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海拔4700米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西藏军区某旅举行了一场立体拔点实兵实弹演习。
远火、地导、特战、陆航、电抗、工化等兵种力量,组成联合战斗群,对目标实施立体拔点行动,全方位锤炼高原部队联合作战能力,促进部队战斗力水平不断提高。
△ 火炮阵地多发齐射,全覆盖打击“敌”阵地。
△ 火炮阵地交叉火力射击,轮番打击“敌”阵地。
演习刚开始,侦察力量便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情报研判和分析,迅速掌握“敌”动态。与此同时,穿插迂回力量强化一线争控,加强警戒观察,并对障碍实施爆破,为后续战斗力量向纵深挺进打开通路。
△ 火炮瞄准手根据发射参数迅速校对标尺、高低、方向,锁定“敌”主要目标。
炮火出膛,利剑出鞘。发射参数不断传到炮阵地,攻击力量立即装填弹药,完成发射前的准备,与此同时,埋伏在几百米外的狙击手也瞄准了对“敌”模拟观察哨。接到作战指令后,空地火力协同射出“响箭”,对“敌”前沿指挥观察所和暴露步兵精准“点穴”。
△ 基准炮一发装填,精确打击“敌”前沿指挥所。
在远程火炮以排山倒海之势对“敌”进行压制时,左翼和右翼攻击力量持续向“敌”纵深推进,无人机也迅速起飞,进行空中侦察。左右两翼攻击力量利用地形和战术,躲过“敌人”视线,同时无人机组出动,精准投递TNT,成功剪除“敌”障碍。打开缺口后,装载机迅速出动,开辟出4条坦克通路和1条步兵通路。
△ 装甲运送车向“敌”前沿推进。
在各种炮火的掩护下,两翼攻击力量对“敌”纵深目标发起攻击,不断突破“敌”火力封锁,撕开一道道口子,像一把把利剑,直插“敌”心脏部位。同时,数十辆装甲运送车和坦克加入战斗,继续向前推进,“敌”前沿阵地失守。
△ 高射机枪手正瞄向“敌”观察哨,坦克向“敌”前沿发起攻击。
为阻止“敌”增援力量,最终取得战斗胜利,防空火力先发制人,抢占先机,对“敌”增援进行垂直打击,并组织特种战斗队搭乘武装直升机在目标点实施机降,进行破袭。
△ 利用无人机摧毁“敌”重要目标。
△ 武装直升机向目标点进发,实施机降。
△ 武装直升机向目标点进发,实施机降。
同时,各联合战斗群做好了发起冲击前的最后准备,各攻击力量在坦克火力的掩护下,快速向“敌”发起进攻,方圆几十公里内,远程火炮和各种车载武器,构成了远近一体的联合火力打击体系,对顽抗之“敌”展开最后清剿。此次演习,共设置各类靶标1000余个,全面检验了各类型火力的打击效能和部队在高海拔地区的突击能力。
△ 利用喷火器打击“敌”坚固地堡,为后续战斗力量向纵深挺进打开通路。
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环境,对武器装备性能和人体机能都有一定影响。西藏军区某旅旅长张家林介绍,在演习中,各兵种力量克服恶劣环境带来的影响,并肩作战,空、地密切协同,模块编组、体系融合,采取全域联合打击、立体突入夺控的战法,运用弹炮结合精准狙杀、无人平台察打一体的打法,让联合战术训练走深走实,为完成多样化的使命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源:CNR国防时空微信公众号、央广军事
近日,澳大利亚著名记者、制片人John Pilger在其社交网站发布推文:莫里森总理,这个失败的(国家)推销员,一整年都在学特朗普谩骂中国,甚至将中国比作纳粹德国。多亏了他,现在澳大利亚将失去最好的客户(中国),还多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在敌人地堡前,黄继光迅速冲了过去,将爆破筒扔进敌人地堡里,接着扑向喷吐火舌的敌方枪眼。展厅里展示的照片,张桃芳卧姿持枪,眼神刚毅冷绝,步枪两侧空弹壳堆积,依然能感受到他的勇敢和杀气。
11月26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大校答记者问。我们希望美方睁眼看世界,理性看中国,顺应时代潮流,多做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事情。
领航强军 铁流浩荡——习近平主席领导推进新时代军事训练纪实 面对受阅将士,习主席号召:要坚定不移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聚焦备战打仗,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
11月7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第二期,赵先有烈士的孙子含泪讲述了爷爷的故事。在《故事里的中国》节目录制现场,赵先有烈士的孙子赵新民回忆说:“我爷爷去世的时候,我爸爸才5岁。
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与强权、公理与霸凌、进步与倒退的激烈碰撞和对决,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与霸权的正义之战。中国共产党人得出了结论:对待侵略者,就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同他们对话,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北京市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正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展览中陈列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和高炮部队荣获的嘉奖令和功绩报告书。如今,炮弹留下的伤疤早已愈合,被击落的敌机标记牌也已经斑驳,但志愿军以弱胜强、不畏强敌的意志,永远激励着后人。
在连长杨根思的带领下,他们于29日凌晨6点半左右,来到了下碣里东南的1071高地,这里是长津湖打得最激烈的地点之一。在接下来的敌人第五次进攻中,英军皇家海军陆战队两个大个子英军士兵发现了趴在雪地上的杨德盛。
伴着静静流淌的鸭绿江,一排黑褐色的木桩格外醒目,这便是丹东鸭绿江燕窝铁路桥遗址(鸭绿江浮桥)。多年过去,鸭绿江依旧静静流淌,江水不息,这段历史,这些最可爱的人,永远成为我们铭心的胜利记忆。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今天(22日)举行中央国家机关专场参观活动。 外交部参赞 唐志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