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疆:土陶村脱贫记

2020年06月18日09:33  来源:央视网

5034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属于深度贫困的新疆喀什地区,有一个村叫土陶村,也是出了名的贫困村。今年,全村263户人将脱贫摘帽,土陶村是怎样从贫穷走向富裕的?今天(6月17日),我们来听听他们的脱贫故事。

  走进土陶村,记者看到的是一个别具一格的小村庄,村民正在借助村里的非遗土陶工艺改造村容村貌。可几年前的土陶村却穷得连自家村民都嫌弃。

  土陶村人均耕地只有0.3亩,全村263户靠种地脱不了贫。这是土陶村的鱼塘,村里的脱贫故事得从这个鱼塘说起。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废的沼泽地。

  村民伊吉木·麦麦提以前养过鱼,他的想法是改造沼泽地扩建鱼塘,可是缺钱。村民想致富,还有想法,这事儿得支持。村里报了个产业项目审请扶持资金,但项目审批一时半会儿下不来,村第一书记岳万治一着急,自筹了十万块钱先垫上。

  三个月后,资金也下来了,鱼塘改造完成了,村里第一个合作社诞生了。伊吉木领着大伙干,但干了一年,却干不下去了。

  大规模养鱼是个技术活,没有大家想得那么简单。鱼塘不能黄,专业的事还得找专业的人来干。合作社决定,把鱼塘承包给专业的人,村民可以打工,村集体还有收入。

  从2018年开始,村里陆续发展了打馕合作社、榨油合作社、小刀合作社、养殖合作社、石磨面合作社、糕点合作社等8个合作社,为村里提供了237个岗位,人均年收入达到了8800元以上。

  阿依加玛丽·图尔贡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直在家带孩子。村里糕点合作社成立时,善做糕点的她想去工作。阿依加玛丽想工作,可丈夫不支持。

  村干部动员加上阿依加玛丽的坚持,2018年4月10日,阿依加玛丽上班了。那时的糕点合作社,吸纳了村里25位妇女,大家劲往一处使,糕点做好了,但销售却成了难题。

  为打开销路,村干部成立工作队,带着大家找客户。慢慢地,大家自信了,跟当地学校签定的营养餐长期供货合同就是她们谈下来的,当初羞涩的阿依加玛丽已经成了合作社的副厂长。

  土陶村即将脱贫,村里也有了新目标。土陶村因为有非遗传统土陶文化而得名,现在他们正忙着做大土陶文化,打造乡村游,带领村民实现高质量脱贫。

文章关键词:土陶 合作社 村集体 新疆喀什地区 鱼塘 乡村游 吉木 村民 决战 村干部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黎族土陶助力整村脱贫 “活化石”成“金饭碗”

    海南黎族传统的制陶技艺采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制陶手法,被称为制陶手工艺中的“活化石”。海南昌江将传统制陶工艺当作产业来打造,成立黎陶合作社,带动村民学习制陶手艺。古老的“活化石”被注入了新鲜血液,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 总书记这番话,让他用两年还清了80万贷款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视察,在农家小院和乡亲们攀谈。贵州遵义市花茂村制陶匠人母先才说:“千万不要把花茂村的土陶失传了,失传了对非遗传承人来说实在太可惜了。

  • 来自中国新疆的故事——喀什土陶手艺人

    来自中国新疆的故事——喀什土陶手艺人

  • 荒茅变花茂 看花茂村是如何枝繁叶茂的

    花茂村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东北部,原来叫荒茅田,意指贫困荒芜之地。红色文化、乡愁文化、土陶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自制土陶远销全国各地,古法造纸博得众多游客青睐,千年古纸,书香花茂,花茂村守住了乡愁、守住了传统文化,也走上了致富道路。

  • 花茂村一角

    52岁的母先才是花茂村的土陶技艺工匠,他家四代做陶,以陶谋生,是目前全村仅存的仍在做陶的手艺人。母先才把头微微向上仰起,微笑着跟我们聊天,右手还在不停地搓着残留在指甲缝里的泥巴。

  • 新疆手艺人巧手装扮美好生活

    这些手艺人们通过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好日子,也带领更多百姓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些手艺人们通过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好日子,也带领更多百姓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 美丽乡村·贵州花茂村:在最美红村,寻找你的美丽乡愁

    花茂村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东北部,有着“中国最美红村”和“全国度假社区”称号。10月25日,人民视频联合战旗直播带您走进中国最美红村——花茂村,看美丽新农村,品当地美食,体验百年土陶文化,寻找醉美乡愁。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