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戈壁滩上唱响奋进之歌

2020年07月11日12:14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5034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戈壁滩上唱响奋进之歌

  ——新疆北疆三地州应势发展新产业链助农牧民脱贫致富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

  狂风掠过戈壁,扬起沙尘。村民阿布都尔扎克·艾克热木正在生态扶贫林里为树木除草。这片已经长大的树林里,微风轻抚,看不到一丝沙尘。

  阿布都尔扎克·艾克热木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的身份是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生态扶贫项目发展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为这片生态扶贫林修剪树木、除草、浇水,帮着这些树木长大成材。

  塔城地区托里县库甫乡多拉特村村民俄力斯·巴合提每天只需走10分钟路程,就来到工作地点——畜牧扶贫产业园,给800头安格斯肉牛喂料,打扫卫生。两个月前,他还游荡在外靠打工挣钱,听说家门口建起了畜牧扶贫产业园,他赶回家有了这份固定的工作。

  安格斯肉牛养殖。光明日报记者王瑟 摄

  新疆北疆地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和阿勒泰地区,因为独有的自然优势与地理环境,适合发展畜牧养殖与种植特有农副产品。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因地施策,找准发展目标,发掘地方优势,走出了一条有特色、有优势的发展之路,在助力脱贫攻坚、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让清澈的伊犁河水造福牧民

  伊犁河上游的喀什河水清澈冰凉,没有污染的河水多少年来就这样静静地流向远方。居住在岸边的哈萨克族牧民从没有想到,喀什河里能养出高附加值的优质鱼,让他们成功脱贫致富。

  伊犁河养鱼。光明日报记者王瑟 摄

  2014年,新疆尼勒克县引进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作为产业龙头企业,开始在喀什河里放养鱼苗。当时许多喀什河两岸的牧民不相信河里能养出鱼来,更不相信这些鱼能让他们成为先富起来的人。

  奇迹出现在三年后,长成5公斤以上的大鱼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在喀什河上拥有35个巨型网箱,公司发展为集研发、孵化、养殖、加工、休闲农业、冷链物流、“互联网+”等多位一体的融合发展绿色生态产业链,产品相继在北京、上海、福建、广东、乌鲁木齐、阿克苏、伊宁市、库尔勒等地开设实体店进行销售。喀什河里的鱼走出尼勒克,走出新疆,走向全国。

  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更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喀拉苏乡2017年未脱贫的609户贫困户吸纳入股,每户通过无息贷款一万元入股成立全赢合作社。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作为承接扶贫企业,与全赢合作社共同成立新疆鱼水情农业有限公司。609户贫困户可每年领取3000元分红,同时吸纳111名贫困家庭人员参与公司养殖、销售、加工和特色旅游等项目,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喀什河还是原来的喀什河,河边的牧民却不再是过去的牧民,他们早已成为喀什河“河上牧场”的新“牧民”。喀拉苏乡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依斯玛尔第一次拿到分红时,激动地说:“什么是入股?什么是分红?我一点也不了解,村干部介绍我年初拿一万元的无息贷款入股。交钱时心里还有些担心,害怕这个钱打了水漂。现在看来,我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让戈壁荒漠成为致富乐园

  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恰勒什海乡北部24公里处,是一片戈壁荒漠。远远望去,这里绿草很少,看到最多的,是稀疏的荒漠植物骆驼刺。这里不适合养殖牛羊,却非常适合养殖骆驼。2019年6月,以“生态修复、产业扶贫、旅游富民”为指导思想建设的占地40万亩的万驼园正式建成。目前,万驼园里放养着1530峰骆驼,1026户牧民通过租赁草场,养骆驼打工就业、分红等方式实现增收。

  骆驼养殖。光明日报记者王瑟 摄

  吉木乃县建设万驼园时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万驼园打造成全国最大规模的骆驼养殖基地,驼类品种大全的“主题游乐园”,骆驼喜食植物的“植物园”,富民增收的“扶贫园”,以及荒漠草场生态修复的“示范园”,给游客呈现出“沙漠商贸驼队古丝路、驼队在雅丹地貌穿行,花海观光中动物嬉戏”等美景。

  骆驼奶、骆驼绒深加工企业相继落户在阿勒泰地区,让养殖户没了后顾之忧,骆驼奶、骆驼绒更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驼绒加工。光明日报记者王瑟 摄

