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开放拉动外贸逆势增长

2020年09月06日17:52  来源:人民日报

5034

  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开放拉动外贸逆势增长(权威访谈)

  ——访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

  今年1—7月,成都新增市场主体35.5万户,增长21.7%,进出口总额3898.3亿元,增长24.9%。成都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担当作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过程中有哪些开拓创新?记者采访了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

  记者:作为全国复工复产复市最早、秩序活力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成都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范锐平:面对疫情的冲击和挑战,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确保疫情防控有力有序、市场供给稳定有序、城市运行健康有序和社会大局安定有序。

  我们坚持专业防控和社会防控相结合,扎实做好关口检查、社区排查和专业隔离救治,坚决切断传染源。依托前几年构建形成的社区发展治理体系,我们迅速组织48.9万人在11天内对4370个社区实施了3轮地毯式、精细化排查,敲开800多万户居民家门,排查1993万余人次,做到了底数清、状况明。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早在正月初二,我们就按照党中央和四川省委的统一部署,在精准有效防控疫情的基础上,开始分行业研究企业复工复产问题。2月6日,出台20条政策,重点解决企业防疫物资不足、原料用工紧张等问题。随后,又出台奋力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33条意见等措施,统筹安排补助资金25.5亿元落实疫情防控与稳定经济运行政策。2月26日,成都3588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3月底服务业实现复市。

  在企业复工复产最困难的时候,我们组织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行动,8个产业专班、1万多名服务专员持续蹲点服务,一对一为企业解决供应链受阻等实际困难,让企业迅速恢复信心。上半年,累计解决问题逾1.5万个,减免企业税费、社会保险费495.7亿元,节约用电用水用气成本超过5亿元,引导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619亿元。

  记者: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产生了极大冲击,成都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范锐平:政府和企业都认识到保持产业生态圈的稳定性和企业配套链的安全性是当务之急,建设产业功能区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之策。成都整合112个产业园区,聚焦主导产业制定产业链全景图、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名录表“两图一表”,构建起66个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产业功能区,14个高效协同、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圈。

  疫情发生后,我们聚焦产业生态圈建设,推动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汽车、高端装备等强链补链,进一步加速先进生产要素聚集和产业配套链同城化,发布3批企业产品能力和需求清单,规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自3月以来持续回升至100.1%、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电子信息是成都的支柱产业,去年产值逾8000亿元。得益于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配套同城化,京东方、英特尔等企业在疫情中保持稳定运行、订单逆势增长。今年1—7月,成都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9%。上半年,产业功能区集聚全市90%以上新增引进项目,与“两图一表”契合度超过90%,新增市场主体18万户、占全市63.8%。

  开放创新是新时代成都发展的最大变量和最强动能。向东看,成都是内陆腹地;向西向南看,成都是开放前沿。成都国际班列向东联结上海、宁波、厦门、青岛等17个国内城市,向西向南覆盖荷兰蒂尔堡等欧亚55个节点城市;双流国际机场是全国第四个“5000万级”机场。

  我们充分发挥泛欧泛亚国际门户枢纽的优势,一手加密国际班列,一手推动国际(地区)航线“客改货”,有力保障了供应链稳定,促进了国内外市场循环。上半年,成都国际班列开行1810列、增长40.9%,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一,成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增长45.4%,对日本、韩国分别增长33.1%、49.6%。高新综保区、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外贸总额分居全国同类第一、第二。

  记者: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成都在这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范锐平:促进消费回补、释放消费潜力是有效对冲疫情影响、提振经济的关键举措。我们创新打造特色街区雅集、公园生态游憩等八大消费场景,做强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周末经济,拓展“买全球卖全球”国际消费网络。今年1—7月,限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19.2%,新增首店136家。

  成都是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开放包容的生活城市。我们依托近年来重点打造的公园绿道体系,大力发展户外消费,开展“公园城市体验消费季”“游绿道公园、品时令佳果”等活动,既解决了客商“卖难”问题,又满足了市场供应。针对餐饮商户经营场所等问题,我们创新出台允许临时占道经营等措施,新创造10万多个就业岗位,重现了城市烟火气。

  我们还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品创新、消费升级。今年3月,成都举办新经济“场景营城、产品赋能”发布会,面向全球持续发布1000个新产品、1000个新场景,为市民创造新体验、为企业提供新机会。8月20日,成都东部新区发布的“龙泉山森林公园—三岔湖”“天府国际机场”等生态开放新场景,吸引30多家企业、达成意向投资150余亿元。

  记者:近几个月,成都一大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成都在稳投资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下半年,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成都将从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范锐平:稳投资就是稳增长、稳预期。我们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机遇,策划、包装、实施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先后发布了大运会商业机会等多个投资“机会清单”。

  聚焦强功能、补短板加大投资。以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两区一城”等区域为重点,加快实施“新基建”牵引项目促建行动,谋划推出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重大项目245个、总投资约1.13万亿元。上半年,全市引进产业化重大项目168个、总投资2326亿元。

  稳步推进外资招引。持续开展“成都造·全球行”等经贸拓展活动,搭建国际会展等功能性平台,探索线上数字展会,释放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等重大政策红利,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适应的新体制。上半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05家,外商投资实际到位250.6亿元,新批或增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外资项目46个。

  以良好营商环境坚定投资信心。以企业和市民感受为第一标尺,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和先发地区创新做法,制定国际化营商环境3.0版政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1553项依申请办理审批服务全部实现“网上可申请”,全面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企业开办“一日办结”。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水平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厚植高品质宜居优势,提升国际高端要素运筹能力,增强全社会信心和预期,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林治波 王明峰

文章关键词:逆势 龙泉山森林公园 保税物流 开放创新 外贸总额 活力恢复 市场供给 市场供应 市场主体 双循环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