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四项最严举措助力平安高考

2020年07月03日16:5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5034

  四项最严举措助力平安高考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高考防疫、考试安全、考生服务、招生录取工作

  光明日报记者 唐芊尔

  5天后的上午,全国1071万考生即将走入高考考场,迎接这个对他们而言意义重大的时刻。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形势,如何确保千万考生的身体健康,保证高考全流程、各环节平安、顺利?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今年高考防疫、考试安全、考生服务、招生录取四个方面的工作安排进行了解答。

  以最严格的措施加强考试防疫

  【记者观察】据了解,截至7月1日24点,全国现有新冠肺炎病例共416例,其中北京在院病例329例。作为疫情以来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今年高考无疑面临不小的防疫压力。那么,该如何做好考试防疫?

  【应对举措】在考试防疫方面,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高考组考防疫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并狠抓工作落实。

  ——精心做好考前防疫准备。各地已提前14天对考生和考务人员进行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各考点均按要求配备充足的防疫物资,设置了隔离考场、隔离设施。原则上每10个普通考场设1个备用隔离考场(每考点不得少于3个)。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对省-市-县考试机构和考点负责人开展了培训。各地正在积极开展全体考生和考务人员全覆盖的防疫教育和培训,务必确保应知尽知。

  ——严格落实考中防疫措施。对所有进入考点人员进行体温测量,37.3℃以下方可进入考点。同时,考点将设置凉棚和体温异常者复检室等,供待检人员做受检准备以及检测不合格人员短时休息调整使用。各地将按照防疫要求,对考场布置、卫生消毒、降温通风等做出安排部署。各考点均将在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指导下,对考点、考试场所、通道、区域、桌椅等进行清洁消毒,并明确张贴完成标识。考中出现发热、咳嗽考生,将按照既定程序转移至备用隔离考场。

  ——有序做好考后防疫工作。各考点将有序组织考生离场,做到错时错峰、保持间距、避免拥挤。考务人员按要求有序交接试卷、答卷、草稿纸等考试材料。每天考试结束后,各考点还将对考场做一次预防性消毒。对评卷点或评卷区域严格实行封闭管理,并实行评卷教师健康状况每日零报告制度。

  以最严厉的手段确保考试安全

  【记者观察】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高考作弊也日渐呈现高科技化倾向。更有犯罪团伙为了牟利,销售作弊器材、组织和策划“助考”,严重破坏高考公平。对此,该如何确保考试安全?

  【应对举措】在考试安全方面,各地教育部门会同本省(区、市)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联系会议成员单位进一步健全联防联控、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大防范和打击力度,全力保障考试安全。

  ——确保试题试卷安全保密。教育部要求各地严格进行全流程检查,在试卷命制、印刷、运送、保管等考试工作环节实施一岗多控、人技联防,实现试卷运转环节全程无死角视频监控、无缝链接,确保试题试卷安全。

  ——严厉打击考试舞弊。从5月份开始,各地有关部门陆续开展了“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涉考网络环境”“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清理整顿涉考培训机构和助考中介”等5个专项行动,依法打掉了一批“助考”犯罪团伙。相关整治行动将一直持续到高考结束。

  ——切实加强考场管理。今年,各地将进一步加强考点入场管理,积极采取多种检测手段,防止高科技作弊工具进入考场;采取多证核对、人机比对等措施严防替考。同时,严格遴选考务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考务规定,及时发现和处置考场舞弊行为。

  以最严谨的态度优化考试服务

  【记者观察】受疫情影响,今年的高考推迟到7月,炎热天气和夏季自然灾害都可能影响考生的应考状态。此外,考试当天的交通状况、考场附近的噪音干扰,也是潜在的影响因素。对此,该如何优化考试服务?

  【应对举措】在考试服务方面,各地坚持以考生为本,加强统筹协调,全面做好考试服务保障,努力营造温馨、舒适的考试环境。

  ——优化综合服务。各地将在交通出行、噪音治理、防暑降温、信息安全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并为考点配备必要的防疫物资,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统筹做好考场防暑降温工作,尽量为考生创造一个清凉的考试环境。公安部门已为高考考生办理身份证开辟了绿色通道。

  ——开展宣传引导。通过各种形式切实加强考生考前的心理辅导,引导考生释放焦虑情绪。集中开展了“诚信高考”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最高法、最高检关于组织考试作弊罪的最新司法解释,通过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宣传典型案例等方式,教育和引导广大考生诚信考试。

  ——强化应急演练。针对7月高考部分地区将进入强降雨、洪涝、台风等多发期,有关地方着重细化了应对自然灾害的专项预案,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确保未雨绸缪、有效处置。

  以最严密的程序保障招生公平

  【记者观察】日前,媒体报道了多起冒名顶替上学的事件,引发大众对高考招生公平的讨论。而根据山东省通报的两起冒名顶替问题调查结果,此类问题的产生往往涉及通知书、档案、户籍、入学资格审查等多个招生录取环节,牵涉人员众多、利益纠葛十分复杂。对此,该如何保障招生公平?

