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河洛郎”的千年乡愁

2020年09月10日13:53  来源:新华网

5034

  新华社郑州9月9日电 题:“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河洛郎”的千年乡愁

  新华社记者王丁、桂娟、双瑞

  来到洛阳城,记者听到一个“河洛郎”——台湾摄影师梁玄的寻根故事。

  寻根的人很多,像梁玄这样着迷的极少。他放弃了台湾的工作,在洛阳逗留达半年之久,每天流连于各种历史古迹间。一度,他扎个帐篷住在周山王陵,甚至独自在洛阳过春节,只为体会唐诗中关于过年的描述。

  “我想寻找内心的故乡。”这名80后摄影师说,他在洛阳找到了根。脚踩汉魏故城的那一刻,他强烈意识到,自己就是血脉里流淌着乡愁的河洛郎。

  “河洛郎”,一个承载着沉重历史和浓浓乡愁的称呼。历史上,那些因战乱、灾荒等原因从中原地区南迁的汉人,以这种称谓宣告自己“从何处来”。直到今天,生活在中国福建和台湾等地,以及海外的客家人,仍自称“河洛郎”。

  “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不断把中原腹地先进的河洛文化传播到更广阔的区域。这既是种群的扩散,也是文化的衍播过程,中华文明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由此大幅提升。”河洛文化研究者徐金星说。

  在洛阳市伊滨区的万安山中,一个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客家小镇正在规划建设,目标是打造根亲地标和世界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此处,是汉魏晋洛阳故城正南之门户——大谷关遗址所在地。

  “盟津达其后,大谷通其前。”东汉名篇《二京赋》如此描述。大谷关又名太谷关,自古为南出洛阳城的交通要道。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晋元帝率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建康,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史称“衣冠南渡”。对他们来说,出了大谷关就意味着离开了故乡。历史上,一批批客家先民从这里出城,踏上漫漫迁徙之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祖籍福建、生长在台湾的梁玄北上寻根,在洛阳不仅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心安,还产生了奇妙的故地神游之感。

  “来到洛阳有一种熟悉感,好像很久以前在这里生活过。”梁玄兴奋地说,“在汉魏洛阳故城、汝阳县云梦山及云梦洞中,我找到了与内心的连结,感受到脑海中的意象。”

  西晋末年中原汉人南迁,涉及人口近百万,他们大多移居在长江中下游,也有少部分人抵达闽、粤,成为当地第一批客家先民。唐朝安史之乱,北方居民再次南下避难。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大批中原人口又迁居江南……

  原洛阳市隋唐城遗址管理处处长王丽娟介绍,南迁的汉人心怀故国之思,感叹“客居”他乡,于是催生了客家民系。

  历史上的中原人口大迁徙,产生了两个有趣的现象:一是民间以北方故地之名命名新驻地,比如,来到闽南泉州的中原人把当地一条河起名“洛阳江”,江上所修之桥叫“洛阳桥”;二是官方用北方地名侨置州郡,比如豫州、襄阳郡等。

  记者了解,在建的大谷关客家小镇有个展厅叫“天下洛阳”,意在通过各地与洛阳有关的名字,唤起河洛郎的记忆,体验穿越千年回到老家的感觉。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记者了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河洛郎”从天南海北、世界各地回到洛阳、回到中原寻根谒祖。

  “因为失根而来洛阳,因为找到根而不愿离开。”梁玄说。

文章关键词:乡愁 河洛文化 晋元帝 万安山 汉魏故城 遗址管理处 洛阳亲友如相问 河洛郎 客家先民 汉魏洛阳故城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魁龙坊:古街换新颜 好戏接连来

    魁龙坊是连江古代文脉的起源地,承载连江最厚重的历史记忆。魁龙坊内的古建筑,整体延续了闽东古建筑派系传统穿斗式结构的做法,形制上更显高大,这种建筑体系大体量的存在,形成连江城关的一大特色。

  • 习近平的小康故事丨“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习近平和百姓安居的故事

    题:“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习近平和百姓安居的故事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来到武汉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考察棚户区项目建设和居民生活情况。

  • 时政微纪录丨秋临潮汕 粤来粤好

    潮文化发祥地 广济桥楼 凝聚匠心智慧 牌坊街上 荟萃人文历史 2020年10月12日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潮州古城 心系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 关心百姓生活和复商复市 

  • 热解读 | 在侨乡,习近平这段话为何令人动容

    10月13日下午,在广东省汕头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公园开埠区,走进侨批文物馆,重点了解潮汕侨胞心系家国故土、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同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约2000名侨胞受邀现场观礼,其中5位荣登天安门城楼,与习近平总书记同台观礼。

  • 有一种乡村振兴,叫留住乡愁

    今年的国庆双节,乡村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乡村游不只是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还有最吸引游客的文化基因——乡愁。幸运的是,古人的乡愁,往往只能是“借酒消愁愁更愁”,而我们的乡愁,因为能够“千里江陵一日还”,而变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