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7月28日发布数据,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23.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0.5%,降幅比1—5月份收窄1.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6.9个百分点,降幅连续4个月收窄。
数据显示,上半年,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物流运行快速恢复,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民生领域持续向好。物流市场规模水平持续提升,成本稳中有降。
●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民生需求延续好转态势
“实在太快了!”6月1日零点刚过,家住河北邯郸的杜女士就收到了在京东“618”购物节抢购的一款自拍杆,此时距离她下单仅仅过去了9分多钟。
今年“618”购物节期间,线上线下共同参与,为消费市场加速复苏注入强大动力。数据显示,6月1日—18日,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46.8亿件,同比增长48.7%,快递日均业务量接近2.6亿件。强大的市场活力折射出中国物流运行的快速复苏和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数据显示,上半年,农产品物流需求平稳增长,工业物流需求缓中趋稳,与消费、民生相关的物流需求恢复较快,物流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
工业物流降幅明显收窄。上半年,工业物流降幅比1—5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7.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加速回升,高技术制造业和新兴产品持续发力。
民生物流需求延续好转态势。上半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增长10.1%,增速比1—5月份提高2.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9.2个百分点。进入6月,在促销政策和“618”叠加带动下,互联网相关物流需求加快增长。6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74.7亿件,同比增长36.8%。
进口物流需求量显著增长。上半年,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我国率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支撑进口物流需求企稳回升,货物贸易进口量增长8.3%,增速比1—5月份提高4个百分点。主要货类中,大宗商品和重点农产品进口量均有所增加。进口铁矿石增加9.6%,进口煤增加12.7%,进口大豆增加17.9%。
“下半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各地继续促转型、扩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预计物流运行将持续向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说。
●供给规模稳步恢复,景气水平恢复较快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物流活动景气水平恢复较快,物流市场规模稳步恢复。
从市场规模看,上半年物流业总收入4.6万亿元,同比下降2.7%,降幅比1—5月收窄3.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9.4个百分点。二季度物流业总收入规模比一季度增加0.8万亿元。其中快递物流市场规模进入加速回升通道,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上半年同比增长12.0%。
从景气水平看,受疫情影响,2月份物流业景气指数跌至历史极值,二季度逐月上升且均保持在50%以上。除去2月份,上半年物流业景气指数平均为52.9%,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6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4.9%,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中国仓储指数为50.7%,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何辉认为,6月份,国内市场克服南方水灾影响,供应链上下游继续延续3月份以来的恢复增长态势。从行业看,物流各细分行业指数均保持在扩张区间,铁路运输、道路运输和水上运输业务明显回升。其中,业务总量指数为54.9%,比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50.8%,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4.4%,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
“6月份,物流业新订单指数连续3个月在扩张区间回升,反映出需求逐渐回暖,有助于拉动物流行业相关行业复苏。”何辉表示,从后期走势看,6月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保持在较高景气区间运行,反映出企业对未来预期较乐观,后市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成本降幅收窄,制造业市场持续回暖
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6.5万亿元,同比下降4.0%,降幅比一季度收窄8个百分点,比1—5月收窄3.2个百分点,物流成本回落幅度明显减弱。分环节来看,运输、保管和管理环节物流成本降幅均呈收窄态势,分别比一季度收窄10、6.5和4.6个百分点,显示物流活跃度、效率与疫情期间相比有较大程度改善。
从需求看,随着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制造业市场持续回暖,电商物流总需求止跌回升。6月份,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为122.1点,比上月上升2.2个点;电商物流农村业务量指数为118.4点,比上月上升1.9个点。其中,中部地区上升幅度较大,比上月上升6.9个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专家表示,尽管部分领域、区域物流供需不协调状况有所缓解,但物流运行总体处于恢复期。比如,工业物流和进口物流加快恢复,但中下游供应链并未全面复苏;物流服务价格总体低位运行,物流企业盈利形势不乐观。希望相关部门继续出台相关措施,进一步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畅通整个经济循环。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提出,通过深化关键环节改革、加强土地和资金保障、深入落实减税降费措施等措施,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及时总结推广降低物流成本典型经验做法,协调解决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31日 02 版)
2020年三季度,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积极作用下,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向好,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种植结构持续优化,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农业投资快速增长,农产品贸易持续改善,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银保监会昨晚(10日)公布最新监管数据,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机构总资产已达315.2万亿元。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987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6%,较上季末增加0.0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了2020年10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据测算,在10月份0.5%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
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280亿美元,较9月末下降146亿美元,降幅为0.46%。
记者佘颖报道:市场监管总局10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暖企稳企利好政策的实施,国内需求逐步激活,市场信心加快恢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高技术产业企业显著增长,住宿和餐饮业、教育业持续恢复,降幅收窄。
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等多个省份实现三次产业全面增长。东北三省中,吉林省率先实现由负转正,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比上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比上半年均有所提高。
截至10月27日,除上海、西藏外,已有29个省份公布了经济运行情况,其中24个省份实现正增长,各地经济呈现稳定复苏态势↓↓ 相比上半年,北京、广东、山西、山东、河北、陕西、河南、海南、吉林等省份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均实现了由负转正。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与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北京市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推进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居民收入实际增速转正,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4%,扣除价格因素后,由上半年下降0.7%转为增长0.2%。
(记者王珂)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负责人16日介绍,1—9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515.1亿元,同比下降0.6%,降幅有所收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837.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31.3亿美元,分别占同期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的55.7%和58.2%。
商务部16日发布数据显示,1至9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515.1亿元人民币(折合788.8亿美元), 同比下降0.6%。其中,一般建筑类新签合同额359.3亿美元,同比增长31.8%;石油化工类新签合同额130.9亿美元,同比增长46.9%;水利建设类新签合同额38.4亿美元,同比增长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