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庄稼汉 “慧”种田(大数据观察·新产业新业态)

2020年07月29日10: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5034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商产业研究院

  制图:蔡华伟

  核心阅读

  智能农机田间走,“耕牛”转身变“铁牛”。脚不沾泥、手不碰水就把田种了,打开手机就能设定耕作深度,查看数据就知道农作物生长状况……智慧农业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全产业链融合,为传统农业提质增效提供了现代化解决方案。

  《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19)》预测,今年我国智慧农业潜在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从“人扛牛拉”到“农机自耕”,从“指望经验”到“依靠数据”,从“看天吃饭”到“科技助力”,智慧农业为农业生产方式带来了不一样的改变。智慧农业的场景下,谁来种地,怎么种地?

  装备在手,头脑“升级”

  33名新农人打理1.56万亩水稻

  33名新农人,打理1.56万亩水稻——走进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大田现代农业基地,科技元素无处不在。植保无人机天上飞,智能旋耕机地里跑,农情监测点田中立,物联大数据掌中握,过去面朝红土背朝天的庄稼汉,摇身一变成为田管家。水稻的播种、施肥、浇水、杀虫、收割,全流程实现了智能化。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片万亩稻田的掌柜,竟是位种地仅两年多的新手。城里长大,常年经商,基地负责人邹泰晖瞅准智慧农业的广阔前景。50岁出头的他转型种水稻,自2018年起,先后在蒋巷镇流转了1.56万亩耕地,并进行了高标准农田改造和智能化建设。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科技改变了传统农业,也孕育出新农人。

  49岁的刘士国是蒋巷镇三洞村村民,过去打理自家5亩薄田都累得够呛,顶着日头,踩在水里,汗流浃背,满身泥泞。如今,智能农机田间自走,刘士国只需拿着手机在一旁遥控驾驶即可。“耕牛”化身“铁牛”,农机上加装了摄像头和传感器,能全程记录农机的作业面积、运行轨迹和土地平整度等数据。只要打开手机APP,就能即时了解农机的耕作层有多深、耕作面积多大、是否存在重复耕作和漏耕等情况。脚不沾泥,手不碰水,一眨眼耕好一大片,如今的刘士国不用下田就把田种了。靠着给大田现代农业基地当专职管理员,他每月能领6000多元工资,去年底还拿了7万多元绩效奖。

  有了科技设备加持,就是新农人了吗?装备升级,头脑也要“升级”。

  “我们是来学技术的。”山西省吉县48岁的陈贵荣和46岁的张彩玲异口同声地说道。当地智慧果园的先进技术吸引了她们,而像她们一样在果园务工赚钱的同时学习种植技术的果农每年都有千余人。

  技术提高,成本降低

  无人机红外线遥感监测病虫害

  行走在山西省吉县群山环绕的果园里,四周植被丰茂,空气清新。漫步其中,蜂飞蝶舞,花香扑鼻,禽鸟鸣声上下,群鹅觅食其间,牛羊悠闲吃草,工人辛勤劳作。

  山西吉县以苹果出名,年产优质苹果22万吨。吉县县长赵松强介绍,过去几年里,吉县苹果产业实现了“五个80%”以上——80%以上的耕地种植的是苹果,80%以上的行政村是苹果专业村,80%以上的农民从事的是与苹果相关的产业,80%以上的农民收入来自于苹果,80%以上的贫困户依靠苹果实现了脱贫。

  这些优质苹果是怎么种出来的呢?记者来到位于海拔1200米黄土高原上的祖庄果园,这是一个智慧果园:蓄水池、地块、有机肥堆沤处均有数据信息采集传感器,水池的水位、水温、盐分、电导率及土壤的pH值、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等数据,会自动传入数据信息采集平台。负责人杨朝辉说:“这些传感器就是‘眼睛’,为我们带来生长环境的数据,据此,可以精准制订生产计划、预防自然灾害和病虫灾害,提高果树管护水平。”

  在南昌县蒋巷镇大田现代农业基地,一眼望不到边的金色稻田中,遍布了37个农情监测点。这种集太阳能发电板、360度摄像头和风速仪等于一体的物联网设备,能实时观察农作物长势。7个功能各异的传感器埋设在不同深度的土层中,可监测土壤湿度、温度、pH值等多项指标,数据每隔两小时向后台传输一次,若与设定的标准值比对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

  如此多的技术应用,是否会推高种田成本?邹泰晖介绍,过去农民打药施肥容易过量,如今在对土壤和作物长势情况监测的基础上测土配肥,指挥无人机精量喷洒,每块田打药施肥的剂量都不同,有效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更大大减少农药残留物。年底算完账,节省远比投入多,十分划算!

