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文章强调,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上了一堂团结合作的功课。这如同中国“三个和尚没水喝”“三只蚂蚁能搬米”的民间故事一样,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讲合作,而三只蚂蚁之所以能把一粒米“轻轻抬着进洞里”,则是团结合作的结果。人类社会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对疫情凶猛冲击,最重要的是团结,最紧迫的是合作,唯有团结合作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病毒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全人类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战而胜之。”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习近平主席将其比作是一场大考,不仅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中国的抗疫斗争,还亲力亲为,密集开展元首外交,与各方领导人共商抗疫大计,“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引发强烈共鸣,发出的中国声音、提供的中国方案、分享的中国经验,被赞为“为各国防疫工作树立了新标杆”,为全球战疫奏响了“大合唱”。
在这首“大合唱”中,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情怀。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真诚倡导者,也是忠诚的践行者。秉持这种理念,中国在全球率先打响抗击疫情的“第一枪”,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展现出硬核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为在全球战疫中唱响团结合作之歌发挥了重要的“领唱”作用,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蕴含的真正价值及其彰显出的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和引领力。
在这首“大合唱”中,展现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大国担当。疫情之下,唱不了独角戏。从主动通报疫情、分享病毒信息,到及时公布诊疗方案、分享抗疫经验;从加强技术交流、团队合作,到物质援助、派遣医疗专家团队,“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为各国抗疫争取了宝贵时间”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说的,中国政府为抗击疫情采取了卓有成效的举措,不仅控制了国内疫情,也为保护世界人民健康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向遭受疫情的国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为国际社会树立了良好典范。
在这首“大合唱”中,展现了天下为公的大国魅力。“天下为公”是中国看待世界发展的独特视角,也是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基本原则,更是中国战胜疫情的有效处方。“让合作的阳光驱散疫情的阴霾”,中国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不失时机、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世界工厂”火力全开,“中国援助”与“中国制造”为全球抗疫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团结合作最有力的“武器”得到有效发挥。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过这样一句话,病毒已经发起进攻,我们必须加入人类抗击病毒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大合唱中。时下的中国,正在为这首“大合唱”填词谱曲,用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守护着人类幸福安康的梦想,携手抗疫,共克时艰,春天已在枝头上。(南方网林伟)
“听完李书记的宣讲,我作为师范类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能够做到的是不断提升自己,毕业以后为甘肃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四川,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四川省委宣讲团分别走进省内多个市州和高校、消防等单位,开展全会精神宣讲。
奏响大合唱、建设幸福河,需要我们在保障黄河安澜上持续发力,筑牢人民幸福的安全防线。奏响大合唱、建设幸福河,需要我们在弘扬黄河文化上用心用情,构筑人民幸福的精神家园。
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台长崔为兵,河南黄河河务局副局长姚自京,东方今报社社长胡杨,惠济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焦健等多位领导莅临现场,并共同开启了仪式。启动仪式结束后,采访团将探访黄河滩公园,见证黄河之美和生态保护成果;参观黄河博物馆,感受黄河文化独有的魅力;
今年,中原文博会正式升级为省级展会,10月16日-19日,共有来自全国27个省区市的企业齐聚河南鹤壁,整个展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范围之广为历年之最。来自青海、四川、河南等沿黄九省区的26家博物馆带来了各具特色的精美文创,在文博会上一同奏响“黄河大合唱”。
在河南,有一种投身脱贫、扶危济困的攻坚力量在汇聚,有一种助力脱贫、无上光荣的价值信念在传递,有一种参与脱贫、人人可为的巨大激情在点燃,脱贫攻坚真正从扶贫部门的“独角戏”转变为社会各界的“大合唱”。团省委联合14家省直单位实施“八方援”河南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搭建起青年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
对黄河的治理保护已成为重大国家战略,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今天的黄河,岁岁安澜,天高水阔,林草丰茂,沿岸百姓脱贫致富,早已没有昔日“百里不见炊烟起,唯有黄沙扑空城”的景象。
9月25日,顺着九曲黄河一路向南,“游山西·读历史”第二届全国主流媒体山西行黄河线一行,走到了黄河岸边,近距离感受气势壶口,任浪花飞溅,触及大河之魂。壶口,正是黄河铿锵激越的心脏,是黄河澎湃不休的呼吸,是黄河永恒搏击的脉动。
9月24日,黄河文化高层论坛在郑州举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学家刘庆柱,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甲骨学家王宇信,分别以《黄河文化与中国不断裂的文明史》《黄河文化与甲骨文》为题作主旨报告。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提炼新时代黄河精神显得尤为迫切。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正能量,如同黄注一样充分爆发,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势不可挡之力。
习近平主席说:“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2020年5月2日,在吉布提布法医院,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与吉方人员就大规模检测、无症状感染等问题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