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地评线】京彩好评:“天问”出征:科技自强方有未来

2020年07月25日20:36  来源:新京报

5034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只有继续不懈努力,持之以恒谋求发展精进,才能赢得未来。

  ▲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近年来,中国探索太空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四次探月工程的基础上,代表火星探测第一步的“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如其“天问”之名的寓意,标志着在探求科学真理和追求科技创新的漫漫征途上,中国再次出征。据此,中国也正式成为全球火星探测阵营中的一员。

  在火星探测上,中国起步不算早,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就计划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大目标,这在全球尚属首次。如此高的起点,是一种自我加压,也是中国航空航天实力的一次自我证明。

  不过,在当前全球疫情蔓延,世界竞争格局重塑,以及全球化面临新挑战的大背景下,代表中国航空航天迈出一大步的“天问一号”升空,更有着多重科研之外的意义。

  “黑天鹅”频现,世界进入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中国对于未知和科学的探索却并未有丝毫止步,这种坚定的信念和面向未来的乐观主义,之于当前正在蒙受疫情阴影的世界而言,无疑是一种希望的加持。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受疫情影响,中国仍成功抓住火星探测器发射的最佳窗口期,背后必然需要克服更多困难和挑战。这种在特殊时期所展现出的“抗压性”,既是中国航天精神的生动写照,也对当前经济社会恢复、以及各行各业在承压之下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精神激励。

  作为国之重器的航空航天事业,在当前全球政经格局受到冲击,尤其是在美国不断挑动事端,打压中国科技的背景下取得逆势突破,也对中国增强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的主动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方面,越是在竞争加剧的时代,越要靠自身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谋得更好的站位。而作为高精尖技术代表的航空航天,无疑是“硬实力”的代表。航空航天事业在避免关键领域被卡脖子,提振民族自信和国际话语权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另一方面,航空航天技术的突破,背后是一整套现代工业体系的支撑。换言之,航空航天技术的攻关过程,实际也是诸多上下游产业技术突破和升级的过程。先发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将为国家高端产业提供基础驱动和牵引。当前中国正处于产业技术升级的关键转型期,这一点亦将有直接体现。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是,“天问一号”固然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但它依然包含着明显“国际化”基因,为当前面临新挑战的全球化,提供了正面示范。

  本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国际合作伙伴,包括欧空局(ESA)、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奥地利研究促进署(FFG)、 阿根廷国家航天委员会(CONAE)等。这些国家的航空机构标志,都被印到火箭整流罩上面。这不仅表明,中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得到国际的认可和支持,也代表着中国反对“逆全球化”的生动实践。

  “天问”,是一种面向未来、未知的求索,但“天问一号”出征,又恰恰是一种基于现实的回答。一言以蔽之,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只有继续不懈努力,持之以恒谋求发展精进,才能赢得未来。这既包括最基础、最现实的国计民生发展,也少不了面向未来与未知的“探索星空”。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只有继续不懈努力,持之以恒谋求发展精进,才能赢得未来。

  ▲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近年来,中国探索太空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四次探月工程的基础上,代表火星探测第一步的“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如其“天问”之名的寓意,标志着在探求科学真理和追求科技创新的漫漫征途上,中国再次出征。据此,中国也正式成为全球火星探测阵营中的一员。

  在火星探测上,中国起步不算早,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就计划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大目标,这在全球尚属首次。如此高的起点,是一种自我加压,也是中国航空航天实力的一次自我证明。

  不过,在当前全球疫情蔓延,世界竞争格局重塑,以及全球化面临新挑战的大背景下,代表中国航空航天迈出一大步的“天问一号”升空,更有着多重科研之外的意义。

  “黑天鹅”频现,世界进入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中国对于未知和科学的探索却并未有丝毫止步,这种坚定的信念和面向未来的乐观主义,之于当前正在蒙受疫情阴影的世界而言,无疑是一种希望的加持。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受疫情影响,中国仍成功抓住火星探测器发射的最佳窗口期,背后必然需要克服更多困难和挑战。这种在特殊时期所展现出的“抗压性”,既是中国航天精神的生动写照,也对当前经济社会恢复、以及各行各业在承压之下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精神激励。

