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评论 > 焦点图 > 正文

新华国际时评:力挺世卫倡议责无旁贷

2020年04月28日15:24  来源:新华网

5034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题:力挺世卫倡议责无旁贷

  新华社记者郑汉根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4日宣布,正式启动“里程碑式”的国际合作倡议,以加速新冠肺炎相关疫苗、诊断工具和治疗工具的研发、生产和公平分配。这一倡议来得十分及时,应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让倡议获得有力落实。

  当前,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已充分认识到,这次疫情是全球几十年来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任何低估误判和麻痹大意都将带来严重后果。根据世卫组织最新统计,目前全球确诊新冠病例已超263万例,死亡超过18万例。疫情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发出的警示是,国际社会的应对手段和力度都需要大大加速和加强。

  以“全球一盘棋”的思路来应对疫情,是应对新冠病毒这个人类共同敌人最有力的方式。根据世卫组织的倡议,启动最广泛的国际合作,调动全球范围内相关领域力量,将大大提升全球应对疫情的成效。

  应对病毒需要科学作为最有力的武器,疫苗、治疗方法等的研发工作,需要加速攻关。各国团结合作、互通有无远远胜过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以全球视野进行整体协调,让那些卫生条件较为薄弱的国家也能获得有力支持,是全球战胜疫情的必要一环。谭德塞说:“即使有诊疗工具存在,也可能会没有被公平地分配给所有人。我们不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国际合作倡议为世界各国公平地获得抗疫物资和能力的支持提供了方向。

  疫情发生以来,世卫组织积极履行自身职责,秉持客观、公正、科学的立场,为协助各国应对疫情、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的疫情大危机中,世卫组织的工作应当得到世界各国毫不犹豫的鼎力支持。支持世卫组织正是帮助各国自身应对疫情,支持世卫组织也是捍卫多边主义的理念和原则。

  世卫组织这一重要倡议已获得国际社会广泛支持。法国总统马克龙、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国际政要都已表示,支持通过国际合作加速有关应对疫情的科技研发。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全力支持该倡议并愿为此“做出重要贡献”。期待世界各国展现开放合作的坚定意志,拿出有力的实际行动,支持世卫组织倡议的落实。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一直在与国际社会积极进行抗击疫情的国际合作,始终重视世卫组织在协调和推动全球合作应对疫情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世卫组织的工作以大力支持。中方用行动显示了与国际社会精诚合作应对疫情的坚定决心。

  然而,疫情发生以来,个别国家的一些政客和媒体不是集中精力应对本国疫情,而是大肆污蔑其他国家抗击疫情的努力,把自身应对疫情的不力“甩锅”他国和世卫组织,种种言行消解着国际社会应对疫情的合力。世卫组织的倡议,也是对当前国际上这些“负能量”言行有力的回应:大疫当前,唯有广泛而切实的国际合作,才是走出疫情危机的唯一正确路径。

  疫情如猛虎。鼎力支持世卫组织的国际合作倡议,努力让倡议内容落到实处,世界各国责无旁贷,行动刻不容缓。

文章关键词:国际社会 世卫组织 倡议 疫情 新冠 责编:林瑶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没有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后疫情世界”不会稳定

    新华社华盛顿12月3日电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3日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研究中心2020年会上表示,没有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后疫情世界”不会稳定,全球治理也不会有效。确保中美关系保持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就必须摒弃过时的思维,站到历史正确的一边。

  • 美国种族歧视竟是“常态”(国际论坛)

    美国社会不缺乏反思,但总是缺乏抑制种族主义的切实行动。美国社会金字塔底层人民都知道,《独立宣言》所明确的“人人生而平等”与他们无关  “种族主义是美国主要且持久的特征。

  • 罪行累累!“布雷顿报告”引发各方强烈谴责

    近日,据《今日俄罗斯》报道“布雷顿报告”引发了澳大利亚各界和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布雷顿报告”是一份关于澳大利亚国防军在2005年至2016年阿富汗战争期间犯下的战争罪行的报告。

  • 外交部:共同推动发出维护多边主义、团结抗击疫情的有力积极的信号

    在今天(3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我注意到昨天中方发布了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将出席新冠肺炎疫情问题特别联大的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

  •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意义深远(国际论坛)

    《建议》内容不仅充分顺应中国人民期待,也积极适应国际环境现实,为同样面临发展挑战的世界各国提供了参考。在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的背景下,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和取得的成果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远见卓识。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