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乾坤湾。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供图
编者按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重大国家战略。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不懈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黄河干流在陕境内全长719公里,流域国土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省的65%、76%和87%左右,是陕西省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有力推动陕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7月29日,由省发展改革委(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主办的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暨院士论坛在西安举办,邀请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代表共聚一堂,集思广益,共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计。特摘编部分院士和知名专家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安芷生:最近500年黄河径流演变表明保护好母亲河的重要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安芷生。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供图
黄河是世界上第五大河流,也是世界上落差最大、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歌颂它、赞美它。
黄河只占有全国水资源的3%,但它却是全国13%农耕地灌溉的主要水源,中游农业灌溉、工业和生活用水量的剧烈增加,是导致黄河下游径流量减少甚至断流现象的主要原因。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刘禹研究员等通过树木年轮水文学的研究,重建了最近500年黄河天然径流量的变化历史,表明人类活动加剧,消耗了大量的黄河水,导致黄河径流急剧减少。研究表明1960年以来人类活动消耗了大量黄河水。特别是1986年以后,黄河水量更是连年亏损,山东境内频频出现断流,1997年断流226天。2000年前后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减弱了近70年的亚洲季风降水开始增加,导致黄河水量增加。5个世纪来黄河径流量变化的研究发现,1928年至1929年黄河天然径流量(257亿立方米)是过去500年来径流量最低值,而1781年是过去500年来径流量最高值(588亿立方米),这些数字可作为未来黄河水利工程设计和水资源管理的基准标尺。研究还计算出人类耗水量的增加,导致黄河上游泥沙载荷减少了58%,中游减少了29%。
只有了解黄河水量的历史演变,才能为母亲河的保护和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王光谦:开发空中水资源为黄河补水
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 。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供图
空中水资源从哪来?黄河径流都是天上来的,天上的雨又是从地表来的。
过去大多采用催化播云技术,到2000年左右,国外提出了激光的方法,2014年的时候,我们就提出能不能利用声波扰动空气,从而开发空中水资源。
产生声音有三种激振方法:一个是电,一个是气,还有一种固体发声。我们目前采用电声源和气声源作为强声源,并使用多波段极化气象雷达以及地面雨量站科学评估增雨量。我们建立了完整的声波增雨及效果评估方法和装备系统,在多地开展了声波增雨外场试验。大量的数据分析表明,局部地区增雨量可达15%至30%。
在声波作用下,高强度降雨发生频次明显提高。通过实验,发现低频段声波的增雨效果最好。我们还通过理论及数值分析,研究了不同频率、不同分贝声波的增雨效果,知道它的临界条件,空中什么样的气象条件有用,什么样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有用。结合理论和小尺度实验研究,可以看出声波作用下云滴悬浮颗粒数量会明显减少,沉降速度会加快。在外场试验中也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试验现象,打开声波后,没有下雨的云逐渐开始下雨了。
据统计,多年来黄河流域每年少了55毫米的降雨。通过理论研究和反复实验,利用声波增雨,在黄河流域的局部地区把50毫米的降雨补回来,应该是可行的。
曲久辉:黄河流域饮用水安全保障策略及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曲久辉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供图
饮用水安全保障最核心是水源水质保障,没有好的水源就不可能有好的饮用水,所以保护好饮用水源是黄河流域保护和治理的首要任务。
黄河流域9省(区)中的6个存在地下水砷和氟超标、地表水微量有机物污染问题。我们要通过加强水源保护区管理,更好地解决上游污染问题;通过水源水质标准完善,解决水质健康风险问题;通过水源系统保护措施,解决水质可持续安全问题。
在黄河流域治理和保护中,要严格控制上游排放导致下游水源污染;要精确核定环境容量,确定污染减量,科学分配污染负荷,解决减多少、减什么、在哪减、怎么减的问题;建立流域智慧管理平台,为方案制定、路径优化和系统管控提供决策依据和工具。
要充分利用好本地水源。拥有本地水源才能可持续地把握饮用水安全的主动权,立足本地水源才是保障优质供水的长远策略。只是因为本地供水水源的个别水质指标略不达标而弃用之并选择从外地调水,绝非明智之举。实际上,通过技改实现优质饮用水供给,具有经济和资源的双重效益。
黄河流域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保护水源必行综合之策。实行流域统筹、水岸共治、多措并举,才能保水源之洁净、供水之优质。
彭建兵:宜居黄河科学构想
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建兵。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供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大地上一条奔腾不息、生机勃勃的大动脉。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带,它是中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能源东运的主要战略地区,是我国地质环境最为复杂、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区域之一,活跃的地质构造、快速的地表过程、频发的地质灾害、多发的水土流失、严重的水土污染、脆弱的生态环境,还有低效的资源利用等,都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宜居黄河的愿景就是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理论引擎,构建宜居地球体系,共同唱响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大合唱”。
