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至25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贵州省委网信办承办的“脱贫攻坚地方行”看贵州线下走访活动在贵阳开展。
花茂村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东北部,原来叫荒茅田,意指贫困荒芜之地。党的十八大以来,花茂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推进农旅文一体化,使花茂村建成了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产业融合体,实现了农业文化旅游的联动发展,外出务工的村民也纷纷“回巢”,参与家乡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的全部改善,一产、二产、三产的深度融合,汇就了一幅抬头看山山有色,低头看水水成景,放眼看村村如画的美丽画卷。
如今的花茂村,花繁叶茂,不负其名,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6478元增加到2018年17456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8%,曾经的“荒茅村”,又“新”了起来,百姓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甜。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茂村视察时,提出了著名的“哭笑政策”。乡愁小道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概念。
红色文化、乡愁文化、土陶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自制土陶远销全国各地,古法造纸博得众多游客青睐,千年古纸,书香花茂,花茂村守住了乡愁、守住了传统文化,也走上了致富道路。(光明网记者:臧颖)
贵州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东北部,有一个面积9.8平方公里的村子——花茂村。 花茂村原村名“荒茅田”,从名字就能看出过去村里田园荒芜。2015年6月16日,在贵州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茂村,走进村民的超市、农家乐,和村民座谈交流。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视察,在农家小院和乡亲们攀谈。贵州遵义市花茂村制陶匠人母先才说:“千万不要把花茂村的土陶失传了,失传了对非遗传承人来说实在太可惜了。
安徽大湾村 贵州花茂村 三座村庄 三段回忆
安徽大湾村 贵州花茂村 三座村庄 三段回忆 三种乡音 却有着同一种牵挂
(记者 梁木) 从“荒茅田”到“花茂村”,不仅是名字的改变,更是产业的发展、村貌的蜕变、百姓的致富。母先才的陶艺馆就位于花茂村打造的陶艺一条街上。
大巴车从贵阳出发,由南往北挺进,在山间的高速公路上盘旋了3个小时,还是没能准时抵达150公里外的遵义。(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 摄) 湄潭的茶叶、仁怀的高粱酒、修文的猕猴桃……这次我走访的几个县区,无不是在打造适合自身的特色产业,以稳固脱贫成果。
7月24日航拍的贵州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夏日景色。新华网 周远钢 摄 7月24日航拍的贵州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夏日景色。新华网 周远钢 摄 7月24日航拍的贵州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夏日景色。
52岁的母先才是花茂村的土陶技艺工匠,他家四代做陶,以陶谋生,是目前全村仅存的仍在做陶的手艺人。母先才把头微微向上仰起,微笑着跟我们聊天,右手还在不停地搓着残留在指甲缝里的泥巴。
村里的一个蔬菜基地里,却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有的村民正挥舞铁锹,从拖拉机上卸载刚刚运来的有机肥;彭龙芬介绍,从2016年开始,花茂村依托这家企业成立了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3000多亩土地发展特色经果林,帮助村民拓宽就业增收渠道。
花茂村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东北部,有着“中国最美红村”和“全国度假社区”称号。10月25日,人民视频联合战旗直播带您走进中国最美红村——花茂村,看美丽新农村,品当地美食,体验百年土陶文化,寻找醉美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