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豫事 > 正文

苏式建筑的时代印记:郑州国棉三厂

2020年05月05日08:38  来源:郑州日报

5034

本报记者 聂春洁 党贺喜

  为国家中心城市培“根”铸“魂”  让郑州文化“立”起来“活”起来

  “郑中心”的文化底色 大型系列报道之十一

  核心提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兴文化”时强调,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史谓“天地之中”,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八大古都之一,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开启了郑州发展的“黄河时代”,为用好这些文化资源,用好这些“兴文化”的宝库与富矿,让郑州文化“立”起来“活”起来,更好地为加快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为国家中心城市培“根”铸“魂”,本报推出【“郑中心”的文化底色】大型系列报道。今天刊发《苏式建筑的时代印记》。

  建筑是城市的魂魄。一幢幢历经沧桑的老建筑,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汇聚了城市的记忆,也成就了城市的文化气质。对于郑州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建于上世纪50年代、如今散落在高耸林立大楼中的苏式建筑,历经60多年风雨洗礼,承载着几代郑州人的记忆,在时光轮转和城市面貌快速变迁中,默默守护着人们心中那段难以忘怀的特殊时光。

  属于郑州人的国棉时光

  说起郑州的苏式建筑,绕不开棉纺路一带的国棉厂。60多年前,这片由苏联专家设计的具有鲜明风格的苏式建筑群,是当时郑州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许多老郑州人不可替代的记忆底色。

  从建设路上拐入国棉三厂社区大门,时光仿佛瞬间慢了下来,慵懒的春日阳光,枝叶婆娑的法桐,三三两两晒太阳的老人,空气中飘荡的烩面、羊肉汤味道,让人不由得想到了“老郑州”这个提法。

  在向荣街北侧灰墙红瓦的老居民楼前,今年88岁的段秀英正和几个老伙伴享受着阳光下的闲暇。段秀英1956年进厂,退休前一直在三厂整理部工作,当记者提到这片苏式建筑时,老人首先想到的是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和棉纺路上排队等待的拉货车。其他几位老人也笑着点头赞同:“那时候国棉厂生意红火,东西生产出来不愁卖,厂房、生活区都是高标准建设的,就是上班累,天天忙得跟上了发条一样。”

  在2011年郑州发布的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中,国棉三厂大门和办公楼位列其中。作为“一五”时期国家投资建设郑州纺织基地的代表性工业建筑,国棉三厂大门和办公楼被保存下来,同时保留下来的还有记录纺织工业发展和工人生活历史的苏式居民楼。

“如今年轻人都搬走了,住进新建的高楼大厦里了,只有我们这些老人还愿意守在这里。”段秀英说,自己24岁进厂,大半辈子的记忆都留在这里,对这里有感情了。如今这些楼上了保护名录,能陪伴下去也挺好。

风格鲜明的建筑遗存

什么是苏式建筑?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建筑学专业中其实并没有苏式建筑这一概念,作为苏联式建筑的简称,苏式建筑其实是一种约定俗称的民间称呼,通常指上世纪50年代苏联对华援建时期建造的具有坡屋顶和厚砖墙、高度在三四层内、整体呈“周边式”布局的建筑。典型苏式建筑的特点是:平面规矩,中轴对称,主楼高耸峭立,回廊宽缓伸展。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郑州是国家确定的“四大新兴纺织基地”之一,上世纪50年代郑州国棉厂在城市西郊以“一年建一个厂”的速度扩展,其中郑州国棉三厂跟北京二棉、石家庄二棉和西北四棉是用同一张设计图纸建设的,生活区是苏式小洋楼。

国棉厂女工多,她们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因此搬进职工生活区这些苏式小洋楼就成了所有人的心愿。“当时人多房子少,两家挤在一套房子里很常见。” 段秀英说,不过这房子的优点也很明显,楼顶上的烟囱是用来排烟排气的,房间内不会有异味,地板打蜡后又滑又亮,“你看这些窗户和玻璃,几十年不变形不破损,质量好得很。”

