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期已进入尾声,曹朋(右)和村民一道采茶。
□本报记者刘健文/摄
葱坪村是资源县河口瑶族乡深度贫困村,全村有754户2672人,该村共精准识别贫困户347户1333人,贫困发生率为43.35%。2019年,葱坪村贫困户数量降至4户12人,贫困发生率也下降到0.5%。如今,葱坪村开始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和乡村旅游,以期实现全村“转型”发展。
“2018年我到村里以后,在全村培养了4名创业致富带头人。2019年,我们还通过以奖代补兑现资金64.976万元扶持242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葱坪村第一书记曹朋说,葱坪村林地多耕地少,过去在促脱贫的工作中,他们以养殖为主。通过村里的养殖能手带动,2019年,葱坪村通过生态猪养殖项目,带动188户贫困户发展生态猪养殖产业。
“我们村有700亩左右的茶树,其中大多数都是野生茶,上百年的茶树占其中的5%。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采茶回来打油茶喝,最近几年,村民才有意识地发展茶产业,陆陆续续有村民开始种植茶树。”在葱坪村坪水屯,当地茶产业致富带头人潘序宣告诉“千名记者一线行”采访团记者,如今,六堡茶公司和他们签订了协议,不仅收购村民的茶叶,还提供技术教村民制茶,现在茶叶的价格从原来的10元一斤涨到了80元一斤,甚至连新鲜茶叶的收购价都达到了15元一斤。
“发展茶产业其实也是我们巩固脱贫的一条新道路,现在,我们正在规划‘传统种养+乡村旅游+茶文化’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我们利用坪水古村落的文化标签,已经开展了三届茶文化节。”曹朋告诉记者,今年疫情期间,他还利用网络开办了一场线上采茶节,为3户贫困户“带货”卖出21000多元的农副产品,包括茶叶、米、灵芝等。现在村子里发展起了两间民宿和三家农家乐,已经具备了发展旅游的基础。
“为了让葱坪村通过乡村旅游实现整村转型,我充分利用后盾单位旅游学院的优势,对村子做了旅游路线的规划,而且还邀请学院的专家对村民进行了培训。”曹朋说,2019年,村民通过乡村旅游实现了每户5000元左右的收入,他预计未来还有更高的收入。
群山环绕,林茂泉清,河南省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就是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河南省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风光(中国日报网 吕佳珊摄)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里罗城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挖掘乡村红色文化,发展旅游业,建设美丽乡村道路48公里,不仅实现村村通,还连接了山外的世界。
今年34岁的武磊是民权县绿洲街道办任庄村的村民,2017年,在外务工的他返乡创业,也见证了这几年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民权县委县政府提出了“黄河故道生态走廊”保护性建设规划,使民权黄河故道走上生态环境优化、提升之路,这也给任庄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如今,信阳建成示范基地1952个,累计带动贫困户9.4万户,带动贫困人口30.2万人,带动贫困村860个,覆盖率93.5%,这片绿色的广袤山野上正不断生长出新的希望,生机勃勃。经过对油茶主产区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陈世法承包了近3万亩荒山荒坡,创办了光山县第一家油茶企业。
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由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制的《郑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于11月3日由郑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接下来郑州市还将继续加大财政资金对美丽乡村建设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和村民资产参与,形成资金、资本、资产聚合效应。
由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制,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具体技术支撑,共同制定的《郑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近日由市政府正式印发。下一步郑州市将根据前期“美丽乡村旅游带”和“美丽乡村组团”的谋划布局,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已是深秋,坐落在半山腰上的石椅羌寨依然掩映在满山绿叶之中。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支部书记陈爱军说,在文化旅游的推动下,石椅羌寨的游客量日渐增长,歌舞迎宾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蒸水河畔,船山故里。文旅美乡、文旅兴业、文旅富农、文旅兴县,衡阳县旅游扶贫已累计实现510户1310人脱贫致富,文旅融合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 压油沟村位于山东省兰陵县西北部的山区,受地理环境影响,这里长期交通闭塞,农业生产落后,贫困发生率较高。
街道两侧粗壮的国槐相互掩映,美观的民居错落有致……午后,记者循着曼妙的音乐,踏着平整的红砖路走进河北省武强县周窝村。周窝村原本是华北平原上一处普通的农业村,全村900余人,村民收入不高,文化生活匮乏,唯一的优势是紧邻一家大型乐器企业。
外出人口返乡创业,除了回报家乡的情结之外,一方面是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大势所趋,另一方面是因为过去制约当地发展的一些短板已经补齐。比如,在信阳市新县田铺乡田铺大湾村,当地以“乡村创客”为主题,将创客平台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打造河南省首家“创客小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事业。