  作为国之重器的航空航天事业,在当前全球政经格局受到冲击,尤其是在美国不断挑动事端,打压中国科技的背景下取得逆势突破,也对中国增强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的主动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方面,越是在竞争加剧的时代,越要靠自身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谋得更好的站位。而作为高精尖技术代表的航空航天,无疑是“硬实力”的代表。航空航天事业在避免关键领域被卡脖子,提振民族自信和国际话语权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另一方面,航空航天技术的突破,背后是一整套现代工业体系的支撑。换言之,航空航天技术的攻关过程,实际也是诸多上下游产业技术突破和升级的过程。先发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将为国家高端产业提供基础驱动和牵引。当前中国正处于产业技术升级的关键转型期,这一点亦将有直接体现。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是,“天问一号”固然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但它依然包含着明显“国际化”基因,为当前面临新挑战的全球化,提供了正面示范。

  本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国际合作伙伴,包括欧空局(ESA)、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奥地利研究促进署(FFG)、 阿根廷国家航天委员会(CONAE)等。这些国家的航空机构标志,都被印到火箭整流罩上面。这不仅表明,中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得到国际的认可和支持,也代表着中国反对“逆全球化”的生动实践。

  “天问”,是一种面向未来、未知的求索,但“天问一号”出征,又恰恰是一种基于现实的回答。一言以蔽之,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只有继续不懈努力,持之以恒谋求发展精进,才能赢得未来。这既包括最基础、最现实的国计民生发展,也少不了面向未来与未知的“探索星空”。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

文章关键词:天问 行星探测 出征 关键转型期 京彩 火箭整流罩 天问一号 探月工程 预定轨道 黑天鹅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地评线】大洋网评:涵养家国情怀的“山海”之约

    珠江水畔,山海之约。正是家乡日渐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的现状、家乡人千里驰援的善举,让孩子们由衷而发这份乡梓情怀和城市认同。2020-12-08 14:25男子私刻公章倒卖公司货物,非法获利80万被刑拘近日,广州增城警方在开展“飓风2020”专项行动中,将李某抓获归案。

  • 这是最独特的“中国式浪漫”

    “嫦娥奔月”是一则流传千年的浪漫神话,寄托了中华民族世代对于月球的无限憧憬,中国人的探月梦想也从未停止,一个民族的千年梦想化为了现实。2015年发射的暗物质探测卫星被命名为“悟空”,预示着期望它能不畏艰难,在茫茫太空中以“火眼金睛”探测初暗物质粒子。

  • 嫦娥五号彰显中国航天实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嫦娥五号月面“起飞”只是月球上的一小步,但却是中国走向深空探测的重要一步,相信中国航天作为太空探索领域的先行者之一,在未来的路上将会不断创造新的精彩。

  • 我国首个深空天线组阵系统正式启用 向航天强国更进一步

    该系统提高了地面系统对深空探测器下行数据的接收能力,为我国执行各类深空探测任务提供有力测控支持。深空天线组阵系统优异的性能,代表了我国作为一个航天大国的整体测控水平,代表着非常高的水平。预计今年年底,深空天线组阵系统还将实施“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任务。

  • 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里程突破3亿千米

    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轨飞行116天,飞行里程超过3亿千米,距离地球约6380万千米。天问一号计划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

  • 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里程突破3亿千米

    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轨飞行116天,飞行里程超过3亿千米,距离地球约6380万千米。天问一号计划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

  • 做强法治中国人才支撑(全面依法治国新成就)

    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轨飞行116天,飞行里程超过3亿千米,距离地球约6380万千米。天问一号计划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

  • “好记者”,书写时代“好故事”——写在第二十一个记者节到来之际

    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主办了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来自多家媒体的优秀记者讲述他们参加“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重大主题宣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舆论监督报道的故事。

  • 聆听“好记者”的“好故事”——写在第二十一个记者节到来之际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题:聆听“好记者”的“好故事”——写在第二十一个记者节到来之际 对新闻工作者而言,只有担当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才能与受众一起跨越千山万水,触摸时代的脉搏。

  • 聆听“好记者”的“好故事”——写在第二十一个记者节到来之际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题:聆听“好记者”的“好故事”——写在第二十一个记者节到来之际 对新闻工作者而言,只有担当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才能与受众一起跨越千山万水,触摸时代的脉搏。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