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西藏高度重视农牧民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从产业发展、项目用工、精准培训、转移基地建设和创业补贴等多方面进一步强化促进农牧民转移就业举措,确保农牧民持续增收。
3月中旬,西藏那曲市首批贫困家庭劳动力“组团式”跨市务工,来自那曲市的16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入职拉萨市洁达环卫保洁有限公司。
从4月份开始,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卡孜乡山洪沟治理工程项目吸纳了包括26名“以工代训”在内的300名当地群众参与施工。在不超过6个月的“以工代训”工作中,26名群众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每天有200元的收入。该项目签订用工协议3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20人,预计实现劳务分红100万元。
6月1日,藏文化大型史诗剧《文成公主》第八季开演,剧中800余名演职人员95%为当地农牧民群众。
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西藏累计转移贫困人口就业18.64万人,开展培训15.51万人,其中2019年培训贫困劳动力2.2万人,就业3.9万人。
今年以来,为给广大用人单位和农牧民等求职者搭建招聘求职对接平台,西藏通过“西藏公共就业招聘网”“西藏人力资源市场”等开展线上招聘,实现了岗位发布、用工备案等工作全流程“网上办”“不见面”。1月份至3月份,西藏自治区培训农牧民7000人,农牧民转移就业5.8万人,同比增长6.3%;实现劳务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14.5%。
转移就业是脱贫的“好处方”、好路径,更是助力脱贫攻坚、稳固扶贫绩效的好办法。
2020年,西藏将进一步开展“订单定向式”技能培训,不断加强政企合作,鼓励企业通过以工代训、以奖代补、以训稳岗等多种方式开展就业培训,支持企业吸纳用工边上岗边培训、边就业边增收,在确保已就业贫困人口劳动力不失业的同时,新增贫困人口劳动力就业率不低于90%。同时,还明确将400万元以下政府投资项目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交由农牧民施工企业(队)实施,优先吸纳已脱贫户和边缘户劳动力务工。截至目前,西藏通过多种措施确保实现培训农牧民10万人,转移就业60万人,劳务收入42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年均增长13%以上的目标。
记者抬眼望去,伴随着一阵阵“哞哞”声,一个个白色、黄色的“小点”慢慢地由小变大。尽管牛活体抵押贷款在科右中旗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并不能说明所有牲畜都适合活体抵押的模式。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农牧业发展受到制约。在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南木林县艾玛乡,当地100万平方米的绿麦草迎来了丰收,这些天,大伙正忙着收割。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农牧业发展受到制约。在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南木林县艾玛乡,当地100万平方米的绿麦草迎来了丰收,这些天,大伙正忙着收割。
根据新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最新发布数据,自2011年新疆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以来,新疆累计完成268.77万户农村安居工程建设,使天山南北1000多万农牧民住进新居。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卓木拉日雪山脚下,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堆纳乡古汝村岗巴羊生态养殖合作社内,羊群的叫声此起彼伏。据亚东县堆纳乡古汝村党支部书记、亚东堆纳卡吉岗巴羊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拉巴平措介绍,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当年年末给群众分红达到45万元,2019年给群众分红达到85万元。
尼玛东智是农广校的优秀学员,他利用自己培训学到的乡村旅游知识,带领村里的精准扶贫户、低保户,利用古日羊麻村的自身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入选2019年度全国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的李峻,是湟中区多巴镇玉拉村希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经理。
牢记总书记嘱托,内蒙古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积极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目前,内蒙古全区共有75支乌兰牧骑、3500多名队员,年均坚持深入农牧区基层活动4个月以上,为各族群众演出100多场,同时开展多种文化服务。
牢记总书记嘱托,内蒙古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积极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目前,内蒙古全区共有75支乌兰牧骑、3500多名队员,年均坚持深入农牧区基层活动4个月以上,为各族群众演出100多场,同时开展多种文化服务。
题:景美客自来 西藏林芝农牧民旅游脱贫记 7月17日,航拍林芝市米林县派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风光,该峡谷因风景壮美而吸引不少游客前往。7月18日,林芝鲁朗镇扎西岗村风光宜人,据悉,藏语鲁朗意为“龙王谷”,被称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7月14日,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农民库尔班·阿布都瓦依提(左)和肉孜·艾克木在练习砌墙。据巴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介绍,结合各行业用工需求和农牧民意愿,该县已开设大型工程机械、砌筑工、木工、电工等14种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