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四川大凉山:美好生活 一个都不能少

2020年07月21日17:2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503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地处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全国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深入大凉山腹地看望贫困群众。两年多来,大凉山的干部群众将总书记的深情牵挂化作奋进的动力,只争朝夕,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在四川大凉山深处的三河村,一幢幢黄墙黑瓦的彝家新居错落有致地散落在山间。一条宽敞的柏油路,一直通到村民吉好也求的新家。看到记者前来探访,吉好也求的二女儿开心地请记者参观她和姐姐的新房间。

  记者: 你睡哪张床?

  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村民 吉好友果: 我睡这张床。以前我们睡觉都是睡在地上,到了这里有床睡觉,有厨房,有卫生间,习总书记给我们带来了很开心的变化,我还希望他再来看我们的新房子。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凉山看望贫困群众时,吉好也求一家还住在土坯房里。总书记指出,易地扶贫搬迁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在过去的两年里,三河村建起了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到今年5月12日,全村147户贫困户801人都搬进了新家。勤劳的吉好也求一家在自家门前办起了副食小商店,还参加了村里举办的特色种养业,养牛、养鸡、养蜜蜂、种桃子,收入是三年前的5倍。

  凉山彝族自治州三岔河乡三河村村民 吉好也求: 我们住上了新房子,也有收入了。现在生活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我马上就能脱贫摘帽了。政府这么关心我们,我们自己也要更加努力,脱贫致富奔小康!

  2019年,三河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0013元,今年有望实现全村整体脱贫。村民的口袋鼓了,生活方式也变了。吉好也求的爱人学会了在小商店里用手机微信收钱,餐桌也悄悄发生了变化。

  凉山彝族自治州三岔河乡三河村村民 吉好也求爱人 马海子呷: 以前,只会砍坨坨肉吃,参加了厨师培训后,学会了炒回锅肉、炒其他的各种菜。

  让吉好也求夫妇更开心的是,家里五个孩子最小的上幼儿园,最大的上初中,都是免费教育。一家人在一起笑容也更多了。

  扶贫先扶智,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凉山考察时指出要抓好抓实教育工作,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火普村幼教点辅导员阿比牛牛至今难忘,当年欢送总书记结束考察时,总书记对她的勉励。

  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幼教点辅导员 阿比牛牛: 我和我的同事站在最前排,总书记跟我说了一句,我现在都记忆特别的深刻,(他说)这里的孩子将来就靠你们了。我内心一直带着这句话,不断地努力去教学。

  为了切断贫困代际传递,近两年,大凉山加快推进“一村一幼”计划,一个村建立一个幼儿教学点,免费提供学前教育。2018年5月,凉山州又启动实施了“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工作,减少因为语言跟不上导致的厌学辍学现象。阿比牛牛带孩子们玩中学,用中练,打好语言基础。

  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幼教点辅导员 阿比牛牛: 全面小康离不开人的素质的提高,这两年政府不断加大投入,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我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但有信心把这些孩子教好。

  阿比牛牛告诉记者,全面小康就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中,每当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都会很自豪。在解放乡火普村幼教点,看到有客人来,孩子们热情大方地出来和记者打招呼。

  △记者给孩子们带了礼物

  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幼教点辅导员 阿比牛牛: 从孩子们不敢跟陌生人交流,不敢用普通话来交流,到现在孩子们能讲,还可以听得懂,发自内心的就是为他们高兴。

  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 程志敏: 学前学会普通话,在全州的所有的幼儿园、幼教点全覆盖。长远来看,解决了孩子未来的就业,甚至对于家庭的脱贫,整个凉山地区社会经济的改变,我认为都是一个基础性的工程。

  而今,凉山州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从2015年的55.40%上升到84.03%,开办村级幼教点3000多个。村民们都说,这里看到了大凉山的明天。

  (总台央视记者 任永蔚 梁铮铮 薛晨 李墨白 四川台 凉山台)

文章关键词:大凉山 总书记 幼教 坨坨肉 牛牛 三河村 凉山彝族自治州 阿比 辅导员 昭觉县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脱贫攻坚丨大凉山来了“佛山天使”

    地处四川省凉山州的喜德县,曾是深度贫困的彝族山区。佛山“组团式”医疗帮扶集中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佛山市中医院、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五家优质三甲医院,结合喜德县当地的需求,将优势医疗力量和资源投入喜德县人民医院。

  • 大凉山摆脱“贫困枷锁”

    这是8月10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四开乡梭梭拉打村拍摄的四川省武警总队援建该村的幼儿园、篮球场和产业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金阳县山江乡老寨子村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和通村公路(6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

  • 记者手记:凉山人笑容里的灿烂渴望

    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大凉山在哪里,到底有多大,但是,贫穷、偏远、落后,甚至疾病都成为了凉山在外的“标签”。人民网 赵祖乐摄  今年5月13日,“悬崖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下了高山,他们的新家在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 穿行大凉山的“希望车” !穿越崇山峻岭看成昆线上小慢车

    成昆铁路是我国第一条连贯大西南的铁路干线,北起四川成都,向南经过四川盆地、横断山脉、云贵高原,抵达云南昆明,全长约1100公里。   中国铁路成都局5633/5634次列车长 刘伟:小慢车他就是一个致富车,学生的求学车,而且还是一个改变命运这么一个奋斗车。

  • 坐着高铁看中国|成昆铁路:穿行在大凉山的扶贫“慢火车”

    四川大凉山普雄至攀枝花的5633/5634次公益性“慢火车”,穿行于我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之一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为闭塞的山区搭起了一座与山外世界沟通的桥梁。这辆绿皮车30年来票价不变,成为方便彝族老乡乘坐的“便民车”。

  • 听!大凉山传来“最美童声”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熟悉的旋律从瓦尔山下传来。近年来,瓦尔童声合唱团越办越好,多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并受邀参加各类晚会、节目录制,受到更多关注。

  • 大凉山深处再次响起的口弦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甲依乡拉木觉村,彝族妇人曲么木土火在田里清除杂草,以便收获土豆(9月4日摄)。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甲依乡拉木觉村,彝族妇人曲么木土火在田里劳作的间隙,拨弄着陪伴她多年的口弦(9月5日摄)。

  • 力争人人有技能家家有收入!四川凉山造血式扶贫成效显著

    四川凉山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基础薄弱、缺乏技术,一些地方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现代化产业。   四川凉山州越西县城北感恩社区居民 秋足阿支:前三年我们是每户每人250元(分红)一年,然后后面每年就是每户每人1500元一年(分红)。

  • 苦荞花开大凉山——四川7个未摘帽县脱贫攻坚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城北感恩社区,越城镇第一幼儿园的两位老师在教小朋友日常行为规范(8月28日摄)。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特尔果乡特尔果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地里栽种了水稻,鱼塘里养着鱼(9月2日摄)。

  • 大凉山的“非洲来客” 鸵鸟变身“脱贫鸟”

    01:49  在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50只鸵鸟成了山里来的“新客人”,但这里没有动物园,也没有马戏团,它们来到这里的目的,是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