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市今年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本报讯(记者 刘俊礼)项目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生命线”,是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的“主引擎”。6月5日,我市举行2020年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六稳”“六保”部署,全面落实“控、保、稳、进、抬、扛”要求,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立毅宣布开工。副省长、市长王新伟出席仪式。
市领导周富强、胡荃、张延明、杨福平、于东辉、牛卫国、黄卿、吕挺琳、杜新军、白江民等出席仪式。
本次集中开工活动,采取“1个主会场+16个分会场”形式同步进行。主会场设在郑州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小营站,16个县(市)区、开发区设分会场。4个开发区、6个区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6个县(市)通过视频连线汇报了各自的重大项目情况。
王新伟指出,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强化“项目为王”理念,着力在项目建设主战场比谋划看储备、比招商看投资、比开工看进度、比服务看实效,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要快建设、快投资,高质高效推动项目尽快出形象、见效益。要保安全、保质量,着力打造精品工程、精品项目。要优服务、优环境,合力保障项目早建成、早达产。要建制度、建机制,营造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的浓厚氛围。要谋项目、谋招商,着力做强优势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优传统产业,推动形成谋划一批、落地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达产一批的“五个一批”项目建设新格局,为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蓄势增能、贡献力量。
据了解,第二批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共267个,总投资3179亿元、年度投资703亿元。项目涵盖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功能板块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新基建和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对提升全市经济和人口承载力、打造更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将产生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11月26日,记者从北京市重大项目办获悉,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球训练场馆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实现完工,将于本月底进行制冰。 11月26日,记者从北京市重大项目办获悉,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球训练场馆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实现完工,将于本月底进行制冰。
抓项目就是稳增长、抓机遇、谋未来,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项目落地落实,是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必然选择。泰安市持续加大省市县重点项目协调服务力度,落实问题协调推进机制,确保省市县三级296个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650亿元。
日前,在湖北省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现场推进会上获悉:截至9月底,湖北省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58项重大事项有序推进,91项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036亿元,占总投资的55.2%。
9月28日,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启动暨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活动举行,计划总投资1841亿元,65个项目同日按下启动键,场面震撼。2018年4月10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下,中新广州知识城上升为中国—新加坡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
9月29日,我市举行2020年第三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六稳”“六保”部署,积极融入双循环、构建新格局,增创郑州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今年以来,新郑市以“4115工程”为抓手,谋划实施重点项目227个,总投资1551.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1.8亿元,1月~8月完成投资284.9亿元,占年度目标70.4%;121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开工105个,开工率86.8%。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扩大有效投资、提升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发挥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
推动“4+1”重大项目建设是浙江省落实中央“六稳”“六保”的重大举措,更是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的核心任务。长电集成电路中道先进封装生产线及扩产项目是绍兴市越城区2020年的重大产业项目。
光明日报记者 陆健 严红枫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力中 秋风送爽,在浙江德清乾元镇的新材料园区,浙江物产中大德清线缆智慧产业园年产100万千米特种线缆一期的项目现场,正呈现一派忙碌有序的建设景象。
7月以来,湖南大数据交易中心项目在长沙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将进一步推动湖南数字经济产业战略布局。在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重头戏,多方明确圈定下一步建设重点项目。
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 加大对海南自贸港、雄安新区建设支持力度 袁达表示,为进一步落实好海南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将推动海南自贸港部分进口商品“零关税”政策落地。”严鹏程说,综合各方面因素看,下一步我国经济保持企稳回升态势是有条件、有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