  沙棘种植不需要好的土壤,它能在荒漠地里长出大大的沙棘果。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种植的10万亩沙棘林,依托的是新疆康远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彭正荣说:“我们采取的方式是‘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公司在阔斯卡巴特乡建成2万亩自有沙棘种植基地,带动哈巴河县农牧民种植沙棘近6万亩。去年公司收购订单农牧民种植的沙棘395.23吨,直接带动农牧民实现增收197.62万元。促进哈巴河县今年组织农牧民再种植沙棘2万亩,预计年底将产果2700吨实现直接收益3000万元。”

  昔日不被看好的戈壁荒漠,就这样成了脱贫攻坚里的主战场,成了农牧民致富的乐园。

  让边疆特色更加凸显

  塔城地区托里县库甫乡是一片山前开阔地,广阔的田野一望无际,牧草丰盛,生活在这里的哈萨克族牧民有着丰富的养殖牛羊的经验。2017年6月,对口支援的中国石油投资建设了占地2000亩的畜牧扶贫产业园,引进天兴牧业发展有限公司。800头安格斯肉牛引入,新西兰肉兔、白羽肉鸽、草原生态飞鹅等牲畜相继引入,形成托里县最大的畜牧扶贫产业园。

  扶贫产业园建好了,扶贫产业园的运营模式采取以贫困户畜牧入股分红,聘用贫困户圈养,出售幼苗保底回收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体脱贫增收。“企业+党支部+贫困户”的“党建+”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距扶贫产业园两公里左右的朗古特勒村牧民达木古丽·巴合买提分到公司的120只草原生态飞鹅,放养在自家的小院里。说起这些草原生态飞鹅,达木古丽·巴合买提说:“我们不知道怎么养这些草原生态飞鹅,公司专门派人指导我们。养大后公司全部回收,我一点也不担心卖不出去,担心的就是怎么养好它们。”

  阿勒泰地区是中草药的百宝箱,特别适合中草药的种植与生长。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农民努尔别克·卡肯把自家的50亩土地全部转入中草药种植基地,自己还来到种植基地成为一名工人。他笑着说:“过去我家种的是玉米、油葵这些传统农作物,辛苦一年,每亩地收成只有200元。现在靠着‘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我们乡整合了2.3万亩土地,全部铺设了节水灌溉设备,种植中草药。去年我种了35亩的黄芪,一亩地收益都超过了1000元,净收益达3.5万元,这样的好日子让我们很开心。”

  在生态林里工作。光明日报记者王瑟 摄

  新疆隆惠源药业有限公司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和阿勒泰地区均建设了生产车间,利用这些地方距离口岸近,可长期承接欧美日韩等国客商甘草进料加工业务的优势,在发展本地种植甘草的同时,解决甘草资源严重枯竭的问题,助力当地农牧民靠种植甘草脱贫致富。

  发展的根本是致富,致富的根本是让更多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新疆北疆三地州的成功实践再一次证明:只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因地施策,找到自我的优势并发扬光大,就一定能走出新业态产业发展之路,就一定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就一定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11日 01版)

文章关键词:牧民 光明日报 安格斯肉牛 贫困户 冷链物流 阿勒泰地区 戈壁滩 喀什河 产业园 新疆天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荒地变草地 带动西藏农牧民增收致富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农牧业发展受到制约。在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南木林县艾玛乡,当地100万平方米的绿麦草迎来了丰收,这些天,大伙正忙着收割。

  • 大山的回响——三个民族自治县的70年巨变

    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城南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白银中(左)在家帮孙子白义收拾书本(8月5日摄)。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城南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的扶贫车间,马八苦热在制衣车间工作(8月4日摄)。

  • 新疆1000多万农牧民住进“安居房”

    根据新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最新发布数据,自2011年新疆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以来,新疆累计完成268.77万户农村安居工程建设,使天山南北1000多万农牧民住进新居。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坐着高铁看中国丨25岁,他第一次坐上火车去拉萨……

    翻越唐古拉山,青藏铁路便进入了西藏藏北地区。2008年,在青藏铁路二期开通两年后,扎西顿珠才第一次坐上火车,去到拉萨,那年他二十五岁。西藏那曲市安多县措玛乡龙那村党支部书记 扎西顿珠:到了拉萨,我才发现我们牧民世世代代放牧,很难和外界接触,这样下去我们会跟不上社会的发展。

  • 新时代的新疆故事,亚克西!

    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