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丰收节 听他们说说心里话

2020年09月22日21:41  来源:河南日报

5034

  又是一年收获季。九月的中原大地,五彩斑斓,瓜果飘香,遍地是丰收的景象,处处是喜悦的笑脸。

  今天,是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也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丰收节——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下,今年的丰收尤为重要。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本报邀请五位丰收节的主角分享自己的故事。他们中有带动乡亲共谋发展的新农民,有走在产业前沿的弄潮儿,有历尽坎坷摆脱困境的脱贫户……

  听,他们有话要说。

  种粮劲头步步高

  讲述人:新乡市联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良成

  我们合作社的基地在延津县潭龙街道寨子村,现在春玉米已经开始收了,夏玉米中秋节开始收,适当晚收几天,每亩就能增产百十斤。技术人员经常来讲课,这些基本知识,村民大多都知道。

  我们合作社在延津县托管3万多亩土地,有1900多户群众跟着合作社种地,选择品种科学合理,田间管理细致及时,小麦、玉米高产稳产,今年粮食销售价格也不错,俺们农民种粮的劲头更高了。

  延津县是强筋优质小麦的适宜生长区,我们合作社去年冬季种了8000多亩优质强筋小麦,另有种子繁育基地6000多亩,其余种的是普通小麦。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但对春季田间管理影响不大,今年小麦生产再获丰收,其中优质强筋小麦亩产1400斤左右。小麦价格也不错,强筋麦比普通小麦售价每斤要高0.1元左右。合作社收购的1.3万吨小麦,作为商品粮都已销售完毕,仓库里有1000多吨种子粮正在加工销售。

  今年秋季,合作社种了1.2万亩玉米,其余种的都是花生。受市场因素影响,加上前几年玉米价格较低,这两年玉米种植面积减少,今年玉米价格开始上涨。往年每斤玉米0.85元左右,近日每斤超过了1元。从目前情况看,我们的玉米有望继续丰收,亩产可以达1500斤。

  国家政策好,种粮能领到各种补贴,加上粮食价格好,收入增加不少,咱农民种粮更积极。寨子村村民邱连安家有16亩地,前些年,咋种地也没人指导,自从加入了合作社,该打什么药、该施什么肥,都有人提醒,农药化肥都给送到家,这几年他跟着合作社种地,省心多了,收入持续增加。

  如何种出好粮食,增加农民收入,合作社在持续探索。我们正在努力争取认定一批绿色生产基地,力争让小麦品质更好,高油酸花生纯度更高。高油酸花生种植管理不到位,其产品纯度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合作社要在这方面寻求突破。

  收完玉米,就要种小麦了。往年,由于秸秆还田造成土壤不实,导致麦苗出现泛黄现象。今年,合作社决定采取办法加快秸秆腐烂速度,这个问题一解决,小麦产量肯定还能提高。(本报记者高长岭整理)

  特种蔬菜土生金

  讲述人:鹤壁市明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瑞锋

  说实话,没种之前,对三叶香、虫草参等特种稀有蔬菜我也不认识,甚至没有听说过。现在,我的主要客户是北京较为高档的酒店和相对高端的农贸市场。这些新鲜蔬菜,上午在咱浚县的大棚里采摘下来,第二天一早就能摆上北京市民的餐桌。依靠种植特种稀有蔬菜,公司每年能赚数百万元。

  我今年42岁了,是浚县浚州街道办事处西大榆柳村人,2007年到北京种菜。当时我想,要种就种特种稀有蔬菜,人无我有。流转土地,我建了74个蔬菜大棚,专门种植三叶香等蔬菜,结果在北京市场一炮打响,最火爆的时候,三叶香能卖到一斤300元。

  自己种菜富了,但老家的乡邻、亲友还都不富裕,靠打工也挣不了几个钱。我当时想,要帮助父老乡亲也从土地上挣钱,实现土生金。

  2012年,我回到浚县,在家乡流转土地2000亩,建设日光温室300座、塑料大棚200座,大规模种植特种稀有蔬菜。

  物以稀为贵。这些特种稀有蔬菜快速占领高端市场。公司不仅为周边县市大型超市配送产品,还与北京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签订了长期供销合同。