记者留意到,这些苏式建筑均为砖瓦结构,屋顶为四面坡顶,上方有砖砌的长方形烟囱。走进楼内,红色的木质楼梯看上去古朴厚重,楼层高度比现在一般住宅建筑高半米,没有压抑感。房子很深,可以隔成前厅后卧,楼门上和房顶的檐角有装饰性花纹,不仅宜居也很具观赏性。

一个时代的特殊记忆

著名建筑师隈研吾说过,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一样,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建筑时代”。

上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友好,我国当时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广泛借鉴苏联模式,建筑也都纷纷效仿苏联建筑风格。在郑州,不论是建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工矿企业厂区,如郑州电缆厂、郑纺机、水工机械厂等厂区、生活区遍布“苏联楼”,就连当时兴建的高校、医院、行政区,也大多采用了苏联建筑的风格。近年来随着郑州城市的快速发展,不少老建筑退出了城市舞台,但只要你细心留意,街头巷尾仍能发现不少具备苏式建筑特征的老建筑。

在郑州市政府公布的首批中心城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中,这种“苏式”印记不少。其中郑州大学南校区化学系主教学楼的入选理由提到:“建筑布局轴线对称、苏式风格、厚重大气”;原郑州工学院、现郑州大学工学院水利、机械、土建、电机系教学楼的入选理由为:“四座教学楼轴线对称、苏式风格,特点突出”。

2018年1月,郑州公布首批212处历史建筑保护名录,郑州大学南校区1号、3号、5号、6号、7号教学楼,棉纺路水工厂家属院1号、2号、33号楼等上榜。“专家在走访中发现,这些住宅建筑还保留着苏联院落的布局和特点,所以进行了保留。”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郑州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既有厚重感,又有多样性,可以增强郑州人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我小时候是在西区的砖楼里长大的,那些楼也就三四层高,有的红有的灰,斜顶有烟囱,我和小伙伴们天天跳上跳下的,随便一处角落都是满满的回忆。”记者在三厂社区采访时遇到了在这里拍照的摄影爱好者蒋先生,他说,自己现在搬到东区住了,不过经常回到西区拍老建筑,“现在看来这些楼还真是充满了年代感和异域风情,更重要的是这里留有一代人的童年和青春,希望它们可以长久地留存下来,给后代讲述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沧桑。”


文章关键词:建筑保护 魂 郑中心 一五 建筑群 苏式建筑的时代印记 国棉厂 老建筑 法桐 黄河流域 责编:付琛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守护好“老房子”里的城市文脉

    近日,本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单公布,共有315栋(座)建筑入选。历史建筑植根于时光脉络,又深嵌入当代生活,其保护利用牵涉方方面面,考验着城市的治理能力。保护利用好历史建筑,打造古今交融、东方风韵的城市风貌,是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品质的必然之举。

  • 浙江永嘉600多处古建筑被撤销身份 官方:多为民居

    红星新闻记者从永嘉县文广旅体局了解到,此前撤销的6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均属于“三普”登录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的文物点),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基本以古代民居为主,大部分已年久失修。据当地媒体报道,2018年4月,永嘉县文广新局组织县文物馆对全县3021处登录点三普登录点开展全面复查和挂牌工作。

  • 重磅!未来三年,河南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这样做

    日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物局联合印发《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力争用三年时间,建立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管理机制,让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得到妥善保护和合理利用。

  • 3D打印赵州桥现身河北工业大学

    近日,在河北工业大学北辰校区中,一座桥长28.1米,单拱跨度18.04米,按照赵州桥1∶2缩尺打印后现场组装的3D打印仿古“赵州桥”惊艳亮相。据悉,这座3D打印的桥梁由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兼土木与交通学院院长马国伟教授带领其研究团队完成。

  •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建议加强高校文物保护

    “高校文物建筑正在形成不可逆的损毁。他还建议,国家对高校文物保护列支单独预算,充分保证高校文物单位的维护和维修费用,切实发挥高校文物应有的教育和文化传承功能。

  • 郑州公布首批212处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明代祠堂、双子塔同时入选

    12月14日,郑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发布,郑州大学(南校区)3号教学楼、中原大厦、黄河饭店主楼、亚细亚商场等212处建筑被认定为郑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河南商报记者从郑州市规划局总规处获悉,此次公布的212处仅仅是郑州市第一批,接下来还会公布500处历史建筑名录。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