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养牛大户一年见不到几次牛钱照赚?原来奥秘在这里!

2020年08月06日11:32  来源:人民网

5034

  日前," 幸福花开新边疆 " 大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市,深入调研采访当地决战脱贫攻坚、建设美丽家园的新实践、新路径、新探索、新成效。

  从废弃沙坑到美丽湖泊 洮儿河畔有了 " 新名片 "

  走在细沙滩上,天上层云密布,太阳时而穿过云层将阳光洒下。微风吹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如果不是告诉你在洮儿河畔,你会错以为是在海边。更想不到的是,这里以前垃圾遍地,臭气熏天,是个 300 亩左右的废弃沙坑。

  幸福花开新边疆:废弃沙坑变成了美丽湖泊

  据记者了解,2019 年,乌兰哈达镇政府依托现有湖塘资源,以低成本开发、少人工干预的原则对西北湖周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治理,打造了一个亲水、戏水的水上乐园。

  洮儿河是黑龙江水系松花江西源嫩江右岸最大支流,它由西北向东南流经乌兰浩特市,这也让乌市沿河村镇因水而兴,得水独厚。西北湖是洮儿河的支流,水上乐园的建设,大大改善了稻花村的生态环境,为村民提供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水上乐园自今年 6 月 25 日正式营业以来,已有很多游客慕名前来。以水为媒,以生态修复为依托,稻花村的旅游功能日益完善,正逐渐成为乌市乡村旅游的一张新 " 名片 "。

  百年养牛大镇的产业进阶路

  占地 40 万平方米的扎罗木得牧场内,4.8 万平方米牛舍整齐划一,挤奶厅、青贮窖、改良站、污粪处理厂等厂房设施一应俱全,1000 多头奶牛毛色鲜亮、体格健壮,每天产出 8 吨牛奶,为养殖户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扎罗木得牧场内牛舍整齐划一,场区内干净整洁。新华网 曹桢摄

  扎罗木得牧场目前存栏奶牛 1000 头。新华网 曹桢摄

  扎罗木得牧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哈克镇,是全镇 10 个现代化牧场之一,可以集中饲养 4500 头奶牛。哈克镇是呼伦贝尔市及周边地区重要奶源基地,有 100 多年养牛历史,目前全镇共饲养奶牛 1.7 万头。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牧场建设步伐加快,当地集约化养牛规模达到 1.3 万头,全镇 80% 的奶牛从简陋棚圈搬进标准化牛舍。牧场的管理、饲料、喂养、繁殖、检验、防疫、环保等水平不断提升,传统畜牧业养殖走上产业化发展的进阶路。

  8 月 3 日上午,扎罗木得牧场设备维护员王尚柱趁工作间隙,走进一间牛舍。他家的 80 头奶牛托养在这里,他想看看这几天奶牛喂养得怎么样。

  8 月 3 日,王尚柱在牛舍查看奶牛喂养情况。新华网 曹桢摄

  自从 2017 年起将散养的奶牛托养在牧场,王尚柱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它们几次,但年底一算账,收入增加不少。" 现在省心,原来养十来头牛就把一家人累够呛。" 奶牛托养把王尚柱一家人从日复一日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牧场通过科学养殖,提升了奶牛产奶量,各项标准都有提高,算下来一头牛一年能比以前多赚 3000 块钱,纯利润可达 7000 元。

  王尚柱爱养牛,家里的牛托养之后,他来到扎罗木得牧场应聘成为一名设备维护人员。王尚柱说,在牧场托养的养牛大户中,最多的有 200 多头奶牛,他现在也正在朝着这一目标努力。

  近年来,哈克镇在畜牧业养殖上已累计投资 2.1 亿元,创建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化扎罗木得牧场示范区。牧场场区内分标准化牛舍、挤奶厅、饲草存放区、轮牧区、污水处理及粪污处理等多个区域,拥有饲料搅拌机、滑移式装载机、智能化挤奶器等多种现代化机械设备,牛舍采用热风循环、饲槽式自锁颈枷、牛卧栏、恒温水槽等多项专利技术,开启了由家庭牧场向现代化牧场快速过渡新阶段。

