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文章。
笔记君注意到,7月1日以来,《求是》杂志已连续刊发3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主题的重要文章,分别是: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7月1日第13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7月16日第14期)
《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8月1日第15期)
在中国共产党走过99年光辉历程、即将迎来百年诞辰之际,《求是》杂志连发习近平总书记这3篇重要文章,鲜明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决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首先,笔记君在这里,再与大家一起简单重温总书记这3篇重要文章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总结主题教育取得的主要成效、积累的成功经验,着眼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面临的形势任务,对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六个必须”的明确要求:
第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
第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第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第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
第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完善和发展党内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第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坚持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本文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的讲话、报告等多篇重要文献,共18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这篇重要文章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思想,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现实性、指导性。
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这篇重要文章,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凝聚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乘势而上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磅礴力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2020年6月29日,在中国共产党99周岁生日前夕,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举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科学阐明党的组织建设对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全面回顾党的组织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刻总结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的重大成就,明确提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五个抓好”的基本要求:
一是抓好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是抓好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
三是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
四是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
五是抓好党的组织制度建设。
纵观三篇文章,主题鲜明突出、一脉相承,贯穿其中的主线,就是强调:
在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面前,必须把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
二
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鲜明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自身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从形势任务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看国内,在党和人民长期不懈努力下,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胜利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即将开启。
看世界,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并将继续对国际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我们面临着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 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靠什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指出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回顾历史,从嘉兴南湖的一叶扁舟,到中国号巍巍巨轮,一路走来,我们越过一个个“腊子口”和“娄山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断前行,最根本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当前,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如何有力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从容、掷地有声回答:最根本的保证还是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让党的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要求”。
为此,必须“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设,使我们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战斗力。”
三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重托,是由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决定的。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
纵观历史,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我们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在长期奋斗中,在今昔对比中,中国人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
即将迎来百年诞辰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中国共产党离不开中国人民,中国人民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两者已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亿万中华儿女由衷的心声。
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决不是一些美国政客的无端抹黑就能挑拨得了的,也决不会因为这些丑陋的言辞而发生任何动摇。
事实上,美国最近的一些民意调查结果,已经从一个侧面对此作出了鲜明回答。
比如,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政府在中国人民中享有的支持率和满意度超过93%。
比如,美国知名公关公司爱德曼发布信任度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对本国政府的信任度高达95%,在受访国中排名第一,而美国只有48%,倒数第二。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面对这场大战大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打响了一场艰苦卓绝的人民战争。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党政军民学总动员、东西南北中齐发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率先有效控制住疫情、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国民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这样的伟大成就,是任何人都否认不了的,是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鲜明例证。
在前行的道路上,始终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党和人民就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
来源:学而时习工作室
策划:韩辰 李丹华 何雯雯
审核:宋维强
监制:马建辉
弘扬伟大创造精神能为实现民族复兴增添创新活力,弘扬伟大奋斗精神能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奋进动力,弘扬伟大团结精神能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群体合力,弘扬伟大梦想精神能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价值引力。
有了这个基本认识,就很容易理解,每到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都毫不犹豫地首先进行自我革命。其实,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伊始,就清醒地意识到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对自身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考验、新挑战。
连日来,响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全国广大共产党员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踊跃捐款。14亿中国人民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只要党群同心、共克时艰、团结奋斗,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深刻把握主题教育取得的宝贵经验,就要深入理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意义。深刻把握主题教育取得的宝贵经验,就要切实增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行动自觉。如何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也是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既需要敢于斗争的勇气,也需要善于斗争的智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1月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全党在新的起点上深化党的自我革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1月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全党在新的起点上深化党的自我革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之一
我们党是一个有着90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党,是一个在14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自身建设历来关系重大、决定全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中国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举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前进,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