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斗南花都:幸福像鲜花绽放

2020年09月07日13:23  来源:央广网

5034

  央广网北京9月6日消息(记者王泽华 李健飞 李腾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6日推出《斗南花都:幸福像鲜花绽放》。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云南斗南花卉市场——“花花世界”。进货、询价、批发、零售,深夜11点,市场里依然人声鼎沸,一片喧闹。

  华明升:当时我们这里还是农村嘛,这地方还在种稻谷,你要吃碗米线要到县城去才有,我们是不可能看到现在这个市场的。

  华明升,云南昆明斗南村“第一代”花农。30多年前,谁也不会想到这个以种菜为生的“蔬菜专业村”,会成为闻名中外的“斗南花都”。

  华明升:我城里有一个朋友他们家是卖花的,那个时候,昆明就零零散散有几家人用小桶在路边卖花,他就跟我说,你去种花吗?我说哪里去买种子?他把我带到植物研究所,我们就跟过去买种苗,大家一拍即合。

  1987年,在那个很少有人把鲜花当商品的年代,从没种过花的华明升,拿着几乎是家中所有的积蓄买了剑兰种球。

  华明升:有一些老人就说,嘿,那个小孩子,种蔬菜卖不掉嘛,可以拿去喂牛,你这个种花,卖不掉怎么办?一支剑兰,当时就算再便宜也能卖到三毛钱、五毛钱,一支剑兰,但蔬菜的价格就是五分钱左右一公斤。当我们种起来以后,身边的人很快就跟,很快!敢想敢干!他想到他就做,知道广州有市场,斗南人马上又去广州卖花,最多的时候100多人在广州那边卖花。

  短短几年里,斗南人硬是在广州卖出一条“斗南花街”。

  从三五城,再到全国,随着2002年中国第一个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在斗南落下第一锤,斗南鲜花逐步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盛开。

  2012年,华明升的儿子华人从泰国留学回国后,子承父业,也开始做花卉生意。让父亲欣喜的是,华人很快找到了新的商机。

  华人:特别是年轻人比较喜欢这类植物,热带植物,这一类,就是属于热植,它的成株大概有三米,一个叶片大概能到一米五到两米。虽然小众,但是这部分小众的人消费热情非常高。

  借助留学泰国的语言优势,华人一趟趟去泰国考察农场,想把热植生意做大,父亲全力支持。华人感慨,时代让他有了更多的选择。

  华人:以前在所有这些环节都不成熟的时候还是很困难的,父辈想做事情,比如他想种花他就先盖一片大棚,这是最基本的。现在方式就比较多样化,比如我要做直播的话,找人过来打包、过来收货,好多东西都已经跟以前有了天壤的区别。

  1987年,斗南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2019年,这里的农村住户可支配收入达到31524元。30多年前,吃碗米线都要去县城的斗南人,如今,幸福已像鲜花绽放。

文章关键词:小康生活 绽放 第一代 李腾飞 小众 斗南花都:幸福像鲜花绽放 新闻和报纸摘要 卖花 稻谷 种蔬菜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洞庭人家 幸福转身(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金色余晖中,船从沅江与西洞庭湖交界处顺堤向东,芦苇摇曳,水波荡漾。今年初,保护区公开招聘40名协管员,曾庆武因为年轻力壮、地形熟、人头熟,成了协助保护区综合执法大队湿地保护巡护的一名协管员。

  • 贵州农村公路四通八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2015年以来,贵州先后启动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等攻坚行动,全省农村公路新改建里程5.9万公里,建成7.87万公里通组硬化路,实现30户以上村民小组100%通硬化路。

  • 搬出黑土滩 拥抱好生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天苍茫,草枯黄,荷日恒山在蔚蓝的天空下巍峨绵延,将荷日恒村抱在怀中。”  索南说,荷日恒村现在“两少两多”:打牌、喝酒、抽烟的人少了,鼓足劲加油干的人多了;邻里纠纷少了,邻里互助多了。

  • 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河南省郑州市陇海北三街118号院建成33年,头顶电线杂乱似蛛网,院里杂物落满灰,下水道一个月堵两三回。陇海北三街片区改造项目成立临时党委,下设5个党组织,分别对应陇三社区、共建单位、职能部门、施工单位、监督单位,逐户上门,多方协同。

  • 搬出沉陷区,活出好滋味(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抚顺市有百年煤炭开采史,采煤沉陷区达23.29平方公里,影响区达74.73平方公里。抚顺市采煤沉陷搬迁办公室脱险安置科科长曹伟介绍,房价中原来面积不纳入计费,新增加的15平方米按每平方米1200元收费。

  • 农家屋里品书香 文化惠民“阅”小康

    一间小小书屋传播着知识与希望,成为了张湾乡男女老少的文化家园。近年来,东海县张湾乡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农村文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改善和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 苇帘编织让3000农户增收(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我们因地制宜,没有芦苇资源的村屯由产业园提供原料,农户赚取手工费;有芦苇资源的村屯则自备原料编织苇帘,农户赚取手工费和原料费。“如今,在产业园带动下,芦苇编织产业已经拓展到全县56个村,去年产值2000多万元,带动3000余农户年均增收近5000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80户。

  • 新疆精河县托里镇乌兰旦达盖村:为小康生活注入“文化力量”

    一大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托里镇乌兰旦达盖村村民吉·乃德曼又早早地走出家门,在村子里散步。村党支部书记公·特力瓦伊介绍,当地蒙古族群众多,村里将惠农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到每村每户,让群众听得明白、听得高兴。

  • 【地评线】荔枝视评:穿山越海,见证中国小康之大美

    “进了徐州府,先喝二两土”,作为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徐州一度靠牺牲环境发展经济。5年来,我国超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4.5%下降至2019年的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 习近平的小康故事丨“我很期盼的一件事”

    2019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再次提到他一直牵挂的云南贡山独龙族群众:“大家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我一直记在心上。”   在贫困户家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地扶贫干部说:“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