  8 月 3 日,28 头奶牛同时在牧场自动化挤奶厅挤奶。新华网记者 焦鹏摄

  扎罗木得牧场引进的牧场粪污处理设备。新华网记者 焦鹏摄

  为解决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扎罗木得牧场引进科技企业,可将牧场粪污通过干湿分离、发酵、除菌及科学配比,产出有机肥,实现粪污资源生态循环、综合利用。据了解,这一模式将会在全镇现代化牧场推广,推动百年养牛大镇产业化发展继续进阶。

  " 非遗 + 旅游 " 致富显成效 解锁乡村振兴新途径

  住朝鲜族传统民宿,吃朝鲜族传统美食,体验朝鲜族泡菜制作过程,了解朝鲜族迁徙历史……在呼伦贝尔阿荣旗新发朝鲜族乡东光村,几名来自呼和浩特的游客完整地游览、体验了朝鲜族的民宿文化。

  " 从 2016 年到现在,像这样的游客,我们新发乡已经接待了 18 万余人。" 新发朝鲜族乡党委副书记邹风华告诉记者。

  朴顺玲在朝鲜族特色民宿前留影

  朝鲜族第一家园:特色民宿吸引八方游客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朝鲜民族乡,新发乡有着良好的民俗旅游基础,东光村更是集中的佼佼者。经过多年的打造,东光村已成为阿荣旗旅游产业的重要景区。

  "2016 年,我们对东光村 21 栋朝鲜民宿进行了整体改造,以传统、简约、时尚、田园等装饰风格进行了整体装修,打造‘一屋一院一主题’的朝鲜族特色家庭旅馆精品,让慕名而来的八方游客感受不一样的民俗民俗风情。" 据东光村党支部书记朴顺玲介绍,2017 年,东光村被评为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提高了新发乡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问题的同时,也更加促进了东光村民宿的快速发展。

  自东光村民宿建设投入使用以来," 朝鲜族第一家园 " 民宿群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 18 万余人,在满足游客们住农家院、摘农家果、吃农家菜、领略朝鲜族民俗风情的生态游、乡村游需求的同时,2019 年,新发乡全乡旅游产业总收入达 2000 万元,民俗及朝鲜族特色产品线上销售收入达 400 万元,大大提高了村民们的收入。

  李贞淑演示朝鲜族泡菜制作技艺

  体验朝鲜族泡菜制作:特有民俗展现朝鲜族文化

  离 " 朝鲜族第一家园 " 民宿群几百米的地方,坐落着一座 2000 余平方米的明花饭店,这是东光村的村民郑明花自 2002 年起就开始经营的朝鲜族特色饭店。18 年来,郑明花不懈努力,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不仅带动了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更时刻注意传承和发扬朝鲜族的特色餐饮文化。

  李贞淑,是郑明花的儿媳妇,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朝鲜族泡菜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在郑明花的鼓励下,李贞淑把朝鲜族泡菜制作的体验项目加入到了游客到东光村旅游的行程当中。游客除了可以亲身体验朝鲜族泡菜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吃到自己亲手制作的泡菜,大大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多年来,郑明花一直鼓励乡亲们发展餐饮业和旅游业。" 我的目标,就是借东光村旅游业发展的大势,带动东光村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特色餐饮集聚区。"

  朝鲜族民俗馆

  全国文明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全国卫生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国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随着东光村在旅游致富的路上越走越宽,其综合经济实力也逐步提高。截至目前,东光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 3 万元。

  在东光村的带动下,整个新发朝鲜族乡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鼓励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新发乡还创建了反向农民工创业园,通过打造创业一条街、举办奇石文化日等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全乡客流量的增加,带动了地方就业,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家都在看

  这篇高考满分作文,你给打几分?

