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山水资源变发展优势

2020年10月30日10:0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5034

  “背靠岵山,面朝丹江,村里路、电、通信样样不通,全村69户328人被‘堵’在水库边,人均6分薄田填不饱肚子。”谈起过去,紧邻丹江口水库的老城镇下湾村党支部书记王应伟感叹:“乡亲们守山守水守着穷呀!”

  下湾村的贫困状况,正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贫困状况的缩影。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同时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河南省深度贫困县。截至2015年底,全县15个乡镇,有159个贫困村2.8万多户9.7万多人处于贫困线下。其中深度贫困村就有98个。

  “我们肩负水质保护和脱贫攻坚重任,立足县情,确立‘短中长’三线产业结合的绿色发展路径,让绿水青山成为富民增收的‘金山银山’。”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介绍,县里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作好短线、中线、长线规划。短线发展中药材、大闸蟹等短平快产业集群,确保短期可脱贫;中线发展软籽石榴、薄壳核桃、杏李等生态林经套种产业集群,确保中期可致富;长线依托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业,确保长远可持续小康。

  2016年春,淅川县引进生态农业公司,在下湾等村发展软籽石榴,下湾村268亩坡地全部流转。公司从村内招工,负责林果管护、采摘。

  王应伟介绍,在推进产业发展过程中,县里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三权分置、利益共享”模式,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归公司,农户实现“一地生三金”:土地500元/亩流转给公司,农户得“租金”;公司把栽好的果树反租倒包给农户,每亩720元,农户拿“薪金”;果树收益时,农户和公司按1∶9分成,农户拿“股金”。

  在软籽石榴种植基地务工的贫困户王文亮给记者算了笔自己的“收入账”:土地流转费每年近4000元,公司务工每年3.6万元,再加上到户分红,“每年仅果园收入就有5万元”!

  淅川县县长杨红忠介绍,在推进高效生态产业发展过程中,县里出台多项政策,在基地建设、生产设施、信贷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补贴,积极整合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项目资金,使项目跟着基地走、服务跟着产业走。

  在与下湾村一江之隔的滔河乡东闹裕村,贫困户周玉庆正在为鱼塘增氧。“寒露过后,气温渐降,会对鱼类生长造成影响,通过改良塘内水质,为鱼类安全过冬做准备。”周玉庆一副专家范儿。

  “东闹裕村的优势也在山水,咱得把山水资源变成致富资本。”滔河乡党委书记张本贵介绍,“我们在山上栽果树、种中药材,在河两岸发展优质淡水养殖,让闹裕河的优质水源成为致富的源头活水!”

  在乡镇干部的协调下,一座投资180万元的公路桥横亘两岸,一条长22公里的柏油路连通东闹裕村与山外的世界;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荒山上长满了核桃树,林下套种黄姜、迷迭香千余亩;在村组群众的努力下,河两岸开挖优质淡水养殖塘55亩。村里成立了合作社,让贫困户以扶贫小额贷款入股分红……

  受益于“短线”产业,2019年,东闹裕村108户贫困家庭享受产业奖补90余万元,65户享受淡水养殖分红2000元,75户享受光伏发电分红3000元……当年,103户47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51%。

  对于靠近景区、水库的贫困户,淅川县以创建丹江湖国家5A级景区为龙头,构建环丹江湖旅游圈,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制定农家乐宾馆奖励扶持办法,把贫困户嵌入旅游链条,让好风景变“好钱景”,使贫困户精准受益。截至目前,全县建成乡村旅游示范村36个、乡村旅游示范园40家、农家乐和特色民宿500多家,旅游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接待游客达到500余万人次,2019年实现旅游业综合效益36亿元,带动人均增收1500元。

  如今的淅川,山越来越绿,“水源”“林海”“果乡”“药库”“胜地”等特色生态品牌初步打响;水越来越清,6年持续向京津冀豫4省市输水340亿立方米,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19座大中城市5310多万居民受益,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以上;乡亲们越来越富,全县贫困户产业扶贫参与率达100%,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0.66%降至2019年底的0.9%,今年2月,淅川县正式脱贫摘帽。

文章关键词:淅川县 农户 贫困户 软籽石榴 山水资源 林下套种 杏李 发展路径 水源 果树 责编:付琛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乡乡有产业、村村有基地,这个曾经的贫困县如何创造出138亿元年产值?

    河南淅川县老城镇下湾村村民 张银花:可以住宿,吃饭,吃农家饭,一年收入个三四万块钱没问题,这也是个长期的收入。河南淅川老城镇下湾村村民 石记英:收入现在是一年比一年好了,以前没有存过钱,现在一年多少能存个几万块钱。

  • 【“十三五”,我们这五年】淅川百姓的“翻身仗”

    河南淅川曾是河南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同时,它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趁着农闲,淅川县下湾村的张银花正忙着把自家民房改造成农家乐,不久就能开门营业。

  • 绿了山川 富了乡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东闹峪村党支部书记韩成伟介绍,受益于短线产业,2019年,东闹峪村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获得淡水养殖分红2000元,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获得光伏发电分红3000元;当年就有103户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51%。

  • 河南淅川:用绿色守护京津“水缸”——伏牛山看新变

    新华社郑州9月26日电题:河南淅川:用绿色守护京津“水缸”——伏牛山看新变 贫困,曾让这个山水之城付出沉重生态代价,陶岔渠首不远处的汤山堪为见证。荆紫关镇庙岭村调整种植结构后,发展起千亩中药、千亩樱桃、数百亩核桃……  绿色转型让群众尝到了“护水之甜”。

  • 荆紫关古街:明清古建筑瑰宝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荆紫关镇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处,这里的荆紫关古街现存明清古建筑700余间,是明清时代丹江漕运发达时帮会、商行的落脚之地,建筑形式体现出南北交融的风格,石雕、砖雕、木雕等别具匠心。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