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海口9月1日讯(记者 臧梦雅 邓浩 王蒙)“当前,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逆全球化’的趋势,需要新时代的特区继续推动对外开放。”8月31日,在“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总结座谈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行业改革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夙作出上述表示。同时,他也对特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四点期望。
图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行业改革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夙发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摄
一是要在政治上矢志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40年来,经济特区在党的领导下,为人民探索了一条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未来,需要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是要在经济发展层面,继续培育产业配套优势,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40年来,经济特区能够取得非凡的成就,有部分原因就归功于发展制造业。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西方国家纷纷开展“再工业化”战略,如德国工业4.0等。同时,新一轮技术革命兴起。中国不能错过这一轮的发展机会。特区就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尖子生”,需要代表中国制造业率先突围。
三是在对外交流层面,经济特区要秉持开放的心态。40年前设立特区时,就是希望为中国的发展打开一扇“对外合作”的大门。特区较好地完成了这个使命,不仅用好了外资发展了经济,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当前,世界范围内出现一股“逆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对于中国还会不会保持“对外开放”存在观望。这就需要新时代的特区继续推动对外开放。
四是在制度建设层面,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新时代的经济特区立法工作。1981年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相继授权广东、福建两省制定所属经济特区法规,授权海南省、深圳市、厦门市、汕头市、珠海市等以经济特区立法权。多年来,特区先行先试,为全国的立法工作提供了经验。未来,特区要在两方面加强立法。一方面是可以对特区经济发展起到支撑作用的基础性立法,比如8月26日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有利于进一步营造大胆创新、勇于创业的氛围。另一方面则是加强产业立法。目前,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新业态,如共享经济平台、自动驾驶等,这就需要加强产业立法,以促进产业发展。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王夙认为,在人才的“集聚”方面,经济特区要继续发挥好自身优势。经济特区作为探索先进发展模式路径的“尖子生”,不能只是单向吸引人才,更要做人才“集散地”,有“集聚”更要有“散发”。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tag. 经济特区要代表制造业率先突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行业改革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夙认为,特区要在发展和治理路径探索等方面继续发挥“特”的优势 ▲近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行业改革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夙在“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总结座谈会上发言。
“在维护好老客户的同时,我们根据海外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在石家庄市还有不少外贸企业像好利服饰一样,围绕市场需求转型,用“绣花功夫”精耕海外市场。在疫情影响下,跨境电商作为外贸新业态中的“尖子生”,成为稳外贸的“轻骑兵”。
海关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关跨境电商监管平台进出口增长26.2%,其中,出口增长28.7%,进口增长24.4%,远高于外贸整体增速。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司司长李魁文介绍,今年海关全面推广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退货监管措施,解决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退货难”的问题,全力支持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卖全球”。
近日,安徽灵璧一中被曝只给尖子生开空调,不给普通班开。学校张副校长回应,尖子班所在的教室没有电扇,顶层的普通班也开了空调。
2019年,中国大企业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在世界500强入围数量上首次实现对美国的超越。从资产负债来看,2019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83.78%,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其中非银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2.66%,同比下降0.6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