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3日讯(记者 齐慧)13日,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发布中国运输生产指数(CTSI)显示,6月运输生产降幅继续收窄,货运指数已基本回到正常发展轨道。
6月份,CTSI为153.9点,同比下降11.5%,降幅较5月份收窄5.0个百分点。分结构看,CTSI货运指数为185.2点,同比增长5.0%,增速较5月份加快4.2个百分点;CTSI客运指数为96.6点,同比下降43.1%,降幅较5月份收窄6.1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研究咨询室副主任兼实验室主任周健认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逐步降低、生产生活秩序持续恢复,6月中国运输生产指数(CTSI)降幅进一步收窄,其中CTSI货运指数继续保持正增长,增速达5.0%,不仅明显快于5月份0.8%的增速水平,而且与去年全年、去年同期增速基本持平,表明货运总体已恢复至正常增长水平,基本回到原有发展轨道。从货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看,表明我国经济不仅已经复苏,而且正在率先趋于正常。
据悉,CTSI以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客货运量为基础指标加权合成,综合反映交通运输行业总体运行情况。指数由综合指数以及客运、货运两个分项指数构成。
2020年三季度,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积极作用下,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向好,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种植结构持续优化,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农业投资快速增长,农产品贸易持续改善,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银保监会昨晚(10日)公布最新监管数据,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机构总资产已达315.2万亿元。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987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6%,较上季末增加0.0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了2020年10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据测算,在10月份0.5%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
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280亿美元,较9月末下降146亿美元,降幅为0.46%。
记者佘颖报道:市场监管总局10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暖企稳企利好政策的实施,国内需求逐步激活,市场信心加快恢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高技术产业企业显著增长,住宿和餐饮业、教育业持续恢复,降幅收窄。
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等多个省份实现三次产业全面增长。东北三省中,吉林省率先实现由负转正,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比上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比上半年均有所提高。
截至10月27日,除上海、西藏外,已有29个省份公布了经济运行情况,其中24个省份实现正增长,各地经济呈现稳定复苏态势↓↓ 相比上半年,北京、广东、山西、山东、河北、陕西、河南、海南、吉林等省份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均实现了由负转正。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与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北京市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推进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居民收入实际增速转正,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4%,扣除价格因素后,由上半年下降0.7%转为增长0.2%。
(记者王珂)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负责人16日介绍,1—9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515.1亿元,同比下降0.6%,降幅有所收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837.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31.3亿美元,分别占同期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的55.7%和58.2%。
商务部16日发布数据显示,1至9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515.1亿元人民币(折合788.8亿美元), 同比下降0.6%。其中,一般建筑类新签合同额359.3亿美元,同比增长31.8%;石油化工类新签合同额130.9亿美元,同比增长46.9%;水利建设类新签合同额38.4亿美元,同比增长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