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小康生活一直是中国人的美好理想。作为从历史到现在的农业大省,河南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矢志不渝、砥砺奋进,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即将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河南广播电视台映象网在2020全国两会之际,推出“小康成色”特别策划,深入十八地市的乡村,将目光投向基层,将脚步走进百姓,以大时代为背景,探寻发生在河南农村的真实的小康故事。
映象网记者 谷艳伟 文/图
【李红恩其人】
李红恩,72岁,曾是巩义市河洛镇水峪村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前些年,李红恩的儿子因病过世,儿媳改嫁,留下年幼的孙子。为了让孙子上学,过上好日子,老李转变思路、苦学农技、勤劳苦干,靠着自家的8亩石榴园,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小康故事】
巩义市河洛镇水峪村位于黄河南岸、邙岭脚下,全村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有2341亩,但80%在邙岭上,常年干旱。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缺失,让村民只得靠天吃饭。
“最早邙岭种小麦的多,靠天吃饭,收成差,也有种石榴的,全村也不过100余亩,但都是硬籽石榴,品种不好,销路也一般,收入不高,我们农户的积极性很低,甚至不少地都荒着,也没人愿意去种。”回想起几年前的生活,李红恩甚是感慨。
“把脉问诊”出良方 地里种上石榴苗
为千方百计地增加群众收入,早日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水峪村打起了这千余亩岭地的“主意”,先后多次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把脉问诊”,发现邙岭气候适宜、土质疏松,适合栽种果树,且石榴好栽、好养,管理得当的话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随后村里积极邀请石榴种植专家,走入田间地头,免费为村民培训种植技术,引导农户大力发展软籽石榴种植业,又通过传授嫁接、育苗等科学方法,逐步改良种植突尼斯软籽石榴,以绿色产业引领群众脱贫增收。看到石榴品种改良了,前景不错,李红恩这才在麦地里栽了一些苗,加入到石榴种植的队伍中。
连续3年突破10万元 贫困户成“种植能手”
为了保证品质、提高产量,李红恩老两口常常在石榴园中一干就是一天,浇水、除草、修剪新枝,每棵苗他们都亲力亲为,经过传统纯手工的精耕细作,施以本地农家肥,坚持从源头把控石榴品质。
“刚开始种石榴的时候,这路还是土路,很窄,车都上不来,日常管理还好,一到采摘季节就发愁,收好的石榴装在筐里,顺着土坡往下运。”看到石榴种植逐渐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水峪村利用第一书记专项资金和市扶贫资金,修建硬化了东岭生产道路,并与相关部门协调,借力市“青山工程”项目实施,加上村里有识之士的捐助,逐步在邙岭上打机井、铺管道、架电线、安装太阳能路灯,解决了种植户用水、用电、交通等问题,彻底改变了岭地灌溉难、运输难的面貌。
石榴长势喜人、喜获丰收,不满足于传统销售模式的农户,开始利用微信、直播等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进一步拓宽石榴销售渠道。李红恩满脸笑容地说,“我的石榴销售连续3年,都突破了10万元,2019年,我家石榴产量大概有4万斤,卖了12万元,除去各种成本,净收入达七八万元,还拿到了扶贫自主创业奖补,这在以前都不敢想。”现如今,李红恩彻底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也有了一个新身份——“石榴种植能手”。
小石榴里谋划大产业 照亮脱贫致富路
对于今年的收成,老李信心满满,“完全不用担心,现在村里有160石榴种植户,种植面积有800余亩。今年,我们村集体与中农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种植、施肥、剪枝都由公司统一管理,还定期安排农业专家现场指导,等到果子成熟,公司直接收购、统一销售,完全不担心市场。”
不仅如此,水峪村还计划在石榴嫩芽、石榴花上大做文章,充分挖掘石榴种植产业潜力,一方面对石榴进行深加工,制作石榴茶、石榴醋、石榴酒,打造水峪石榴品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一方面科学规划,创新发展,开发石榴花宴、石榴采摘等农家乐。
初夏时节,巩义市河洛镇水峪村邙岭一带一片火红,满山的石榴花灿烂、炽热、肆意的盛开着,一簇簇红灿灿的石榴花星星点点掩映在翠绿的枝丫间,照亮了李红恩的脱贫致富路。
【朴素愿望】
每年中秋节前后,是石榴成熟收获的季节,李红恩种植的石榴,果粒红润透亮、汁甜饱满,还有着红红火火,团圆幸福的寓意,很受欢迎。2020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李红恩希望今年种植的石榴比往年能有一个更好的收成。
【心里话】
说起这些年生活上的变化,李红恩一口一个“感谢党和国家”,并由衷地说道:“政府考虑的很周到,又是技术培训,又是政策扶持,缺人手的时候,村干部还帮忙解决,真是千方百计地带动石榴种植户和贫困户增收致富奔小康。只要我身体健康,就要自己一直干下去,不辜负党和政府的帮扶和关爱。”
河南淅川县老城镇下湾村村民 张银花:可以住宿,吃饭,吃农家饭,一年收入个三四万块钱没问题,这也是个长期的收入。河南淅川老城镇下湾村村民 石记英:收入现在是一年比一年好了,以前没有存过钱,现在一年多少能存个几万块钱。
河南淅川曾是河南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同时,它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趁着农闲,淅川县下湾村的张银花正忙着把自家民房改造成农家乐,不久就能开门营业。
初冬时节,金黄的玉米晒满院子,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曹市镇辉山村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辉山村红色资源丰富。走进辉山村游客服务中心,货架上既有“红色辉山”马克杯、军刀伞、农家斗笠等文创产品,也有梨膏、菜籽油等农特产品。
东闹峪村党支部书记韩成伟介绍,受益于短线产业,2019年,东闹峪村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获得淡水养殖分红2000元,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获得光伏发电分红3000元;当年就有103户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51%。
“背靠岵山,面朝丹江,村里路、电、通信样样不通,全村69户328人被‘堵’在水库边,人均6分薄田填不饱肚子。村里成立了合作社,让贫困户以扶贫小额贷款入股分红…… 受益于“短线”产业,2019年,东闹裕村108户贫困家庭享受产业奖补90余万元,65户享受淡水养殖分红2000元,75户享受光伏发电分红3000元……当年,103户47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51%。
洛宁县上戈镇刘坟村红叶岭上层林尽染、美景如画(10月26日摄)。数据显示,这5年,全省累计完成造林任务1338.21万亩,超过规划目标任务的三分之一;累计完成森林抚育2326万亩,是规划目标任务的116.3%,为“十三五”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即将迎来3周年。近年来,当地探索实施县城污水管网集中处理、农户分户式污水净化、乡镇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处理、企业集中处理等4种模式,走出了农村环境治理新路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各地有关部门合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十三五期间,河南各地因地制宜,不断探索林业生态产业扶贫路子,在保障良好生态的同时,让更多贫困群众享受到生态红利,脱贫致富。“十三五”期间,我省选聘像严刘成这样的生态护林员4.6万名,中央财政安排我省生态护林员专项补助资金8.8336亿元,带动1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河南日报记者高长岭摄 “咱石门村的软籽石榴,皮薄色红,籽粒饱满口感好,欢迎选购。秋雨淅淅沥沥,红彤彤的石榴显得更加饱满鲜亮,像红灯笼一样,映照着石门村火红的生活。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历史与现实一再证明,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阿同汗,维吾尔语的意思是“金子般的心”,这是呼图壁县呼图壁镇团结巷维吾尔族群众给“阿同汗”爱心志愿服务队创始人王桂珍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