  今年6月,无人机红外线遥感监测发现,部分区域水稻叶面枯黄。与大数据系统中的上千张图片比对后,快速诊断为卷叶虫病,基地迅速采取措施,经无人机喷洒药剂后,病虫害区域控制在2%以内,损失被尽可能降到了最低。

  学科交叉,有机融合

  将工业信息技术嫁接在实际应用的农机设备上

  “随着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正大步迈入智慧农业时代。”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表示,伴随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人工成本增加,智慧农业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效益和产业国际竞争力。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道亮分析,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智慧农业整体上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对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开发、运用时间较短,市场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在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各环节涉及的感知技术和智能处理技术还不成熟,仍然存在许多技术瓶颈需要攻克,产业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如何培育、发展好这一新兴产业?专家强调,智慧农业并非大数据与农业的简单叠加,其涉及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全产业链的“生态融合”和“基因重组”,是一个大的产业生态系统。

  “智慧农业具有显著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智慧农业系统中,最核心的是数据。但仅有信息、数据、传感器还远远不够,需要将这些技术嫁接在实际应用的农机设备上。”赵春江说,今后,智慧农业的重点发展任务将集中在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传感器、发展大载荷农业无人机植保系统、研制智能拖拉机、研发农业机器人、解决农业大数据源问题、发展农业人工智能等方面。

  针对我国智慧农业发展需求,李道亮建议,一方面,应加强科研高校、科研机构在智慧农业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攻克卡脖子技术,推进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产品产业化;健全产学研用培养体系,开展农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经纪人等农业从业者科普、教育、培训工作,加快培养大量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鼓励大型工业企业介入、加大大规模试验示范、创新产学研用体系、鼓励市场化机制与模式探索。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29日 07 版)

文章关键词:种田 机制与模式 产业国际竞争力 产业生态系统 大载荷 农机 数据来源 无人机 业态 数据信息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来云上农业试验场,看未来智慧农业长啥样?

    有了云棚系统根节点,远在山东寿光的野虎蔬菜合作社的产业园便有了数据支撑,农户不再依靠经验种田,而是依靠精确的数据种田。除了云棚系统试验区,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还布局有智慧网格试验区、都市农业试验区,涵盖多种作业场景。

  • 于细微处见精神

    摘要:时隔61年,当我们来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世事沧桑,令人感慨。当年的省农科所只有两幢科研楼,如今这两处建筑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大规模园区。2019年4月,在省农科院院史馆,老记者吕韶羽(右二)向年轻记者曾福泉(右一)讲述当年采访经历。

  • 筑牢经济发展安全线(做好“六稳”工作 落实“六保”任务·一线见闻)

    煤炭需求大,为了保障出煤量,杜儿坪矿的工人跨两个工作面开采。”  山西是能源供应大省,省能源局数据显示:2019年山西煤层气地面开发和利用量稳步增长,煤层气产量71.4亿立方米,增长26.4%;利用量66.1亿立方米,增长29.6%。

  • 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笔直的大道,两旁民居鳞次栉比,粉墙黛瓦。改善村内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示范推广农垦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小岗村农业产出率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大提升。李锦柱说,小岗村将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助力百姓奔着新的梦想加速跑。

  • 四胞胎姐妹 生活很甜美(暖相册)

    吴年有带着四胞胎姐妹在田间玩耍。2010年9月,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上堡乡上堡村村民吴年有的妻子在县医院产下了四胞胎女儿。乡里给四胞胎都上了低保,还让夫妻俩就近就业,做起了村里的护林员和保洁员。

  • 无罪者张玉环自曝曾遭6天6夜刑讯逼供:放狼狗咬我

    【张玉环讲述申诉过程:狱中写数百份申诉材料 望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8月4日,被羁押9778天的张玉环回老家和亲人团聚。”  8月5日上午8点不到,身体刚刚恢复,宋小女又坐车来到了张家村,陪同张玉环一起给公公张国福上坟。

  • 百名记者进百村|晏岗村里的“数字青年”

    其中,数据标注员(人工智能训练师)这个新职业,吸引了不少农村青年返乡就业创业,晏建祥就是其中之一。晏岗村入驻“腾讯为村”平台,适时发布村里的信息,吸引了在外工作人员对家乡的关注和支持 在引入“数据扶贫车间”后,晏岗村吸引了大批年轻人返乡就业。

  • 土专家成长记(第一落点·小家看小康②)

    ”  老黄本名黄国兴,今年59岁,身材挺拔瘦削,是河南滑县有名的农技“土专家”。施肥、下种、喷药、铺地膜……细心的黄国兴还做了点改进:“别人撒化肥,很多撒到了地膜外,浪费。

  • 土专家成长记(第一落点·小家看小康②)

    ”  老黄本名黄国兴,今年59岁,身材挺拔瘦削,是河南滑县有名的农技“土专家”。施肥、下种、喷药、铺地膜……细心的黄国兴还做了点改进:“别人撒化肥,很多撒到了地膜外,浪费。

  • 疫情防控和春季生产两手抓,漯河这个“第一书记”冲在前!

    据了解,翟跃军现任漯河市公安局特殊警务支队队伍建设指导大队大队长,从警25年来,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2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人民警察。由于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近日,翟跃军先后被漯河市和舞阳县选派党员干部驻村结对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表扬。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