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光明日报2020-07-15 09:49:37

2020年07月15日10:00  来源:光明日报

5034

  7月1日,游客在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马鸣村百亩荷塘内拍照留影。新华社发

  暑假来临,短途乡村旅游成为新热点,游客到广阔的乡村尽情撒欢,在披绿的田园畅快呼吸,品乡村之美、享健康人生。乡村旅游消费的升温,既能稳就业、扩内需,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可谓“一举多得”。

  1、乡村旅游率先复苏

  扶犁、采菊、清泉、晨昏、鸟啼、虫鸣是甘肃省陇南市康县五福临门民宿各间客房的名称。47岁的朱彦杰返乡创业,精心打理着这家民宿。他说,外出务工时最思念的就是村里的古屋、老树、潺潺流过的清泉,以及那些经岁月风雨侵蚀却依然完好保留的拴马桩、石马槽、大磨盘、功德碑。如今,这一切成为民宿最吸引游客的景致。

  “4月12日恢复营业,生意越来越好,已接待了兰州、天水、成都、西安、汉中自驾游的客人。”在朱彦杰看来,暑期是民宿运营的好机会,13间房已被订到了8月底。为了让游客住得放心,他每天扫洒庭院、雾化熏蒸,对所有用品尤其是客人有可能接触的用品进行严格消毒,床上用品、卫生间用品、餐具、座椅等做到全覆盖。目前只接待单人和以家庭为单位的游客,严格检查健康码,还自备了体温枪和口罩,每天对所有游客、工作人员进行测温登记,防控和运营“两手抓”。

  据甘肃省文旅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甘肃的乡村旅游早在5月就迎来了“小爆发”,五一假期,游客接待量达148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约3.9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假日期间乡村旅游过夜人次占比达62%,较2019年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游客在乡村停留和消费的时间更长了。

  从全国数据来看,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和各项支持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全国乡村旅游复工复产率整体达90%左右,乡村旅游重点地区“端午”假期接待量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60%左右。据全国乡村旅游监测中心测算,2020年第二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次为4.56亿,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五成左右;总收入为1729.9亿元,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乡村旅游复工复产成效明显。

  美团、携程、驴妈妈等互联网平台数据也显示,周边短途的乡村旅游率先复苏,订单量最大,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2、政策“组合拳”见成效

  乡村旅游率先复苏,增强了文旅行业发展的信心,更为“六稳”“六保”贡献力量。

  江西乡村旅游复苏快、复工率高,截至7月7日,全省850余家乡村旅游点已经有830余家恢复开放,恢复开放率高达97%,共吸纳近7万名农民工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务工,增加了收入,保住了饭碗。

  乡村旅游复苏快得益于江西省推出加快振兴疫后旅游消费的八条举措,如实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鼓励和引导干部职工周末外出休闲度假;实行门票优惠,全省5A级乡村旅游点对周五下午进入游览的游客给予门票半价优惠;组织开展“江西人游江西”“文化和旅游消费季”等系列推广活动;发行“江西风景独好”文旅消费卡;推出十大“江西网红旅游线路”、百家“江西康养旅游打卡地”等旅游营销产品等,千方百计吸引游客前往乡村旅游点等景区景点旅游,推动乡村旅游消费回暖,带动就业。

  乡村旅游需要政策保障和引导。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示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680个村榜上有名。加上第一批的320个,100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让消费者能“按图索骥”就近找到乡村旅游“打卡地”。

  不仅有“点”,还有“线”,文化和旅游部根据各省推荐,汇集了300条乡村旅游线路供消费者选择。比如,河北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宝典中包含乡乐康养游、乡居民宿游、乡韵民俗游、乡味美食游、乡知研学游、乡隅休闲游、乡礼购物游7大主题2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80个旅游扶贫村,109个乡村旅游点,82道乡村美食,83种文创特产,连接了乡村的一、二、三产业。

  3、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如何适应消费者的新需求,通过产品创新和环境营造,让游客在乡村能呆得住、停得久,享受乡村、热爱乡村?

