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美国新冠肺炎疫情升级,美国会一些议员提出多项涉华消极议案,对中国大兴“滥诉”之风。对此,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24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严正回应指出,针对中国的这些“滥诉”无事实基础、无法律依据、无国际先例,是彻头彻尾的“三无产品”。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
王毅: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中国同其他国家一样,也是受害者。对受害者鼓噪所谓“追责索赔”,为滥诉者伪造各种所谓“证据”,是对国际法治的践踏,也是对人类良知的背弃,于实不符、于理不通、于法不容。今天的中国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国,今天的世界也不是百年前的世界,如果想借“滥诉”侵犯中国的主权和尊严,敲诈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成果,恐怕是白日做梦,必将自取其辱。
借“滥诉”甩锅中国:美国政客自取其辱
正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医卫界全国政协委员们也纷纷发声认为,国际上大量的学术研究均表明,针对中国的这些“滥诉”既没有事实基础,也没有科学依据。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援引刊登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柳叶刀》上的研究成果指出,各国科学家的严谨研究和事实分析证明,新冠病毒来源于自然而非人造,“新冠病毒和蝙蝠携带的病毒相似率大概是96%。27名来自8个国家的著名学者也在《柳叶刀》上发表联合声明,认为世界各国的科研工作者已经对全基因组进行分析,并发表了他们的分析结果,全部都否认新冠病毒来源于人造,都肯定它来源于野生动物”。
曾带领国家中医医疗队驰援武汉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表示:“据我跟美国学者的接触,实际上美国的学术界还是尊重事实的。现在对中国的指责,更多的是美国一些政客想为了他们的选票、股票等来甩锅给中国。”
“重视”还是“无视”国际法:美式双重标准的选择
因自身抗疫不力甩锅中国,只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长期奉行双重标准的一个最新特例。
从绕开联合国安理会轰炸南联盟,到发动伊拉克战争,再到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退出《巴黎协定》《伊核协议》《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无数事实证明,美国“重视”还是“无视”国际法,只取决于是否符合自身利益、是否有利于维护其霸权。
庄严的法律说践踏就践踏,谈好的事情说推翻就推翻,国际法俨然成了美国推行“双标”的工具。近日,美国再次上演了一出“双标”闹剧。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形势下,为了缓解委内瑞拉国内燃油的短缺,伊朗派出5艘油轮向委运油,但却在大西洋公海上一度遭到美军舰艇拦截。就在第一艘油轮冲破阻力抵达委港口的当地时间23日,美国联邦法院又作出一项新裁决,准许拍卖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在美国子公司的股票。
对此,委内瑞拉外长阿雷亚萨提出强烈谴责和抗议,称美国对委内瑞拉与伊朗石油贸易进行军事干扰是“海盗行径”,拍卖委内瑞拉政府在美资产严重违反国际法。
罔顾国际社会通过对话解决危机的呼吁,恣意对委内瑞拉、伊朗、古巴、叙利亚等国实行单方面制裁,已经成为美国的“常规性操作”。去年5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与委内瑞拉外长阿雷亚萨举行会晤,在谈到美国与国际法的关系时也深感无奈。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拉夫罗夫:美国能够忍受国际法的约束吗?!这也算是美国特色了,它已经展示了几十年的肌肉了。美国自称是为了这些国家好,为它们送去了民主,为了保护人权,并以这些名义发动战争,这是美国独有的特色。
从国际法的创立者到践踏者:只因一个“利”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问题,国际法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工具,而美国也曾在建立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现代国际法体系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从当初参与创建现代国际法体系,到如今对国际法动辄傲慢践踏,美国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副教授潘灯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根本上说,美国将国际法视为其维护本国利益的工具。“美国一贯从强权的视角来俯视国际法,奉行的是实用主义的国际法观念,将国际法视为其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工具。只要某一项国际规则对它有利,它就将其视为要求别国令行禁止的金科玉律;但只要不符合自身利益,它就会束之高阁。”
潘灯副教授指出,美国对国际法的肆意践踏、对待国际法的傲慢态度还体现在将国内法凌驾在国际法之上,比如臭名昭著的《赫尔姆斯—伯顿法》。即便是美国主导或参与制定的国际法,一旦与本国利益冲突,它就会立即予以推翻或拒绝承认,比如最近频繁发生的“退群”。还有就是对国际法无底线的任意曲解,比如这次要求中国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损失“负责”。凡此种种,都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导致美国内外批评不断。
为国际法正本清源:展现中国担当
潘灯认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在经历深刻变化,以国际法为代表的国际准则必然也会受到较大的挑战。要认识到,中美两国在维护和更新国际准则领域将会“合作与竞争并存”;与此同时,中国也需要为维护国际法权威承担起大国责任。
△潘灯副教授
潘灯:中国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自身对于不平等不合理的旧秩序,具有希望去改变的动力。此外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其他国家也希望中国在维持和更新国际法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中美在这一领域必然会出现合作和竞争并存的新常态。在这方面,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首先要做现有国际法的坚定维护者。其次,我们要推动改变现有国际法中不合理、不合时宜的部分。这不仅仅是为了中国一家的利益,也是为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还有,我们应当在国际法的话语体系中贡献更多的公共产品。之前,我们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逐渐进入到国际准则中。但是这还不够,需要我们从中华文明中去寻找更多智慧,去和世界人民进行更多交流。此外,我们还应当提高国际法议题的创设能力。最后就是对于一些粗暴干涉国际法的行为,我们应该敢于发声,对于假借国际法侵犯我国利益的行为,我们要敢于拿出国际法武器去维护自己的权利。要为国际法正本清源,要为尊重国际法权威展现中国担当。
记者丨单立娟 王雨芊 魏宇晨
编辑丨闫明 魏郁
签审丨郑磊 王坚
监制丨关娟娟
回眸历史,多边主义在消弭战争创伤、促进全球发展、避免大战重演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疫情没有阻挡人类合作应对挑战的步伐,今年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在云端举行,预示着多边主义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习近平: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习近平主席关于气候变化的系列讲话,多次确认了中国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国际法治的立场,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大国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引起法律界热烈反响 “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将引领中国迈向世界法治强国之林,还将为世界法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
前不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第一个全面更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政新闻眼》注意到,2018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曾把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为“10个坚持”。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 在中国法治国际论坛(2020)召开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信。中国坚持开放包容、互利互赢,愿同各方一道,积极开展国际法治合作,为建设开放型经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提供法治支持。
在上个世纪前半叶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的战祸之后,联合国应运而生,国际社会支持多边主义的声音成为主导力量。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单边主义没有出路,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由各国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运。系列之十一:【100秒漫谈斯理】镌刻在国名上的这两个字有何深意
9月23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一个更强大的联合国追求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致力于帮助各国共同努力,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改善贫困人民的生活,战胜饥饿、疾病和扫除文盲。
当地时间9月23日出版的《俄罗斯报》在《中俄锐评》专栏刊发题为《摒弃霸权冷战思维 携手实现平衡发展》的评论文章。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的中国再次发出反对霸权主义、摒弃冷战思维、坚持多边主义和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坚定呼声。
22日,在联大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揭示出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四大启示,为携手迎接挑战指出方向。“不搞例外主义”“不搞双重标准”“也不能歪曲国际法”……这三个“不”,道出习近平主席对“大国更应该带头做国际法治的倡导者和维护者”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