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小微企业·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在全市企业复工达产考核中,李沧区列10区市第1位,获得最高奖励1050万元。我们专门建立了企业服务专员制度,334名处级干部一对一服务企业。全区252项行政许可事项100%打通‘零跑腿’路径……”7月13日,在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第3场“六稳”“六保”重大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青岛市李沧区区长张友玉向市民亮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青岛积极响应中央和山东省的相关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充分展示各区市政府在“六稳”“六保”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自7月13日起,青岛市政府集中两周时间,组织了10场“六稳”“六保”重大主题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由各区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主发布人,通过发布与提问,督促各区市在“六稳”“六保”工作中主动作为,大力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力求在“稳”字托底上有新招,在“保”字落地上有突破。
“我从事医药行业20年了,没想到现在政府的办事效率这么高、服务意识这么强。”青岛康杰药业董事长徐武宏说,回想起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这几个月的经历,自己的内心仍感慨不已。“以前开办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再加上医用口罩生产批文,审批周期会非常漫长。但特殊时期,公司从建厂、拿批文、到投产仅用了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
“当我得知康杰药业想利用闲置厂房进行口罩生产时,第一时间就带领服务企业专班上门服务,对各环节均给予跟进支持,后期又帮助企业跑订单找销路。”李沧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沧区人社局局长包宏说,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保企业就是保就业。
“全区有近8万家市场主体,如何把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所在。”青岛市崂山区区长赵燕告诉记者,疫情下,企业盈利难、负担重是影响各类市场主体生存的关键“病灶”。为此,崂山区及时拿出“真金白银”为企业商户“解渴”“输血”,在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级惠企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崂山区防控疫情支持企业十条政策措施》,设立了规模1亿元的信贷风险补偿金和1亿元的应急周转金,累计为企业兑现各类产业扶持资金4309万元,减免租金6978万元,减免各类税费8.5亿元,协调解决融资65亿元,多角度、多途径帮助企业克服疫情影响,提升渡过难关的信心和能力。
除了拿出“真金白银”,崂山区还出台了疫情期间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区级财政扶持政策,支持外贸企业利用政策性保险托底大胆开拓新市场、挖掘新订单,通过信息共享以“零见面”方式加快兑现外贸扶持政策。同时,搭建线上线下国内销售平台,助力企业由出口向内销转型。在全市首次采用视频连线方式开展短期出口信用申报,企业申报实现“线上见”“零跑腿”。引入中信保公司风险信息预警提示,帮助企业及时获取境外贸易风险信息,及时规避风险。
为帮助企业增强发展活力,青岛莱西市积极引入新模式新业态,引导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先后与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电子商务巨头合作,成立了阿里巴巴青烟跨境电商本地化服务中心,导入跨境电商新业态;举办了“莱西市首届阿里巴巴跨境电商线上峰会”“京东直播赋能企业宣讲会——全国首站青岛莱西专场”等系列活动;引导传统企业触网升级,实现“数字化”转型,寻求更多出口订单;同时充分放大莱西农产品加工出口优势,最大限度给予重点农产品出口企业支持,扩大进出口增量。1至5月份,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外贸进出口29.2亿元,同比增长25.2%。
在政策导向上,莱西市从原有重视新投资企业扶持向重视扶持存量企业发展壮大转变。制定完善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奖励办法和支持外贸创新发展相关政策,重点围绕支持存量外贸企业增资扩产、扩大进出口增量、支持跨境电商业务、支持直播电商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更为优惠的扶持,给予更大比例的奖励。通过政策扶持,存量外资企业增资势头强劲,永昌因特皮革在连续两年增资2000万美元的基础上,韩国总部在今年疫情期间决定再次追加增资共计1350万美元;世界500强韩国希杰食品在连续两年增资近5000万美元基础上,今年再次签订了增资协议。
2020年上半年,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青岛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经济稳步复苏,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发展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彰显。上半年,青岛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2.2%,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19.5个百分点;全市民间投资在建项目3018个,拉动投资增长6.37个百分点;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1817.8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0.9%。
(本报记者 刘艳杰)
在世界经济遭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如何也为国际社会所强烈关注。世界银行9月28日发布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形势报告就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2%,比6月初预计的1%上调1个百分点。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达20924亿元。下一步,税务部门将继续优化办税缴费服务,让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切实惠企利民,更好服务“六稳”“六保”大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出口企业购进货物服务金额同比增长4.8%,高于全部企业购进金额增速1.1个百分点。
10月底,各家银行陆续披露了三季度经营业绩。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小微及民营企业的生存及经营情况与就业、民生息息相关,是银行业助力实体经济恢复和“六稳”“六保”大局的重要方面。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达20924亿元。下一步,税务部门将继续优化办税缴费服务,让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切实惠企利民,更好服务“六稳”“六保”大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出口企业购进货物服务金额同比增长4.8%,高于全部企业购进金额增速1.1个百分点。
“加”——充实复工复产队伍 在六安市舒城县杭埠工业园区,记者见到园区入口处贴着两张显眼的招工启事,上面显示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优先招聘作业员、检验员、储备技术员。了解到这一情况,舒城县委、县政府立即行动,构建政府帮招工作机制,将园区重点企业招工任务分解到各乡镇。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与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北京市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推进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居民收入实际增速转正,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4%,扣除价格因素后,由上半年下降0.7%转为增长0.2%。
由降转升、由负转正,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是我国经济运行疫情后持续稳定恢复的印证,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由降转升、由负转正,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是我国经济运行疫情后持续稳定恢复的印证,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速由上半年的下降1.3%转为增长0.6%,年内首次转正。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这个0.6%,实属难能可贵。
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1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0.7%;其中,出口12.71万亿元,增长1.8%;进口10.41万亿元,下降0.6%。通过改革创新,促贸易便利、降企业成本、促新业态发展、保重点产品进口、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这些稳外贸稳外资政策的落地见效,是外贸回稳向好的势态关键因素。
10月13日,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第八督查组抵豫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并在郑州召开对接会议。督查组组长、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主持会议并讲话,省长尹弘出席会议作表态发言。尹弘对督查组一行来豫实地督查表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