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李光远 王姝 章继军/文图
2016年10月,新县田铺大塆(又称大湾)的消息频频刷爆大众朋友圈,古色古香的豫南民居、曲径通幽的石板小路、独具特色的精品小店……让这个偏僻古村落赚足了眼球。
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景观村落,田铺大塆在保护性开发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田铺大塆以“创客小镇”为主题,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把创新创意融入美丽山水,打造了20余家特色小店,开发了品类丰富、层次多元的乡村旅游产品,让田铺大塆走出深闺、走向大众,为文化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了新模式,开启了新思路。
通过田铺大塆“创客小镇”的典范引领,田铺乡正以“农村改革先行者”的姿态,通过打造全域旅游,让田铺成为全国田园牧歌式民宿休闲体验目的地。
(一)印象大塆:被发掘的世外桃源
▶2016年的“十一”假期,信阳新县的小山村田铺大塆火了:10月1日该村“创客小镇”正式开业,首日迎来1.8万游客,七天假期共接待游客10.5万人,旅游综合收入340万元。
▶从无人知晓到万人聚焦,田铺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是如何改变的?家乡的变化,给田铺居民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10月末,东方今报记者来到信阳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聚焦这个被发掘的世外桃源。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王姝/文 章继军/图
离乡二十年,他懂得了老家的美
要领略大塆的美,需你用时间去换。
深山藏古居。山间小路,沿途白色茶花峭壁高悬,香山湖大雾弥漫,空谷传来晚蝉鸣叫。
从信阳新县县城出发,四十分钟车程不算久。
村庄依山沿水而建。黛色瓦片、蜜橘色屋舍错落蜿蜒。此刻林外芭蕉惹小雨,绣花针散落般落在明渠中,哗啦啦地响。
撑伞。
石板路上,遇到挑扁担、戴草帽的老人,笑着和山外来人打招呼,孩童停止嬉戏好奇张望,花狗友好地摇起了尾巴。
牛头雕塑、老砖老瓦、朱漆雕栏、地基石柱,见证了村庄的历史。故事发生在明初,韩氏祖先沿着江西九江-湖北麻城-光州沿道,在此落户开荒。
秋天的村子,精贵。
柿子和银杏结一树果子,紫扁豆挂满藤蔓,丝瓜老得开了花。枫杨由绿转黄,榆树叶子红了,竹林依旧青青,桂花芳香残留,上有喜鹊数只。
访塘边茶社,热情的主人泡上大山野茶,够味。他是村里的电工,爱好喝茶交朋友,旁边帮助烧水、长发及地的女子,就是与他邂逅,从桂林嫁到这里的网友。
就这样一聊,到了晚上。茶社主人点起烛台上的蜡烛,光影摇曳,谁说乡村没有浪漫。
温柔的黄色路灯,照不亮大山深沉的夜。红泥小火炉上,山中鱼肉时蔬温暖了肠胃。
次日,晨起上山,看青山掩映的世外桃源。
喜欢秋日丰收的田野,更喜欢田野主人的彩色梦想。
村民合作社与旅游公司,联手创造出不期而遇咖啡馆,开展慢邮递业务的书吧,包装简洁的土特产品,别具一格的主题餐厅,面向村民的创客空间……在这里,柳编艺人、陶瓷师傅,蜂蜜、茶油、野菜野果……原有的价值正在被逐步发掘。
从韩国打工归来的村民,按照自己的构想将老屋重建,起名“老家寒舍”,于是有了阁楼天窗坐听雨的美好。
他说,离开二十多年,今年要回老家过年。
85后美女驻山村 与你“不期而遇”
大山中的清晨,从第一滴露水沾上花朵,就开始了。
牵牛花扶着竹篱笆醒来,塘边的榆钱树叶又红了一半,扁丝瓜依旧老样子,一朵格桑花落在积水上。微雨中,燕子结对飞过,老伯扛着扁担走向菜地,背影略微弯曲。
这里是信阳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当地人早已熟悉的一切,被任思璐用照片记录下来。“长期在这里,可以捕捉到田铺不同的美。”她说。
10月22日,在田铺的“花音年代”咖啡馆见到任思璐时,她正一边和店员聊天,一边来回调整店里的布置,手里不离对讲机,不时回答其他人的询问。
瘦高、美丽、时尚,让人很难将她与这个之前几乎“与世隔绝”的乡村联系起来。
