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8月27日电(记者王莹)全面详细调查师生员工开学前30天内出行轨迹和健康状况、全面开展公共场所卫生消杀、对食堂工作人员每月定期组织核酸检测……开学前夕,辽宁省教育厅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科学精准做好校园疫情防控,确保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学校全部教职工已经上班,9月1日正常开学。”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副校长张芳介绍说。记者近日在部分学校了解到,学校在防疫安全方面已经全面做好准备工作,包括防疫物资储备、人员健康状况排查、宣传培训和学生心理关注等。
张芳介绍,目前,学校还特别针对一年级新生家长启动了“云家长学校”,除介绍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特色外,特别针对一年级新生情况,做好防疫方面的教育宣传,让家长为一年级学生开学做准备。
针对开学前准备工作,辽宁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各学校要根据所在地疫情防控形势,科学周密制定秋季开学工作方案。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各高校要提醒学生在返校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并制定新生报到专项工作方案,安排新生错时错峰报到。
记者从东北大学了解到,学校本科生、研究生等将按照“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原则,从8月31日起陆续返校。目前学校已全面开展了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浴室、电梯等公共场所的保洁和消毒,彻底清理卫生死角;做好餐饮、洗浴等后勤保障及服务性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同时做好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应急工作机制运转顺畅。
辽宁省教育厅要求,开学期间,各校要有序组织返校、入学报到。对未能按时返校的师生员工,学校要掌握其健康状况和出行轨迹,建立台账并加强指导。上好“开学第一课”,将疫情防控工作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业就业指导、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等。开学后,要科学精准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严格做好学生健康监测,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加强食堂卫生管理,采取错峰就餐,重点对学校食堂低温储存食品及冷冻冷藏设备进行传染源检测排查,要对食堂直接接触生鲜食品的厨师及其他工作人员每月定期组织核酸检测,并注重对相关企业配餐送餐人员监测排查,杜绝安全隐患。加强疫情防控全员培训和宣传引导,倡导坚持“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
近日,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今冬明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深刻认识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牢牢守住教育系统疫情防线,毫不放松抓好今冬明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近日,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今冬明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深刻认识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牢牢守住教育系统疫情防线,毫不放松抓好今冬明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记者韩俊杰)“今年的高一学生已经开学,我们第一时间将助学金发放到位。“以往,学生申请资助需要乡镇开具证明,学校老师还要到学生家中核实情况,再经过班级评议后决定哪些学生享受助学金。
△联播视频丨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总台央视记者王威拍摄) 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对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必然越高,所以党的十九大对领导干部提出了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要求。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9日上午,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已经超过百万,美国在感染和死亡病例上仍然全球最高,根据美国医学专家的预计,伴随秋冬季来临,美国新冠疫情会迎来新一轮暴发。
眼神明亮,笑容明媚,看起来乐呵呵的18岁少年郭家宝,已经独自照顾高位截瘫的父亲13年。” 郭英杰告诉记者,这是每天自己和儿子的日常,二人相依为命,也常开玩笑调节气氛。考虑到他的困难,学院为他和父亲提供了单独的宿舍,并提供生活补助,开通了贷款绿色通道。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日前,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通知,对全国各类学校结合开学入学教育开展抗疫精神宣传作出部署。通知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大学最新统计,截止到当地时间9月23日,美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近694万,累计死亡人数超20万。△威斯康星州(Wisconsin)卫生服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自该州的大学校园陆续重启后,新冠新增感染病例开始直线上升。
随着近期美国大学陆续开学复课,各地高校开始出现聚集性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美国大学生:我不支持学校停摆,特别是两周的隔离措施,这样我们无法使用学校的资源,交的学费都白花了。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张定宇回母校作抗疫精神宣讲报告。谈抗疫,位卑未敢忘忧国 回忆疫情初期,张定宇说:“我们要保卫武汉、保卫武汉人民,我是作为一个普通医院的院长喊出这个口号,这是任何人都要做的事情,位卑未敢忘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