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习近平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巨成 李筱晗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宏冰
秋风染大别,山川渐斑斓。
9月6日傍晚,秋日夕阳如绸缎般铺洒在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的山水田园上。群山环抱,碧水环绕,黑瓦土墙朱红窗,小院红叶映厅堂,亲切熟悉的老家味道扑面而来。
“快请进,快请进。”“老家寒舍”店主韩光莹热情地将我们迎进门来。落座,沏茶,青绿色的信阳毛尖,随着开水在茶杯里翻滚舒展,一股浓郁的茶香四溢开来。
“去年总书记就是站在堂屋这个位置,拉着俺老母亲的手,勉励我们说,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总书记的话,让我鼓足了劲。去年底,我对‘老家寒舍’进行了星级化改造提升,为的就是更好展现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为游客提供更加舒心的服务。你看,现在这里每间客房都有独立卫生间,透过玻璃窗和屋顶天窗,窗外美景尽收眼底。”韩光莹自豪地说。
“总书记来过之后,田铺大塆越来越火。如今村里民宿增加了一倍,有24家,创客小店也翻了一倍,达20多家。我们发展乡村旅游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家家都是在自家老房子的基础上进行保护性改造提升的。”一同前来的田铺乡党委书记邵燕说,“乡里还聘请国内专业机构对全乡进行了科学规划,依托这里丰富的‘红色资源’‘绿色山水’‘古色村落’,打造‘全景田铺’,朝着建设5A级景区的目标迈进呢。”
村中水塘,清水盈盈,塘边长廊,坐满了游人和当地群众。坐在长廊的连椅上,邵燕打开了话匣子:“去年田铺大塆旅游综合收入已突破2100万元,户均增收1.8万元。总书记视察过田铺大塆后,全乡干部群众铆足了劲儿,围绕‘全景田铺’的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扩展乡村旅游景区范围。一批在外创业有成的田铺人,也被吸引回到家乡投资,非遗小镇及黄毛尖森林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接连落地,漫画民宿、红色故事水景演出等精品旅游产品也正在抓紧建设,‘全景田铺’的乡村振兴图景正越绘越精彩呢!”
谈笑间,华灯初上,一栋栋老房子在灯光下发散出家的暖意,村口灯光秀流光溢彩,展现着老区近年来的巨大变化。伴随着不知从哪里传来的背景音乐,缓步行走在灯光掩映下的青石板上,恍如闯入天上的街市,而不知身在何处了。
创新创意融入美丽山水,现代小店碰撞古老村落。11月15日,“2020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行·河南站”活动媒体团走进新县田铺大塆。
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是国家级传统村落。这里有江南水乡的灵秀,豫南乡土的韵味。近两年,这里旅游火起来了,人们都说,田铺大塆变得越来越迷人了。王天定 摄
曾经,一批批年轻人离开村庄外出闯荡;如今,他们选择在家门口创业,实现了自己的小康梦。4年前,韩光莹回到家乡河南新县田铺大塆开起了第一家民宿,成立了民宿合作社,在村口建立了民宿接待中心,线上线下的游客都可以随时预订民宿。
河南省新县田铺大塆地处大别山区,由于交通闭塞,这里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19年,田铺大塆启用游客集散中心,采取“创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旅游经营模式,完成村庄亮化绿化工程和旅游标准化建设,让曾经破旧的村庄焕然一新。一位田铺大塆农家乐老板准备在自家菜园中摘取新鲜蔬菜(6月12日摄)。
邵燕是信阳市新县田铺乡党委书记,会上,她就如何做好基层的群防群控工作,在疫情管控方面都采取了哪些创新性的举措和采取了哪些措施做好当前复工复产、春耕春管等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
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在田铺大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大河网近期走进大别山深处,走访河南新县、安徽金寨、湖北红安3省“将军县”的3个村庄,一同探寻“大别山为什么这样红”。在“老家寒舍”客厅的墙上,展示着韩光莹一家的红色履历:爷爷是伤残老红军、三爷爷是红军烈士、父亲是有着46年党龄的老党员。
人民网信阳10月4日电(张毅力、霍亚平)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考察调研,让这座大别山深处的古村落名气越来越大,四方游客纷至沓来。
2016年10月,新县田铺大塆(又称大湾)的消息频频刷爆大众朋友圈,古色古香的豫南民居、曲径通幽的石板小路、独具特色的精品小店……让这个偏僻古村落赚足了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