  【应对举措】在招生录取环节,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制度规则,出重拳堵塞漏洞,切实维护高校招生公平公正。

  ——扎紧制度笼子。严格执行《高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高校考试招生管理工作八项基本要求》,落实高校招生“六不准”“十严禁”“30个不得”等招生工作禁令,确保招生过程严格规范。

  ——坚持“阳光招生”。加强高校招生社会监督,建立国家、地方、学校的多级招生信息公开制度,认真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加强高校招生内部监督,建立高校招生工作“集体研究、集体决策”的管理制度,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高校招生工作,鼓励高校聘请社会监督员参与招生工作,实现体制内和社会公众“双重监督”。

  ——加大违规查处。加大对违规招生的监督检查力度,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零容忍。认真开展新生入学复查,对弄虚作假、考试舞弊,骗取加分资格或企图冒名顶替的新生,坚决取消其入学资格并严肃处理;报到入学的取消其学籍,不予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同时配合公安、纪检监察等部门一查到底,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03日 09版)

文章关键词:高考招生 考试招生 招生录取 考点 高考考生 高考作弊 评卷教师 招生信息 助考 招生工作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警惕!高考招生部门公众号遭抢注,“山寨号”形成产业链

    央视新闻8月26日消息,各地行高考录取工作正在进行,教育部日前发布公告,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警惕招生骗局、陷阱,以免上当受骗。   记者向广西招生考试院进行核实后得知,名为“广西招生考试网”的微信公众号并非教育主管部门官方开设,系被个人抢注了名称。

  • 高考录取季,谨防陷阱(以案说法)

    【案情】张某在一个场合认识了李某,其间张某提到自己孩子高考的事。犯罪分子经常利用“内部招生”“特殊指标”“补录”等骗局,即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可让考生获得特殊指标或补录名额。

  • 高考录取季谨防陷阱:特殊指标不要信 合作办学要甄别

    【案情】张某在一个场合认识了李某,其间张某提到自己孩子高考的事。犯罪分子经常利用“内部招生”“特殊指标”“补录”等骗局,即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可让考生获得特殊指标或补录名额。

  • 高招季仍要警惕“虚假大学”

    简言之,只要考生、家长根据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高校招生计划填报志愿,根本就不会遭遇“虚假大学”。还有的则是利用考生及家长对高校不了解的劣势,把“虚假大学”宣传为真大学,让考生及家长相信“花钱就可以搞定”。

  • 教育、公安部门发布高考招录重要提醒

    2020年高考已经结束,后续考生查分、填报志愿和高校录取等工作即将展开。【提醒】通常“野鸡大学”会通过各种虚假宣传、伪造招生办学资格、伪造招生宣传材料、谎称国家承认学历等伎俩,诱惑考生和考生家长报考。

  • 关注高考招生 | 警惕招录“陷阱” 谨防上当受骗

    2020年高考已于7月10日结束,后续考生查分、填报志愿和高校录取等工作即将展开。【提醒】通常“野鸡大学”会通过各种虚假宣传、伪造招生办学资格、伪造招生宣传材料、谎称国家承认学历等伎俩,诱惑考生和考生家长报考。

  • 高考收官 多地公布查分时间

    截至9日傍晚,北京、上海、山东、湖北、吉林、青海、湖南、甘肃、重庆、江西、四川等多地高考查分时间已明确。与2019年相比,全国高等学校总数量增加49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增加52所,成人高等学校减少3所:普通高等学校增加数量最多的地区为河南省,增加10所普通高校。

  • 内部指标莫轻信 判卷谣言不散播

    “高考真题,先付订金违约退款”“内部指标保进一本”……每年高考前后,网上总会有不良机构或不法分子借高考之机炒作一些虚假信息,误导考生和公众。2019年6月12日,山东济南警方破获一起网络售卖高考押题试卷骗取考生家长钱财的案件。

  • 教育部等3部门提醒!高考临近,这些谣言勿信

    明辨高考谣言 谨防上当受骗 每年高考前夕,网上总会有些不良机构或不法分子借高考之机炒作一些虚假信息,误导考生和公众。为此,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梳理汇总了近年来出现频率较高的高考假新闻、假信息,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明辨网络谣言,谨防上当受骗。希望各网站不为谣言提供平台,希望网民不信谣、不传谣。

  • 谨防受骗!教育部发布这些高考谣言案例提醒你

    每年高考前夕,网上总会有些不良机构或不法分子借高考之机炒作一些虚假信息,误导考生和公众。【案例】2019年6月12日,山东济南警方破获一起网络售卖高考押题试卷骗取考生家长钱财的案件。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