  我们的大棚内都安装了摄像监控装置,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安全在线监控。公司对蔬菜实行绿色生产,杂草都是人工拔的。这些工人都是附近的农民,每天的工资是60元左右。因为规模大,公司平常用工上百人,忙的时候需要200多人。

  同时,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蔬菜种植基地,与周边350户蔬菜种植户签订产品回收协议,由合作社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产品认证、统一回收销售等,既降低了自己的种植成本,也带动了周边群众致富。

  浚县屯子镇西榆柳村村民刘永田家里有4亩地,以前只种小麦、玉米,年收入只有三四千元,加入合作社后,他承包了10亩地种植特种稀有蔬菜,每亩地多挣1万多元。

  我相信,随着消费升级,特种稀有蔬菜市场前景广阔。下一步,让企业、农户拧成一股绳,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让更多的农民靠土地实现致富。(本报记者李运海整理)

  找对路子大胆做

  讲述人: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负责人陈世法

  9月17日一大早,我又来到总书记曾经站过的那棵油茶树前,不由得思绪万千。同样的绿水青山,同样的果满枝头,同样的丰收在望,连天气都一样一样的,天空中正飘着毛毛细雨。

  去年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对我们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表示充分肯定,说“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嘱托我们“要把农民组织起来,面向市场,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让各方共同受益”。

  2009年,在退耕还林政策的支持下,光山县开始大力发展耐旱抗贫瘠的油茶产业,我是县里组织的5名外出考察学习的企业家之一。知晓种油茶的诸多好处后,我便一头扎了进去。

  从营养价值论,油茶不输人们熟知的橄榄油,被誉为长寿油、月子油、宝宝油;从产业方面说,油茶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既是生态林又是产业林,美了绿水青山,富了一方百姓。

  油茶是我认定要从事一生的产业,带动家乡父老富起来是我回乡创业的初衷。自2009年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十多年来,无论是家里人反对、合伙人退出、干旱冻灾“添堵”,还是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经历的苦与累,都没有动摇过我的决心。

  如今,公司基地规模达3万亩,形成以油茶为主,集茶叶、苗木花卉、养殖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精准帮扶基地周边390户贫困户依托产业脱贫,常年带动3000余名农民就近就业,年人均增收5000元。

  老百姓对联兴公司的感激,给了我们极大的动力。前两天,一位在基地干活的老太太碰到我,不住地说谢谢:“不是你们,我这么大年纪上哪儿去挣钱?”还有的老人说:“联兴真好啊,我这几年都有存折了,花钱也有底气了。”

  总书记对油茶产业的肯定,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这一年,公司不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抢种油茶2000亩,年加工3万吨油茶籽的司马光油茶智慧产业园还提前9个月投产,未来,我们有信心把茶籽“吃干榨净”,实现产品多样化,效益最大化。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目前,山上的油茶树全面进入丰产期,我们要沿着总书记指的路子大胆去做,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本报记者陈慧整理)

  踏平坎坷庆丰盈

  讲述人:西峡县丹水镇三里庙村农民贾彦锋

  9月19日下午3点多,我正准备去地里,村干部说有人要来采访我,还是省报的记者。一进院子,这位记者就盯上了我贴在堂屋门口的明白卡。“个、十、百、千、万,去年收入15万多元!老乡你这账没算错吧,不会是多写个零吧?”很显然,这个数字吓了他一跳。“这咋敢算错,我去年光养猪就挣了十来万元呢!”我笑着告诉他。

  别看我这两年日子越过越好,早些年可真是难啊!

