了武汉的英雄精神,爱国主义则是其中最为鲜明的标识。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对民族、对故土所怀有的最深厚、最真挚的依恋之情、热爱之情、归宿之情,集中表现为民族的自豪感、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撑,也是荆楚文化的鲜明特质。它既是一份担当,更是一份责任,是调整和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亦即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个人应有为祖国、为民族的利益而奋斗、而献身的责任担当。
自古以来,生活在以武汉为中心的荆楚大地上的众多志士仁人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为实现其修身以高其志、献身以强其国的人生理想,上下求索、矢志不渝,“宁溘死以流亡”,也不愿同流合污或出走他国,最终自沉于汨罗江中,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人格和为国宁死而不屈的斗争精神为后世所景仰。近代的土家族将领、抗英英雄陈连升,武昌首义三烈士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闻一多,党的早期领导人董必武、萧楚女、恽代英、陈潭秋,“二七大罢工”烈士林祥谦等,都是武汉和湖北人民的杰出代表。
岁月流转不息,精神传承不断。对民族、对国家的忠贞热爱、深沉依恋,已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融入武汉人民的精神基因。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代武汉儿女自强不息、顽强奋斗,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壮歌。
此次抗疫斗争锤炼和升华了武汉人民的英雄精神
在与新冠肺炎疫情抗争的过程中,英雄的武汉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再次得到了升华和弘扬,武汉再次向世人展现了光荣之城、英雄之城的无畏和担当。
武汉人民展现出识大体、顾大局的牺牲精神。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作出武汉“封城”的决定。武汉人民自觉服从疫情防控需要,为有效阻断疫情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扩散作出了巨大牺牲。每扇紧闭的门窗背后,都是负重的战斗,都是默默的奉献。
武汉人民展现出不畏难、不服输的英雄气概。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武汉人民承受着生理上、心理上、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他们没有被吓倒、被压垮,而是以顽强不屈的意志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从医务人员到社区工作者,从公安干警到快递小哥、志愿者,每个人都在坚守,每个人都在付出,终于驱走阴霾、迎来春天。全国人民都为武汉人民的无畏精神所鼓舞、所感动。
武汉人民展现出重情义、知感恩的博大情怀。武汉不是一片孤舟,在最困难的时刻,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八方支援,用爱温暖了这座城市。武汉人民心怀感念,虽尚未从伤痛中走出,但已把这份恩情记在心里,自发用各种方式表达深深的感念。武汉人民感恩全国人民的支援,全国人民感恩武汉人民的付出,这就是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武汉保卫战的胜利必将为夺取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最终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武汉人民的坚韧和付出,必将镌刻在这座城市光荣的历史上。经过这场斗争的磨砺,武汉也必将浴火重生,绽放出更加动人的光彩。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08日 15版)
近期,正在江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点赞了一位企业家,称他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面对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亿万人民所展现出的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激荡人心、振奋人心,给人以无穷的奋进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号召全国人民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 疫情发生以来,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反复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极端重要性,有力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经过伟大抗疫斗争的洗礼,驶向民族复兴新航程的中国号巨轮必将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9月30日,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在郑州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共谋河南文物考古事业新发展。
关山飞渡,披荆斩棘,共和国在风雨兼程中刻下了第71道金色年轮。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刚刚开始,中国和世界历史再一次来到惊心动魄的时刻,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个未知而凶残的病魔突袭而至。犹记得,那场全国17万名各级领导干部参加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总书记明思路、作部署、提要求。
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刚刚开始,中国和世界历史再一次来到惊心动魄的时刻,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个未知而凶残的病魔突袭而至。犹记得,那场全国17万名各级领导干部参加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总书记明思路、作部署、提要求。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振奋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精神滋养,凝聚了磅礴力量,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在南方谈话中说:“深圳的经验就是敢闯。” 40年前,深圳人勇敢承担了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的历史使命,以“拓荒牛”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披荆斩棘、敢闯敢试,一次又一次地突破旧的思想观念的樊篱和束缚,“杀出一条血路”,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