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邓州:“邓农模式”走绿色发展助脱贫之路

2020年04月26日10:35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5034

  近日,在邓州市腰店镇房营村的河南邓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现场,笔者大老远就看到一字排开的6座大型集雨式沼气罐矗立在公司一角,无比壮观。放眼望去,园内处处都是绿树红花以及现代化蔬菜大棚,园西部大片的银杏林和樱花林,优美的环境令人身心愉悦。

  河南邓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2月,是邓州市一家龙头带贫企业。“我们公司倾力打造的‘邓农模式’,具体来说,是以一个固定的废弃物循环利用处理中心,带动多个可移动(可拆装)养殖小区。养殖小区由我们公司负责建设,然后承包给当地农民进行养殖,公司实行猪仔、技术、防疫、饲料、销售统一管理。”该公司负责人说,公司带动农民或合作社种植,公司提供技术、有机肥、市场渠道,打造品牌统一销售,增加土地产出,助力脱贫攻坚,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据了解,邓农的研发团队发明了移动猪舍,原地打桩,不用混凝土、不用电、不用焊接,可组装拆卸。移动猪舍的上层是光伏太阳能,中间是猪舍,下面种植香菇等食用菌。

  近年来,该公司大力推进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实现节能减排,改善区域环境,打造生态特色示范县,对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进行全覆盖,解决农村环境污染,解决秸秆禁烧难题,养殖粪污处理、种植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为邓州“三农”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利用猪粪发酵生产的沼气,除了发电照明用和对车辆进行加气外,还供应周边群众使用。沼气设施产生的沼液,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丰富的氮、磷、钾和腐质酸等多种营养成分,通过还田管网施用于农田,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农作物增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既充分利用了沼液沼渣,又避免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为发展循环经济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该公司实行“五结合”,即移动养殖和固定处理相结合,畜牧养殖和特色种植相结合,农业发展和脱贫致富相结合,废弃物处理和改良土壤相结合,循环小区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最终实现“五化”,即能源清洁化、种植有机化、养殖无抗化、食品可追溯化、模式可复制化。

  “通过实行‘五结合’,实现‘五化’,之前的养殖污染问题迎刃而解。”公司负责人介绍。此外,养殖废弃物污染、土壤改良、有机种植、节能减排、精准扶贫、美丽乡村等一系列问题,在实施“邓农模式”生态循环经济后,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按照发展规划,未来三年,该公司将建设20个废弃物循环利用处理中心及附属移动养殖小区。其中一个中心可年处理10万头育肥猪的废弃物,年产沼气180万立方,发电750万度,供应中心及周边2000户农民使用;年产有机肥3万吨,供应周边20000亩有机种植使用,还能为每亩田地提供20立方沼液肥,改良20000亩土地进行特色种植,减少化肥使用1000吨。

  “这样一来,一方面解决了农村面源污染,实现了资源能源循环,生产的沼气集中供气、提纯天然气,还能装罐销售,促进可再生资源发展;沼液、沼渣是高效、安全的肥料,为生产安全的农副产品提供基础。”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邓农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该项目全部实施后,将加速该市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农民素质提高,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让农民成为共享利益的主体。

  在该公司园区西部,多台大型机械正在作业,农耕文化、休闲农业体验区、QQ家庭农场等休闲观光区正在建设当中,邓州最大规模的银杏林、樱花林雏形已现,届时将成为该市又一处旅游胜地。

  目前“邓农模式”已成为国内养殖行业的亮点。2020年的目标是打好经营基础,打造20个中心小区,带动400个养殖小区,年出栏生猪200万头,年产沼气3600万立方,年发电8000万度,供40000户农民使用沼气而能源清洁化,年产有机肥60万吨,改良土壤40万亩,带动40000名农民脱贫致富。(邓州市扶贫办 习中洋 王崇顺 鲁昊旻 供稿)

文章关键词:粪污处理 发展循环经济 养殖小区 沼液 邓农模式 该市 移动 沼渣 有机肥 育肥猪 责编:王江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经济聚焦)

    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保持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三农’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还要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水平。

  • 求新求绿,畜牧业提升竞争力

    到2025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和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70%以上和80%以上——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一大亮点是聚焦畜牧业机械化水平,提出制定主要畜禽品种规模化养殖设施装备配套技术规范,推进养殖工艺与设施装备的集成配套。

  • “标准”正在改变你我生活

    今年前7个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共发布国家标准十余批,数量达到1000余项,涉及卫生防护、健康安全、食品、消费品、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工业制造、农业农村等多个领域,几乎涵盖了社会经济中的方方面面。

  • 养牛大户一年见不到几次牛钱照赚?原来奥秘在这里!

    日前," 幸福花开新边疆 " 大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市,深入调研采访当地决战脱贫攻坚、建设美丽家园的新实践、新路径、新探索、新成效。新华网 曹桢摄  扎罗木得牧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哈克镇,是全镇 10 个现代化牧场之一,可以集中饲养 4500 头奶牛。

  • 【幸福花开新边疆】百年养牛大镇的产业进阶路

    占地40万平方米的扎罗木得牧场内,4.8万平方米牛舍整齐划一,挤奶厅、青贮窖、改良站、污粪处理厂等厂房设施一应俱全,1000多头奶牛毛色鲜亮、体格健壮,每天产出8吨牛奶,为养殖户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 农牧民的光景越来越好

    县有大循环,乡有小循环,青海海晏县哈勒景乡建立生态循环链,实现农牧业的持续发展——”  标准化养殖只是兴农合作社发展越来越好的原因之一,生态循环链的建立才是农牧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

  • 生态环境部:十年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和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介绍,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它的标准时点是2007年12月31日,这次的标准时点是2017年12月31日,整整相差了十年。

  • 时隔十年,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有哪些变化?

    6月10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就《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有关情况答记者问。由此可见,过去十年,经济发展质量在提升,企业数量少了,但是产能集中度在提高,在产品产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排放量在大幅度下降。

  • 让乡村告别“脏乱差”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依托全域环境整治、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打造具有湿地水乡特色的生态旅游乡村,使乡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农村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办公室副主任王磊介绍,农村厕所革命一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

  • 种地,还得信科技(解码)

    前不久,张宝金家的葡萄烂了根,眼看就要绝收,多亏了农业科技特派员田淑芬,难题才得以解决。在蓟州区和武清区,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教授王丽娟一直为鲜食草莓的种植户们提供指导。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