  2005年,我和妻子结束外出务工生涯,利用学到的技术回老家养猪。随着经验积累和持续投入,我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到2010年养猪超过30头。但就在这一年,一场飞来横祸打破了我家的致富梦想。

  2010年秋天,我大儿子被一辆货车撞倒,手术费就花了十来万元。当时,为给孩子凑医疗费,我忍痛把30多头尚未长成的猪贱价处理了。

  苦日子一直挨到2016年。这年秋天,南阳市纪委扶贫工作队到了俺村,驻村第一书记雷清松登门走访的第一户就是我家。按照程序,雷书记把我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俺大儿子办理了残疾证、给小儿子申请了教育补贴。他跟我掏心窝子说:“你家这情况,救助并不能解决长远问题,关键还是得自己振作起来,恢复‘造血’能力。”

  “造血”从哪儿开始?在摸清我的实际情况后,雷书记先不跟我提养猪这事,鼓励我家发展香菇种植。种香菇一来门槛低,二来不愁卖,我就动了心。很快,工作队给我协调了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还帮我申请到户增收资金、购置农业保险。2017年,我家种植香菇1.3万袋,仅此一项净增收3万多元。

  2018年,我又开始发展柴鸡养殖和西瓜种植,脱贫信心大增。我主动找上了雷清松:“我想再养几头猪试试,你看行不行?”“那咋不行?只要你有这意愿,我们全力支持。”雷书记告诉我。随即,扶贫工作队组织我和村里几个养殖户一起,到内乡县牧原公司参观学习。回来之后,村里又给我协调1万元资金,用于修建猪舍。2019年年初,我的养猪事业二度启航。管护精心再加上市场形势大好,当年年底,我迎来了十几年养猪生涯最丰盈的时刻,这才有了明白卡上那个“惊人”的数字。

  现在,我的猪圈里有35头猪,到春节前基本上能出栏。看目前的行情,今年还能卖个好价钱。我发自内心感谢党的好政策,让咱农民年年都是丰收年!(本报记者归欣整理)

  新型农民展新颜

  讲述人:正阳县品味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华

  我是一名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为响应实现乡村振兴的号召,同时源于对农业难以割舍的情怀,2015年我回到家乡正阳创办了品味农业。

  正阳花生被评为“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正阳县也被誉为“中国花生之都”。作为以花生为主业的涉农企业,我们积极落实农业农村部“一控两减三基本”、省委省政府“四优四化”要求,充分利用“正阳花生”区域品牌优势,走出一条以品牌兴产业、以产业助脱贫的新路子。

  我们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三产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以“公司+合作社+基地+社员”的模式,带领社员融入现代农业。在种植环节,我们成立了种植养殖合作社和农民教育学校,采取室内培训和田间地头培训等形式对农民进行示范培训,帮助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目前,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

  我们的企业获得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我本人也先后获得2018年驻马店市优秀电商扶贫带头人、2019年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今年我获得了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今年8月,河南日报农村版、河南省品牌促进会联合主办的河南省农业品牌培优示范工程系列活动启动,品味农业成为首批入选企业,这是荣誉也是责任。作为一名新农人,我有信心、有责任,把品味农业做成享誉全国的农业品牌,以花生为抓手和突破口,通过打造区域品牌,实现农业提质增效。

  今年降雨偏多,针对花生生长前期光照和积温不足等不利因素,我们组织社员进行了积极补救措施,加强后期管理,利用秋后光照好的天气条件,在不影响腾茬种麦的前提下,适当推迟花生收获期,获得了亩产400公斤以上的好收成。我们通过合作社按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花生,仅此一项,农户每亩可增收300元左右,社员增收总额达180万元。每年公司除加工销售合作社社员生产的300万公斤花生外,还加工销售其他农户约200万公斤花生。通过加工销售增值,社员每亩又可增收300元左右。

  丰收节就要到了,我衷心希望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民走向农村的广阔天地,投身于乡村振兴这项伟大事业,展现农民新风貌,开创农业新气象。(本报记者赵力文整理)

文章关键词:丰收节 高油酸 高长岭 花生 农户 养猪 讲述人 田间管理 强筋优质小麦 小麦品质 责编:王江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