我们将从工程地质入手,构建一个安全黄河体系,从水文地质入手构建一个绿色黄河体系,从环境地质入手构建一个生态黄河体系,从工程灾变入手构建畅通黄河体系,从资源地质入手构建和谐黄河体系,从大数据入手构建智慧黄河体系。通过创新黄河流域地质过程、地表过程和人类过程耦合灾变机制重大理论,拓展我国流域研究国际领先优势,突破黄河流域灾害防控、生态保护和水资源优化难题,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王双明:黄河流域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双明。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供图
缺油、少气、相对富煤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地位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燃煤超低排放技术进一步巩固了煤炭的主体地位,煤炭液化技术提升了煤炭的主体地位,科技创新还将延长煤炭的主体地位。
目前,我国煤炭开采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盆地。这里处于黄河中上游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生产潜力较大,但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压力大。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容易造成地表塌陷、开裂,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对土壤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开发黄河流域的煤炭,但煤炭开发必然产生生态损害,如何实现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
根据我们的研究和探索,黄河流域煤炭开采必须做到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煤层上面的隔水岩组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生态水位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我们必须以煤炭与水共生地质特征研究为基础,以采动地质条件变化分区为途径,以减少隔水岩组损害为目标,研发以保护生态水为核心的减沉、减损、保水绿色开采技术,推动黄河流域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
李浩:唐诗中的黄河文化
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暨汉唐文学研究院院长李浩。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供图
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有唐一代,记录和书写黄河文化的诗歌作品数量很大,内容极其丰富,许多问题亟待学界的深入细致研究。
唐诗中表现黄河文化的作品,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李白、杜甫、王维、王之涣、孟郊等都有吟咏黄河的名篇,这些作品也成为千古流传的文学经典。唐诗研究对于当下的黄河文化发掘总结,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中华民族的早期是在黄河与长江的两河流域生息繁衍、发荣滋长的,两河同源同向,但又差异很大,如能在深入研究唐诗中的黄河文化的同时,将其与长江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也是很值得学界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黄河干支流流经区域,与丝绸之路国内段有很多交叉和重叠,特别是河湟段、武威、金城(兰州)、长安、洛阳等节点,既是流域的重要城市,也是丝绸之路的枢纽,如何结合丝路文化与黄河文化推进唐诗研究,也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
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最早只是迁徙途经山东东营,2003年开始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筑巢繁殖,至今累计繁殖达1954只。据东营市观鸟协会调查,2017年有36对东方白鹳在自然保护区以外筑巢繁殖,2019年繁殖种群达到57对,2020年东方白鹳已在城区周围筑巢繁殖。
孙守刚、李亚、甘荣坤、孔昌生、穆为民、徐立毅、徐元鸿、赵素萍、王保存、张维宁、乔新江、戴柏华、王新伟、刘玉江、王战营、钱国玉、龚立群、高体健、谢玉安、顾雪飞、岳中明、习晓军等在郑州或当地参加了植树活动。
12月6日,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尹弘、省政协主席刘伟等省领导在郑州市与干部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孙守刚、李亚、甘荣坤、孔昌生、穆为民、徐立毅、徐元鸿、赵素萍、王保存、张维宁、乔新江、戴柏华、王新伟、刘玉江、王战营、钱国玉、龚立群、高体健、谢玉安、顾雪飞、岳中明、习晓军等在郑州或当地参加了植树活动。
奏响大合唱、建设幸福河,需要我们在保障黄河安澜上持续发力,筑牢人民幸福的安全防线。奏响大合唱、建设幸福河,需要我们在弘扬黄河文化上用心用情,构筑人民幸福的精神家园。
黄河流域党校学习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理论研讨会举行 王国生向中央党校、国家相关部委、黄委会和黄河流域兄弟省区长期以来对河南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 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11月20日,副省长武国定到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调研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并分别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
当天下午,河南·浙江座谈会在杭州市举行,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省长郑栅洁,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尹弘、省政协主席刘伟出席座谈会。浙江省领导陈金彪、冯飞、梁黎明、马光明,河南省领导李亚、穆为民、徐立毅、赵素萍、何金平等出席。
滩地岸边,一花一草,一木一叶都是风景,黄河生态廊道的幽静展露无遗。” 贵州日报记者周雅萌,第一次来到郑州惠济区登高远眺黄河,“尽览了黄河之美、黄河之雄、黄河之奇,这一切都让我震撼。
黄河,既是一条波澜壮阔的自然河,又是一条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近年来,新安县委、县政府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沟域经济,让老百姓守着黄河过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