  画面超甜!妻子雨中吃面,丈夫旁边背娃打伞 ...

  惊艳!宝藏大爷,又有新作!

  责编:翟巧红 | 编辑:姜越

  来源:经济日报 - 中国经济网 记者:武晓娟 董家朋 张相成,新华网 曹桢,光明网 记者:赵艳艳 潘迪 李刚

  喜欢本文,请点这里

文章关键词:养牛 粪污处理 稻花村 热风循环 乌兰哈达 泡菜的制作 东光村 游客 牛舍 大户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宁夏最后一个贫困县西吉县实现脱贫摘帽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16日晚间发布公告,同意西吉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作为宁夏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县,50万干部群众全员参战、合力攻坚,找准了致富路径,斩断了穷根,全县面貌焕然一新。

  • 向总书记报告丨金鞍跃马好扬鞭

    62岁的马鞍山村村民郑林最近有件大喜事儿,他被党组织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了。刘叶阳和扶贫工作队推动马鞍山村成立了山葡萄合作社,到农户家中宣传讲解,联系专家更新山葡萄品种。

  • 【文化扶贫在行动:内蒙古篇】科尔沁沙地中的牵驼人:吃旅游饭、启新生活

    骆驼之于沙漠,向来都是一道独特风景。在科尔沁沙地东南边缘的草甘沙漠,每到旅游季,常英、李顺和他们的骆驼就会特别忙。“现在天冷,旅游的人不多,我们就没把所有骆驼都牵到景区来。这三头就够了。”

  • 湄公河畔,中国减贫理念开花结果

    5月15日,在柬埔寨干丹省莫穆坎普县的斯瓦安普乡,中国援助柬埔寨减贫示范合作项目中方专家组组长袁刚(左一)和柬文翻译周冰姣(左二)与柬方政府官员和村民开会。中国援缅减贫示范合作项目中方专家组成员杨鹤松说,埃羌达村养猪示范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村民的养殖技术,有助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 凭借“一只手+两条腿”脱贫 这对夫妻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今天(17日)是我国第7个扶贫日,今天上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首场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对今年获奖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隆重表彰。

  • 产业扶贫,扶出好生活(一线探民生)

    ”  科左后旗依托北京内蒙古协作帮扶契机,有效整合就业扶贫政策资源,大力发展直接进村的扶贫车间。近年来,科左后旗投资2.5亿元,建设78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年发电量4620万千瓦时,带动4973户贫困户连续20年每年每户收益3000多元,同时带动103个贫困嘎查村壮大集体经济。

  • 牛产业越做越大 致富路越走越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与此同时,阳信县组建畜牧业联席会议,大力建设标准化示范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专业化乡镇、专业村、专业合作社,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  通过建设牲畜交易市场、数字化牧场、肉牛冷链深加工等项目,阳信县共带动科右中旗20个嘎查、200家合作社和1万余养殖户发展肉牛养殖。

  • 洋芋“失宠”——脱贫户马银成家的餐桌之变

    山大沟深、十年九旱,过去,恶劣的自然条件严重限制了鹞子川村农业发展,耐寒、耐旱、耐瘠薄的马铃薯是村里为数不多的作物之一。近些年,西海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鹞子川村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饭桌上的菜式逐渐多了起来。

  • 新疆莎车县:养牛脱贫 共同致富

    新疆莎车县阿拉买提镇墩吾斯塘村养牛大户艾尔肯·奥斯曼开办养殖合作社以来,在脱贫致富的同时还为村里的困难家庭提供技术指导和就业岗位,带领大家摘掉贫困帽,走上致富路。

  • 【幸福花开新边疆】稻花村:帮一把、扶一程 静待幸福花开

    稻花村位于乌兰浩特市东北,距市区7公里,人均土地面积少,过去曾是一个相对落后的村子,村民主要从事玉米种植,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村集体常常是负债累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武晓娟/摄)  牛丽艳获得的各种证书。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