那是2015年,田铺乡开始与上海蔓乡旅游管理公司合作,任思璐随公司来到田铺大塆,看它的魅力与潜力:因完整的山水生态格局、保留完好的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景观村落,加上原有许世友将军故里的红色资源,十分适合旅游开发。经专家与村合作社的论证,确立了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作为支柱产业的乡村旅游。
她决定留下来,和村民一起创造新气象。
“刚来的时候,我就和村干部、合作社一起,跑到村民家和他们唠嗑,听他们的意见,有很多惊喜。”
第一个让任思璐感慨“智慧在民间的”,是村委会主任韩家旭。改造主路旁一个荒废牛棚时,韩家旭讲起早年在上海打工,看见咖啡馆的经历。根据他的描述,任思璐提出了将牛棚改建成咖啡馆的建议,数月后,“花音年代”咖啡馆建成:老唱片机、旧海报、转盘电话、黄包车……在这里喝咖啡,极具穿越感。
田铺大塆无贫困户,村民经济状况尚可,改造老家的愿望强烈。“很多人很高兴地对我说,想要把家变成什么样,改造中我们确实参考和尊重了他们的意见。”任思璐说,村子是村民的,希望尽量建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田铺大塆的创客小镇,首先要让村民加入,融入当地特色。茶油、蜂蜜、花儿菜、手磨豆腐……这些当地土特产,经过包装处理,成为城市游客喜爱的天然环保食材。
柳条,当地人称“不秋草”,他们以此为名建立了柳编工艺品和体验馆,游客争相给柳编师傅拍照。
田牛小铺,是以田铺的象征物——牛为主题,衍生的一系列相关工艺品的品牌。
以怀旧、青春、恶搞、慢享、速食等为主题的小店,陆续建起来。古老的田铺,与市场接轨了。村民有了就业的途径,也有了创业的想法。
爱喝茶交朋友的韩师傅,为茶馆购置了“同心锁”,他的弟弟也将荒废的房子改建成了有观星天台的民宿。做这些时,旅游公司和合作社都给了他们参考意见。
这里,登山古道、农家体验馆已在规划中。“作为一个合作者,我们可能待几年就离开了,但是农村的复兴对居民的影响是深刻的。”任思璐认真地说,对于田铺的未来,她有信心。
五年前的春天,在中原崛起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南,为河南指明了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新型城镇化等“四张牌”,提出了“中原更加出彩”的殷殷要求,给河南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城乡之间有差别,这不奇怪,但是,差距过分悬殊,特别是基础设施如果差距过大,那就值得警醒了。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工程千头万绪,该从哪着手呢?总书记在河南团说的明明白白,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
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千家万户,是中国乡村又一次全新的征程,靠什么不断激发前进的动力呢?总书记说得好,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
吴刚说话的底气,来自该镇党委书记赵大青2018年所创新的“名誉村长”选聘模式。3年的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助于乡村振兴,能帮助村子解决大事、难事以及协调闲事。
稻田片片金黄、乌桕红染山间、木籽如星空点缀,初冬时节,笔者走进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余子店乌桕谷,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自然油画入目来,稻田里、田埂间,游客们正在用手机记录这如画美景。
新农人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如何打造一支覆盖生产、流通、营销全产业链的农村双创力量?新农人又如何尝试互联网+技术? 11月21日,
应引进新的技术人才。人才在智慧农业的应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下种田的农民大多为中老年人,这部分人的接受能力较差,对新事物的发展不敏感。而青年人才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引进青年人才,并在科技公司及各级农科院的帮助下,才能更好地应用智慧农业,利用智慧农业增产增收,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