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易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面放大镜,暴露出诸多社会问题,在司法领域也是如此。受疫情影响,不少西方国家司法被“暂停”。而在中国,即便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人民法院也没有因此“停摆”。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披露,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国法院网上立案136万件、开庭25万次。在我看来,这既体现了人民法院始终秉持司法为民的宗旨,同时也彰显了早在多年前就开始谋篇布局的“智慧法院”的不凡身手。
当西方还在为传统法院是否要拥抱技术喋喋不休争论时,人民法院在国家充分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下,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建成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网,开通了中国庭审公开网,截至今年4月,已有696万件案件在线直播,观看量237亿,发挥北京、杭州、广州互联网法院“试验田”作用,全面推广“中国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为研判案件特点、审判规律等提供了最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还有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跨域立案诉讼服务、一站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一站式诉讼服务等举措均已开花结果,切实满足了群众多元、高效、便捷的司法需求。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司法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司法公正。
疫情期间,人民法院的互联网司法经受住了考验,将疫情的影响尽量减到最小。各级法院审结各类涉疫案件2736件,发布57个惩处涉疫犯罪和服务复工复产典型案例,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切实做到了为抗疫护航、为大局服务。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中国为世界贡献了防治新冠病毒的宝贵经验,人民法院也在向世界贡献互联网司法的“中国智慧”。随着司法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相信,人民法院在新时代必将大有作为!
题:公正司法,不断让公平正义成为你我切身感受 人民法院2017年以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涉产权刑事冤错案件190件237人;检察机关持续落实服务民营经济11项检察政策,切实做到慎捕、慎诉;
”才能不断为司法公开创新赋能 中国法院司法公开近日迎来标志性事件。
(图片来源:联合国网站) 当地时间9月2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宣布,美方将制裁国际刑事法院(ICC)首席检察官法图·本苏达和管辖、互补与合作部门负责人法基索·莫乔乔科。高举“美国优先”大旗、奉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美国早已对制裁成瘾,肆意将制裁大棒挥向国际刑事法院官员,更是美国外交沦为“制裁外交”的真实写照。
美国知名非洲裔作家佩珀·米勒近日在接受央视记者专访时表示,种族歧视问题在美国社会普遍存在,要想根治这一“恶疾”,需要所有人从认识上发生根本改变,充分重视非洲裔美国人的价值。
报告中所体现出来的“硬气”,更让期待“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人们听得心安,底气倍增。“让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让群众有温暖、有遵循、有保障”,“硬气”的两高报告,彰显正义力量,也必将使法治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印发《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审判权力和责任清单的指导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审判权力和责任清单(试行)》,明确院庭长、审判组织和承办法官依法行使职权的边界和责任。从破解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效能的体制机制问题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体系,再延伸到社会治理创新、现代科技运用,司法改革领域越发宽广。
3月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回顾过去5年,全国检察机关在司法理念上实现新转变、在服务大局上突出新作为、在保障民生上回应新期待、在强化监督上取得新突破,检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5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两会上做了最高检的工作报告。另一方面,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全面铺开,去年12月适用率达83.1%,一审服判率96.2%,检察官指控、证明犯罪的主导责任日益突显。
目前我们的少年司法体系相对缺失,但正在构建中,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法修订,或许是个契机。必要且合乎比例的惩戒,对于创设、维系和运作未成年人司法是必不可少的。
埋头在文字报告材料之中,全神贯注地紧盯电子显微镜……在国庆前的最后一个休息日,记者来到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见到刚从解剖室完成操作,马上就开始遗体切片分析工作的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院长、法医司法鉴定中心负责人官大威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