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对于今天(4月17日)公布的一季度经济的相关数据,多位专家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大、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激发经济内生动力,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将不会改变。
中国经济经受住了巨大冲击,并呈现出恢复的态势。这是一季度数据公布后,很多专家和研究机构的一个共同感受。
专家表示,防控疫情和恢复经济生产活动两者本身存在一定矛盾,要严格防疫又要有序复工复产,如何统筹,走好平衡木,这是一道非常难的题。
专家说,疫情发生后,中国采取了最严厉的防疫措施和较温和刺激的政策组合,出台了以“保企业”“保民生”为导向的帮扶政策,涵盖了财税、金融、社保等多个领域,多项救助政策集中帮助中小微企业和部分困难群体。
专家表示,尽管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是整个产业体系并没有受到严重冲击,整个生产能力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反而在疫情中得到了一定的巩固和提升。这一切,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尤其是最近几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领域开展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特别是重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疫情发生后,中国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保持了基本稳定,展示了中国经济肌体对风险的抵抗力。
专家表示,即使在疫情防控最紧要的阶段,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步伐也始终没有停顿。就在几天前,国家刚刚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
中国经济市场规模大、成长快、产业基础好、配套能力强、劳动力充裕的优势没有变,未来随着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创新,不断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潜力和活力,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题:持续向好 外贸有望实现全年“促稳提质”目标 李兴乾表示,我国外贸具有强大韧性和综合竞争力,加上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有望实现全年“促稳提质”目标。
信心和底气,源于党的坚强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是由我国制度优势、经济基础、发展潜力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是长期起作用的基本格局。
联播+12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进出口已连续6个月实现正增长。从战“疫”主战场武汉到三秦大地陕西,从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松辽平原到澎湃着经济活力的长三角……习近平总书记今年的考察足迹中,留下许多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殷殷嘱托。
我国PMI连续9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经济呈现持续稳定恢复态势,质量持续向好。由于国内疫情防控得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我国经济自3月以来持续恢复。展望未来,凭借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广、政策工具多等有利因素,中国经济必将克服暂时的困难,继续巩固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20年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复苏就没有短板,比如数据显示纺织服装服饰业,自从开年以来一直位于临界点以下,行业景气度仍然偏弱。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金融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总量明显增长。11月份房地产、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临界点以下,景气度有所回落。建筑业景气度高位回升,生产活动总体有所加快,用工需求也有所增加。
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2.1%、56.4%和55.7%,分别高于上月0.7个、0.2个和0.4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位于年内高点,连续9个月高于临界点。
(记者杜海涛)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1%,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创年内高点,且连续5个月运行在51%及以上,经济复苏势头稳中有进。
采购经理指数是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先行监测和预警指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昨天(11月30日)公布,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较上月明显上升,恢复性增长明显加快。
专访:RCEP的签署是促进区域自由贸易便利化的重要进程——访亚投行副行长阿姆斯贝格 阿姆斯贝格表示,在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世界贸易、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大环境下,RCEP的签署为其成员带来发展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