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 东方今报记者 米方杰/文图
日前,大象新闻 东方今报记者收到了一封从1000多公里外的福建省福州市邮寄来的信件,写信的是一位83岁的老人,而这背后则是一个家庭跨越海峡70年的等待。
每个华夏儿女都有深深的故乡情结,离开家乡的游子,即使有生之年不能回到故乡,死后,也总是希望能够魂归故里,但一湾浅浅的海峡却割裂了海峡对岸游子的回乡之路,一些赴台老兵直到去世也未能回到故土,与亲人团聚。
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不少赴台老兵在台湾陆续离世,这其中不乏一些单身亡故老兵。这些老兵大部分在台湾没有家庭,无依无靠。很多老兵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对于故土的思念只能默默压抑在心底,直到去世都是孤身一人。
为了能完成这些在台孤独离世老兵的遗愿,大象新闻 东方今报联合头条寻人一起在为他们寻找老家的亲人,帮助他们落叶归根。
其实,在大陆的亲人也在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海峡对岸的这些游子,给大象新闻 东方今报写下信件的张学杰老人一家三代人,便已等候了70余年时间,但至今仍未能如愿。在看到大象新闻 东方今报联合头条寻人帮助在台孤独离世老兵寻找亲人的信息后,张学杰老人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下了一封信,希望能够帮助寻找到他叔叔的下落。
根据张学杰老人的描述,他的叔叔名叫张理明,出生于1919年,是一名抗战老兵,1949年8月从福建福州前往台湾。老人称,之前他们经过打听得知,叔叔张理明在1993年——1995年左右,在位于台湾屏东县的屏东荣家老兵养老院过世,“叔叔生前曾邮寄过两张照片回福建”。
张学杰老人称,在看到大象新闻 东方今报在联合头条寻人帮助在台湾孤独离世的老兵寻找亲人后,他的内心很是激动,希望在媒体和志愿者的帮助下,能够找到过世叔叔的遗骸,让叔叔落叶归根。
张学杰老人希望了解叔叔去世后,安葬在了哪里,以便他们能够接回叔叔的遗骸,老人称,这不仅是他的愿望,更是父亲及爷爷交代给他的遗愿。
9月11日下午,记者了解到,头条寻人“两岸寻亲”工作组已经与在台湾的志愿者进行沟通,开始根据张学杰老人提供的信息,开始寻找这位在台去世的亲人下落。
11月3日,家住伊川县葛寨镇窑头村的抗战老兵刘守文,迎来了自己的百岁华诞。生日当天的刘守文衣着整齐,头戴一顶军绿色的老式帽子,胸前挂满了勋章,虽已年过百岁但精神矍铄。
2020年10月2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本片播出之际,志愿军老战士文击迎来103岁生日并收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8月7日,总导演闫东(左)在上海采访原志愿军空军第15师43团1大队飞行员韩德彩(87岁)。总导演闫东说:“这部纪录片既关注当下,又兼具国际视野,是一部英雄的赞歌,也是我们对历史的深沉致敬。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国外专家学者回顾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呼吁各国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在一系列科学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号召中国人民团结起来,顽强抵抗,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福建古田、河北阜平、山东临沂、陕西延安、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安徽金寨、山西吕梁……习近平始终牵挂着革命老区的乡亲们,一次次千里迢迢前往探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当抗战老兵方队驶过之际,习近平起身致敬;见到革命前辈、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习近平亲切称呼她为“老阿姨”;
如今回想起来,我们能够取得这样伟大的胜利,真的很不容易。身处和平年代,希望年轻人珍惜当下,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锤炼精锐之师,支队官兵会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担当,接续奋斗,奋力谱写强军伟业新篇章。
↓↓↓ 一地空血袋 数百人热血救回患者性命 病人当时急需大量用血 而她的血型是临床上较紧俏的A型血 立即将“救命血液”送往医院 并随时备血以供需求
2020年9月3日上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作为国际二战博物馆协会发起单位以及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秘书处单位,组织协调国内外80余家博物馆、纪念馆共同开展联动纪念活动。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在冀鲁豫边区抗战史实展馆汉白玉碑前向抗战英烈敬献花篮、鞠躬致敬,以此来缅怀抗战英烈。
张鸿玉1929年出生在山西省长治县东庄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张鸿玉兴奋地告诉记者:“八路军说这小伙子壮、不怕苦、不怕死、很勇敢。除了破坏铁路和剪电线之外,张鸿玉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那就是了解敌人的各种情况,给八路军通风报信。
重任在肩, 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黑暗一扫完。于他们而言却是伴随一生的经历 “中华男儿热血,应当洒在边疆上,飞机我不怕,重炮我不慌,我用热血来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