  全国乡村旅游的“样板”浙江省不断作出新探索,乡村旅游已从最初“农家乐”的“1.0版”,逐渐升级到“乡村观光、休闲”,再到“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现在是“旅居式乡村生活”的“4.0版本”,主客共享、休闲度假、融入生活完美结合。乡村旅游的业态更为齐全、文化内涵更为丰富、综合开发效益更为有效、品牌知名度更为突出,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回头率也更高。

  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和我国城镇居民休闲消费的重要方式,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年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许多贫困地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但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是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富集区,具有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在加强贫困地区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可以依托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推动当地文化产业、传统工艺、旅游业与农业生产、加工制造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可以吸纳大量闲置劳动力就地就业、参与经营,使贫困群众从旁观者、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受益者,拓宽就业渠道、均衡利益分配、促进增收致富,实现真正的“授人以渔”,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兴旺、可持续发展。

文章关键词:乡村旅游 游客接待量 端午 农家乐 样板 旅游点 旅游部 休闲度假 门票半价 旅游资源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决胜2020】河南商城: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

    群山环绕,林茂泉清,河南省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就是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河南省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风光(中国日报网 吕佳珊摄)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里罗城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挖掘乡村红色文化,发展旅游业,建设美丽乡村道路48公里,不仅实现村村通,还连接了山外的世界。

  • 【我眼中的十四五】:“水美乡村”——民权任庄

    今年34岁的武磊是民权县绿洲街道办任庄村的村民,2017年,在外务工的他返乡创业,也见证了这几年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民权县委县政府提出了“黄河故道生态走廊”保护性建设规划,使民权黄河故道走上生态环境优化、提升之路,这也给任庄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 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记

    如今,信阳建成示范基地1952个,累计带动贫困户9.4万户,带动贫困人口30.2万人,带动贫困村860个,覆盖率93.5%,这片绿色的广袤山野上正不断生长出新的希望,生机勃勃。经过对油茶主产区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陈世法承包了近3万亩荒山荒坡,创办了光山县第一家油茶企业。

  • 河南郑州:2025年建设100个示范美丽乡村,叫响美丽乡村“郑州品牌”

    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由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制的《郑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于11月3日由郑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接下来郑州市还将继续加大财政资金对美丽乡村建设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和村民资产参与,形成资金、资本、资产聚合效应。

  • 郑州美丽乡村谋划布局公布 2025年建100个左右示范村

    由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制,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具体技术支撑,共同制定的《郑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近日由市政府正式印发。下一步郑州市将根据前期“美丽乡村旅游带”和“美丽乡村组团”的谋划布局,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 【文化扶贫在行动:四川篇】北川县石椅羌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已是深秋,坐落在半山腰上的石椅羌寨依然掩映在满山绿叶之中。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支部书记陈爱军说,在文化旅游的推动下,石椅羌寨的游客量日渐增长,歌舞迎宾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 【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南篇】衡阳县:文旅扶贫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蒸水河畔,船山故里。文旅美乡、文旅兴业、文旅富农、文旅兴县,衡阳县旅游扶贫已累计实现510户1310人脱贫致富,文旅融合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获与转变】一幅乡村振兴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  压油沟村位于山东省兰陵县西北部的山区,受地理环境影响,这里长期交通闭塞,农业生产落后,贫困发生率较高。

  • 河北周窝:“音乐小镇”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街道两侧粗壮的国槐相互掩映,美观的民居错落有致……午后,记者循着曼妙的音乐,踏着平整的红砖路走进河北省武强县周窝村。周窝村原本是华北平原上一处普通的农业村,全村900余人,村民收入不高,文化生活匮乏,唯一的优势是紧邻一家大型乐器企业。

  • 经济时评:创客返乡大有可为

    外出人口返乡创业,除了回报家乡的情结之外,一方面是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大势所趋,另一方面是因为过去制约当地发展的一些短板已经补齐。比如,在信阳市新县田铺乡田铺大湾村,当地以“乡村创客”为主题,将创客平台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打造河南省首家“创客小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事业。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