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9月18日讯(记者 郭文培)“我们对黄河的感情和你们是不一样的,一个孩子是不会背叛自己母亲的。你没见过她生气的一面,也没见过她温柔的一面。生气时宛如锅里翻腾的沸水,温柔时的美景你们都看不到。”第三代治黄人张飞向记者介绍自己与黄河的故事。
张飞接受记者采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郭文培/摄
张飞,今年38岁,是开封市黄河河务局的一名修防工。在姥爷、舅舅、母亲等“老黄河人”的影响下,张飞于2004年投身于治黄一线,是个地地道道的“黄三代“。
“我们平常的工作内容单调枯燥。春季一般是植树做绿化;夏季秋季辅修大渠,做黄河两岸的防讯工作;冬季的时候,加固一些受损的工程”。这样的工作内容,一干就是16年。是什么让他对治黄工作如此坚持?作为三代治黄人,最大的体会是什么?9月16日下午,“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记者团走进开封,与张飞进行黄河对话。
“三代人的治黄变革,从被动防御向主动出击改变”
“我姥爷1952年参加工作,他们那个时候是白手起家,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防汛;我舅舅1978年参加工作,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那年;我母亲1982年参加工作;我2004年参加工作。”在张飞看来,近70年的治黄工作与70的治国史几乎同步。
张飞介绍,70年间,人民需求日益提高,治黄理念和技术显著提升。姥爷那个年代,治黄工作以防汛为主。那时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生产和防汛同时进行。现如今,治黄并不是单一的防汛,还包括黄河生态建设。治黄工作已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出击,黄河已然从害河变成了幸福河。
图为黑岗口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郭文培/摄
“以前抢险时哪有什么电话,都是巡查者骑着自行车来回查看。后来,手摇电话,手机、视频的出现,抢险效率大大提升。如今,我们是数字黄河。”张飞说,现如今,在实时监控、精准算法等辅助下,可提前为抢险工作做准备。“今年潼关迎来第6号洪水的时候,我们提前勘测并做了分析。哪些工程是防弱点?哪些需要加固?特别关注的几大坝是哪几个?这些都可提前预测。可以说,以前是被动防御,现在是主动出击。”
张飞表示,一代治黄人,主要靠肩扛手挑;二代治黄处于半机械化状态,虽然有了一些设备但性能满足不了要求;如今,在现代化设备的支持下,8个人配合机械设备,基本上能达到以前百人的工作效率。
“不是我选择了黄河,是黄河选择了我。”
初见张飞,是在记者去开封黄河黑岗口的大巴车上。黑岗口在黄河防汛史上以险出名,这里的黄河为典型的游荡性河段,主流摆动频繁,极易形成横河、斜河等畸形河势,发生险情。从1946年人民治理黄河以来,经过整修、抢险、加高改建、新修工程,逐步形成现有规模。
据悉,新中国成立以来,黑岗口共有23年出险,发生险情198次,均得到及时抢护。对张飞而言,这里不仅是事业,更是几代人的青春。
图为张飞与舅舅(左)在一起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据了解,张飞今年修建的工程和舅舅1986年修建的工程在黑岗同台。现如今,黑岗口生态修复绿化景观工程已发展为一项集生态景观、防洪保安、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绿化景观工程,是沿黄生态廊道示范点、开封黄河文化讲述地、黄河打卡地和“5+N”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基地,哺育着一代代开封人。
“子承父业,献完青春献子孙。”谈及三代治黄人,张飞这样调侃自己。他说,从出生就喝着黄河水、听着黄河故事,虽然工作单调、枯燥,但对这里有着别样的情感。“我们对黄河的感情和你们是不一样的,一个孩子是不会背叛自己母亲的。”
“并不是我选择了黄河,而是黄河选择了我。”他坦言,治黄工作不能用喜欢或不喜欢来衡量。工作虽然乏味,但情感别样。当问及是否有过转业的念头时,他说,“那没有!我们对黄河的感情和你们是不一样的,一个孩子是不会背叛自己母亲的。你没见过她生气的一面,也没见过她温柔的一面。生气时宛如锅里翻腾的沸水,温柔时的美景你们都看不到。”
“快乐就是这坝是我修的成就感!”
采访中,张飞的自信豁达吸引了记者。记者发现,一提到黄河,他偶尔会显露出“小骄傲”:“我们对黄河的感情和你们是不一样的。”“有些美景你们是看不到的,我朋友圈有好多”……
“我小时候的快乐可能是解决了一道难题,而现在的快乐就是这坝是我修的所带来的成就感。”张飞告诉记者,虽然工作有时会显乏味,但成就感足以掩盖一切。未来,他希望自己的两个孩子也能从事治黄工作。
据介绍,1992年,黄科院在郑州市北郊征地400亩,建立了大型黄河模型试验基地。从1992年开始,先后投资建成多座试验技术先进的大型试验厅,其中包括小浪底至陶城铺的黄河下游河道模型厅、小浪底水库模型厅、三门峡水库模型厅、水土流失试验厅等。
近日,“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圆满收官。若尔盖花湖生态保护区 高冲摄 若尔盖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生态安全大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部武陟发展史,半部黄河变迁图。翟嵩峰介绍说,1950年初黄河水利委员会将《引黄灌溉工程计划书》呈水利部转报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亲批该工程。其中,黄河滩区王园线生态文化廊道、嘉应观治黄兴水文化园、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暨淤堤连台等重大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记者 宋向乐)9月16日,大河网记者跟随“中国梦 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采访团来到中国历史上唯一记述治黄史的庙观——嘉应观。大殿前方,来自黄河交通学院的杨帆正在和同事们表演《九曲雅韵》,人声雅致,舞姿婉约,仿佛将人拉回到千年前的一场祭祀场景。
海外网9月17日电紧邻素有“北方水城”之称的河南开封,黄河在其北面以奔涌之势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赵健行/摄) 引自黄河的开封西湖景区南北长5.6公里,东西两岸最宽处1.2公里,最窄处211米,总体规划面积为8400亩。
张飞的姥爷、大舅、母亲都是在黄河大堤上工作的,到张飞已经是第三代治黄人了。后来闫庆彦去了黑岗口引黄闸,再后来又去了开封第一河务局,直到退休,他都没有离开过黄河。
黄河安澜,承载了中国民族千年的梦想。随着沿黄两岸,一座座水利工程的建成,黄河河南段已基本建成“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防洪抗旱减灾能力逐步完善,黄河水也成为沿黄地区生产生活、工业和生态用水的重要来源。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在一代代领导人的胸中奔腾激荡;伴随着新中国浩荡前行的步伐,黄河也必将更好地造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2019年9月17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临河广场,习近平总书记凭栏远眺。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它孕育了中华文明 道尽了黄河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关系 100年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在一代代领导人的胸中奔腾激荡;伴随着新中国浩荡前行的步伐,黄河也必将更好地造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2019年9月17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临河广场,习近平总书记凭栏远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