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宁,天下平”,纵观中国历史,治理黄河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是备受关注的大事。嘉应观位于黄河左岸中下游分界处的河南省武陟县,这里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治理黄河的故事,也是了解黄河文化和中国治水文化的好地方。
(光明网记者 张悦鑫)
(记者 宋向乐)9月16日,大河网记者跟随“中国梦 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采访团来到中国历史上唯一记述治黄史的庙观——嘉应观。大殿前方,来自黄河交通学院的杨帆正在和同事们表演《九曲雅韵》,人声雅致,舞姿婉约,仿佛将人拉回到千年前的一场祭祀场景。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记者注意到,嘉应观乡第一初级中学的学生也来到了这里观赏非遗文化展出,了解学习黄河号子、黄河泥埙等非遗文化知识。“母亲河水滋养的黄河泥品质细腻、柔滑、粘连、杂质少、可塑性强而又不过于软塌。
9月16日上午,“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河南焦作武陟县的嘉应观,在这里感受黄河泥埙的声音。从研究泥埙近三十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建,到学习泥埙的小朋友,黄河的精神与文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传承,成为武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了让青少年更多地了解黄河历史和文化,嘉应观开展了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在嘉应观中,未来网记者看到,嘉应观乡第一初级中学的学生们正在参与黄河号子、黄河泥埙等项目的学习和实践。
【环球网报道记者 张燕萍】9月16日上午,“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河南焦作武陟县的嘉应观,在这里感受黄河泥埙的声音。从研究泥埙近三十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建,到学习泥埙的小朋友,黄河的精神与文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传承,成为武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武陟县嘉应观乡刘村实施道路整修开挖排水沟工程时,村民刘全太不同意拆除自己的五间房屋。目前,武陟县全县党员群众已加入村五个“三治”协商组达15522人,农村老人参与村务监督48779人。
武陟县嘉应观乡刘村实施道路整修开挖排水沟工程时,村民刘全太不同意拆除自己的五间房屋。目前,武陟县全县党员群众已加入村五个“三治”协商组达15522人,农村老人参与村务监督48779人。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愈加严峻,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马姣姣、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马蓓蓓也先后加入战疫队伍参加疫情防控工作。3月10日,马明杰、马霞飞、马蓓蓓、马姣姣、马婷婷、赵文赐6名大学生被嘉应观乡党委、政府评为“防疫尖兵”并颁发荣誉证书。
它彰显清代治黄的功绩,也反映了中国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生存智慧,是黄河文化的瑰宝,是治理黄河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