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地评线】端午热评:比形式更重要的是文化自信

2020年06月25日20:24  来源:大众网

5034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

  今年端午,有点特殊。因闰四月,今年端午节有点“晚”;疫情没有彻底过去,人们外出游玩较为谨慎。这一天,朋友圈热闹得很,除了“端午安康”,也有“粽子”“艾草”,有的在微信群里转发各种端午起源,有的探讨民俗形式,尤其是“粽子形状耳环”等蹭热点创意,引发热议。

  端午之源,根深流远。西晋《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有人认为,端午是纪念诗人屈原的,有人说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的,有的说端午起源于唐玄宗的生日,有的说端午是我国古代南方百越的祭祀日。在漫长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不论是屈原的记忆、伍子胥的悲壮,还是划龙舟、插艾草、沐兰汤、吃粽子、挂香囊,端午始终氤氲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和厚重的人文情怀,端午二字也是有着符号意义的“根”。

  节日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端午的基因。因为疫情,一些传统民俗活动无法举办,今年端午有了不少新变化。有的地方推出“我的端午节”小视频拍摄活动,有的“云端”展演端午民俗,有的直播销售带着端午元素的文创产品,有的社区居民自发为战疫一线的志愿者送去飘香的粽子和寓意健康的五彩线,有的老师“临行密密缝”,将祝福一针一线缝进香囊送给毕业生,祝愿他们前程似锦、一切安康。

  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不应只是历史叙事,更要在人们身边,多一些日常呈现。人们在可亲可感的活动中,或在各种端午“文创产品”中,感受着传统节日的真意和民族文化的魅力。

  端午,比形式更重要的是文化,是文化传承,是文化自信。

  端午,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不仅有粽香,还有“诗和远方”。从农耕社会到现代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端午的民俗表现形式或可改变,端午的文化价值却不能忘却,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尊崇不能抛弃。创新是为了传承而不是抛弃。多种多样的端午活动,是为了让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日新月异的端午文创,不仅为了赚钱,更要不断激活蕴藏在节日中的文化基因,助推传统文化“活起来”“火下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展现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凝聚优秀传统文化共识的重要载体。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推崇,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身体力行。今年端午节,让我们在粽叶飘香里,汲取传统养分,唤醒文化记忆,抒发家国情怀,积聚起最深沉的文化自信。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秀岭)

文章关键词:文化基因 文化传承 粽子 艾草 文化价值 视频拍摄 云端 介子推 风土记 伍子胥 责编:王江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让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017年底,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夜之间火了起来。新华社发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 中国文化在守正创新中坚定自信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苦卓绝的奋斗,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让中华民族迈开自信而坚实的步伐走上复兴之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史进程,也是中华文化守正创新的过程。

  • 【地评线】秦平:唤醒文化记忆,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追梦新时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必须做好“传承”“创新”“交流”三篇文章。“互联网+”时代,借助网络、手机等载体对乡贤文化、村规校训、优秀家风、传统民俗等进行创造性转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动能将更加强劲。

  • 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讴歌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立足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历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人类发展史,深刻阐明考古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

  • 广东中山:非遗文化唤醒一座城

    黄圃飘色、赛龙舟习俗、麒麟舞、腊味传统制作工艺,中山市黄圃镇一个乡镇就拥有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腊味传统制作工艺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为工人们在晾晒腊味食品。

  • 乌镇时间 丨跟小姐姐体验永不落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

    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即将在浙江桐乡乌镇开幕,本次论坛着眼于打造“365天永不落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推动互联网元素更深入融入乌镇的文化基因。进入乌镇时间,跟随小姐姐一起来体验永不落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

  • 【地评线】秦平: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

    习近平总书记14日上午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文化是国家、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国家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应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

  • 农创产品:助力民族文化“出山”

    “农创产品”不是简单的“农产品+文创”,它与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特色性和创意性。综观贵州丹寨县,其拥有石桥古法造纸技艺、苗族锦鸡舞、苗族贾理等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有17项省级、130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5个文化艺术之乡。

  •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演变

    重阳佳节来临,极目皆美景,不妨登高而饮,赏黄花,享糕饼。”由此,登高饮菊花酒、佩茱萸的习俗就广为流传,并在不同地域的沿袭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俗。宋时重阳还有吃菊花糕的风尚,“糕”与“高”谐音,寓意“万事皆高”,通过糕饼的分享和食用,来寄托人生万事顺遂的美好愿景。

  • 【第七届中原文博会特写】文化:因交流而精彩,因互鉴而丰富

    适逢周末,不少鹤壁居民戴着口罩,来到一年一度的中原文博会展会现场,参观购买文创产品。实际上,今日自成一派的江西赣文化,也是脱胎于吴越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岁月中,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脉络。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